

照照历史的镜子
作者: 杨玉林
设计思路:
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历史人物故事单元,共选编了三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参照课标要求与教学提示,依托历史故事主题单元,可以设计“照照历史的镜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活动。
“照照历史的镜子”关键词是“照”,即在“看见”“会心”后进行“观照”。“穿越时光见豪杰”“小剧场里识英雄”“以史为镜‘慧’生活”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指向“看见”“会心”“观照”三个学习过程。通过还原故事情境,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走进人物内心,汲取历史智慧;在体验、创想中产生简要复述的需求;借助简要复述来把握故事大意,深入理解人物品质。学习任务群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0个生字和12个词语;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纲、授”等12个字;能正确抄写易错的词语,并大致了解错误的原因。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能背诵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能了解《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的故事情节,进行简要复述,并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关注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
3.拓展阅读,用卡片记录重要信息,较为生动、流畅地讲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
4.积累表现精神风貌的词语;正确、工整地书写文段,提高书写的速度。
5.学习故事中的古人智慧,培养为人处事三思而后行的意识和爱观察、勤思考的生活习惯。
评价要求:
教学过程:
任务一:穿越时光见豪杰
情境任务: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让我们乘坐时光机器,穿越到不同的时代,走近西门豹、扁鹊和纪昌,看西门豹怎么面对邺县难题,随神医扁鹊送医上门,从纪昌身上学习如何学习。
课时划分:2课时。活动一、活动二共计1课时,活动三1课时,活动四自主学习。
活动一:看清治邺连招
1.读词句,了解故事里的人物和环境。
(1)读准短语中的生字,找出对应的人物。
七十多岁骗钱害人的 (巫婆)
跪下来磕头求饶,直淌血的 (官绅)
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拉走的 (百姓)
管理漳河边邺县的官员(西门豹)
(2)读准词语,想象邺县的今昔景象。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硬逼 娶媳妇 闹旱灾
投进漳河 提心吊胆
开凿 灌溉 好收成
2.探寻西门豹治邺的办法。
(1)结合人物与邺县情况,把
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根据时间变化,理出西门豹治理邺县的行动步骤。
①默读课文,找找不同的时间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 )——兴修水利
②牛刀小试。
用“谁做了什么”的句式简要表达,给句子瘦身。
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过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如:西门豹调查情况。
(3)讨论:西门豹治邺,治理了哪些对象?
①研读语段: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②明确治理对象。
巫婆、官绅——作恶的人;
百姓——受愚弄的人;
田地——恶劣的环境。
③评估治理效果。
官绅——不敢;
百姓——明白;
田地——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④长话短说。
简要说说西门豹治邺的结果。
提示:把“谁”“做了什么”两个要素说清楚,简洁表达。可以这么说:“西门豹让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
3.简说西门豹的治理行动和效果。
活动二:学写调查报告
1.根据人物关系画示意图筛
选信息:默读第1~9自然段,关注西门豹的问话,圈画出调查到的重要情况。列关键词,形成示意图。
对照示意图,说说邺县乱象的原因,讲清主谋及其目的、手段、结果。
2.以西门豹副手的身份,写一份《贫困县邺县的调查报告》。
(1)写情况简述。
经过调查,情况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熟悉调查经过后尝试完成情况简述。
宣读情况简述,关注对问答的转述与合并,力求简明扼要。
总结简要复述的办法:一是长话短说,二是进行转述,三是适当合并。
