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眼睛
作者: 成尚荣李吉林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我们怀念她。
李老师去世后,学校为她塑像。雕塑家钱绍武先生为了捕捉李老师的“魂”,将她的照片排列在工作室的四周,每天从不同的角度去凝视、观察、捕捉。后来钱绍武先生告诉大家:李吉林老师的眼睛是很干净的。
“眼睛是很干净的”,平白如话的概括,却道出了李老师精彩而神圣的瞬间,而这瞬间成了人生的永恒,这永恒照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前程。所有教师的眼睛都应当是干净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干净的眼睛,是心灵干净的透射。教师是心灵干净的人,是眼睛里没有杂质的人。心灵的干净是以纯真的爱为底色的,也是心灵的亮色。爱不能代替教育,但教育不能没有爱,爱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能力,更是教育成功的密码。教育爱是真爱,大爱,没有功利,不求回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明明白白,铮铮闪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便是把真挚、无私的爱献给民族、献给祖国的未来。
干净的眼睛是情感的表达。朱小蔓先生提出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应当是情感关切。情感是教育的纽带,也是教育动力之源。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里耕耘,是思想劳动者,也是一种“情绪劳动”,是精神性的存在。我们完全可以说,语文教学实践是一种“情绪实践”。不言而喻,不带情感的教学是苍白的、枯燥的,肯定是无效的。反之,语文教学中触摸到学生情感脉搏的跳动,才会有真诚的对话、心灵的启迪。语文教学的温度主要来自情感的触发。
干净的眼睛是理想信念的表达。一个革命者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眼睛里总是透着坚定理想之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一个普通劳动者在擦完了额头上汗珠的时候,眼睛里总是充溢着奋斗带来的欢乐表情,劳动擦亮了他的双眼,坚信劳动会创造幸福,劳动也会创造自己。同样,一个语文教师,就是一个革命者、思想者,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创造者,他内心对祖国的爱、对民族振兴的理想、对培养时代新人的信念,都会让他心灵敞亮、精神灿烂,也一定让他眼睛干净、明亮,而且坚毅,虽久而不废。
干净的眼睛是赤子之心的表达。儿童有一颗赤子之心,童心者,真心也,真心者,真人也;若缺失真心便缺失了真人。语文教师是长大的儿童,同样存颗童心,有颗赤子之心、创造之心。在语文教师的目光里,绝对没有“三岁之翁”,而只有“百岁之童”。从三岁之童到百岁之童,眼睛永远纯真,说真话、干真事,追求美好、追求光明、追求真理,做一个大写的真人。唯此,一个心灵才能唤醒另一个心灵,教师的眼睛才能明亮孩子们的
眼睛。
干净的眼睛是审美的表达。美,是最高境界,是道德的另一种阐释,是创想精神的凝练,是对未来的想象,而这一切都会自然真实地体现在眼睛里。眼睛,这一人类的第一工具,引导我们去想象、去发现、去创造,达至审美的境界。审美的眼睛让教师和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充满审美的愉悦,进而以美育德、以美其身,立德树人。
呵,一切都存于干净的眼睛里,一切从干净的眼睛开始。老师们,明亮自己的心灵、擦亮自己的眼睛吧。总有一天,我们会人老眼花,双眼朦胧,但那颗心永远不会混浊,相反,会让眼睛透过遮蔽,发出明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