(2)写调查结论。
读西门豹的话,讨论他当时是否看穿了真相。
关注提示语,说说对作者这样简写的思考。
为报告加上调查结论。
(3)偷师西门豹:思考从西门豹的调查行动中能学到什么。
分角色读这部分课文,体会西门豹思路清晰、考虑全面的特点和不动声色的表现。
作业:
将《贫困县邺县的调查报告》写出来,注意写得工整、美观,试试能不能稍微加快一点书写速度。写好后检查一下,语句是否简洁,要点有无遗漏。
活动三:自主撰写报告
1.为扁鹊做一份诊疗记录。
(1)自读《故事二则》中的《扁鹊治病》,读准下列词语字音,并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拜见 蔡桓侯
皮肤 肠胃 骨髓
热敷 扎针 几剂汤药
(2)记录治病过程。
(3)观察比较表格信息,交流发现,说说获得的启示。
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越来越严重,但蔡桓侯始终不当回事,直到发病死去。
(4)简要讲述扁鹊给蔡桓侯的诊疗经过。
2.为纪昌做一份训练纪要。
(1)撰写纪昌学射纪要,相互交流。
纪昌通往射箭能手之路
(2)以纪昌的身份讲述学习经历。
(3)请纪昌妻子补充她的所见。
(4)请飞卫老师点评弟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作业:
自主阅读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用卡片记录重要信息,借助卡片进行简要复述,把胖故事读瘦。
任务二:小剧场里识英雄
任务情境:让我们把课文进行改编,或者加以想象和补充,变成有趣的短剧。同学们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角色扮演好。
课时划分:4课时。活动一、活动二各1课时,活动三2课时。
活动一:邺河边“送新娘”
1.熟悉“送新娘”情节。
(1)自主阅读,尝试简要复述。
回忆简要复述的注意点,然后自读《西门豹治邺》第10~16自然段,练习简要复述。
(2)深入阅读,品味重要细节。
①找出第10~14自然段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列到时间轴(见上图)上,说说它们的用意。
②细看时间轴上的行动流程,研究惩治的办法好在哪里。
③讨论:简要复述“送新娘”的部分时,西门豹的行动细节要不要省略?简要复述故事的时候是不是越简越好?
④再次练习简要复述“送新娘”部分,说清楚主要行动和重要细节。
2.排练“送新娘”短剧。
(1)根据“阅读链接”的剧本开头,把课文后半部分改编成剧本。
(2)小组合作排练短剧。集体展演。集体评议。
3.讨论:你认为课题中的“治”字有哪些内涵呢?
活动二:李树下辨苦甘
1.了解李树下的故事。
(1)回顾三年级《司马光》的学习经历,自读课文,揣摩句子的停顿,思考课文大意。
(2)理清人和物:说说“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信然”中的“之”分别指什么。理清文中的人物和事物(王戎、群孩、路人;李树),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读懂李树下的故事。
(1)读懂品质。谈谈王戎在李子面前不动声色的原因。说说从同学们的讲述中,你体会到了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2)读懂“衬托”。
出示“精简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戎不动,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把精简版文字与原文对比,想想能不能这样缩写,体会“衬托”在故事中的作用。
3.表演李树下的故事。
(1)读出画面。补充诸小儿、王戎、路人在李树下的一系列动作、神情和语言,把“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信然”读成丰富的画面。在小组里讲述李树下的故事。
(2)小组合作表演。
作业:
1.继续阅读历史故事,简要复述感兴趣的故事,保留精彩之处。
2.标记故事中衬托主要人物的语句。
活动三:“切开来”读故事
1.故事联读。
(1)读一读。
阅读历史故事《快刀斩乱麻》,用上“长话短说”的方法,简要复述故事大意。
(2)议一议。想象如果西门豹也用这种方式治邺,会怎么做。
可能的情况如:西门豹要求百姓不得外逃,他承诺会为民做主;官府张贴榜文,宣布河神娶媳妇为骗局,当众将巫婆处死;调动军队,将所有涉事官绅一并拿下,严加惩处等。
(3)创一创。学习小组共同编讲故事《西门豹的惩处行动》。
(4)辩一辩。以“哪种治理方式更合适”为主题展开辩论。分组后,各自列举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辩论。
2.主角发声。
(1)说 “不疑”之因。
以西门豹的口吻,向自己的副手解释为什么承认河神娶媳妇的存在。
(2)解“不取”之谜。
①以王戎的身份,细致讲解当时的思考过程。讲之前画思维图帮助听众理解。
②补充阅读《观虎》,以第一人称讲述“湛然不动”的原因。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3)发“不听”之憾。
①读《魏文王问扁鹊》文言版和白话版。
②想象临死前的蔡桓侯会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