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生字教学设计

作者: 于芳芹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生字教学设计0

要认的字:套 帽 登 鞋 裤 图 壶 帐 篷 指 针

一、教材简析

本“识字加油站”共有8个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通过词语归类,要让学生了解到第一行的4个词语“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属于户外活动要准备的着装,第二行的4个词语“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属于户外考察要准备的用具。本“识字加油站”要学习11个生字,其中“帽、鞋、裤、帐、篷、指”是形声字,“套、图、登、针”是会意字,“壶”是象形字,教学时应依据各自的造字理据进行形义的解析。

二、生字解析

第一组户外活动着装词语: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1. 手套

套,会意字,从大,从長(长)。本义是又大又长,因其又大又长,所以才能把物件套住,若又小又短则无法把物件套住。由此又指罩在外面的套子,词语如被套、笔套等。本课词语是“手套”,即套在手上的物件,用棉纱、毛线、皮革、橡胶等制成,用来防寒或护手。又可用作动词,表示套的动作,如:套被子、套上外衣、套马。教学时可引图识字,并强化只有又“大”又“長”(长)的物品才能将稍小稍短的物品“套”住。还可旁延扩展引出“被套”“笔套”等,引导学生观察,加深对这些物品只有大而长才能“套”住短而小的构字理据。

2.帽子

帽,形声字,从巾,冒声。“冒”即古“帽”字,金文写作 ,“冒”字上部的(mào)是帽子,“冒”即表示帽子()戴在头上(以“目”代头)。后加表示材质的“巾”构成从巾,冒声的形声字“帽”。本义就是指帽子,又引申指形状或作用像帽子的东西,词语如:笔帽、螺丝帽等。“冒”上部的(mào)内里的“二”要悬空,书写时要提示学生不要写成下横触边的“曰”(yuē)。为了强化形义的识记可用顺口溜识记为:

目上一合成冒,再加巾旁组成帽。

夏日出行要防晒,记得戴上遮

阳帽。

3.登山鞋

(1)登,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上面是双止(趾)形(),中是“豆”(盛食物的器具),下是双手,会意为双手捧豆,双脚向上走去进献神祗之义,后表示双手的部件省略,简写成“登”。“登” 字的上部“癶”(bō)是左右的两个“止”(双脚)形,表示双脚由低处往高处走。词语如:登山、登高、登堂入室等。提示学生表示双脚的“癶”(bō)与“祭”字上部表示手(又)持肉()的“”(jì),形与义均不同。

(2)鞋,形声字,原为鞵,革形,奚声。本义指皮革鞋或皮底鞋,所以用“革”作形旁表义。后写作“鞋”,“圭”作声旁。至今不少方言区“鞋”仍读“hái”,如俗语“舍不得鞋(hái)子套不住狼”,意为穿鞋跑远路追赶狼,不要怕费鞋子。因“鞋子”与“孩子”同音,后被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另,在一些方言中“街”读“ɡāi”,与“鞋”(hái)音接近,也可将“鞋”视为是“街”的省声。“鞋”现为规范字,从革,圭声,“圭”作声符表声已不明显,该字由上下两个“土”组成,也可灵活识记为路途长远,穿上鞋才能走远路。课文词语是“登山鞋”,这是一种户外登山的专用鞋,鞋底厚实,多呈齿状,登山时可防止打滑。形义可灵活识记为:

皮革做成鞋,耐穿又舒服。

上土和下土,穿鞋走远路。

4.运动裤

裤,形声字,从衣,库声,特指裤子。户外运动登山爬坡最适合穿宽松的“运动裤”。“库”是存放东西的,而“裤”是遮蔽下体的,“裤”的形义也可以灵活识记为:

衣旁加个库,好像腿仓库。

上身套不进,两腿不外露。

第二组户外考察用具词语: 地图  水壶  帐篷  指南针

1.地图

图,金文写作,会意字,从囗(wéi),表示边界、区域范围,从啚(bǐ)(鄙的古字)意为边远的地方,把边鄙地区都包括在内,也就是国之版图。本义为地图、版图。现引申指一般的图画、图片。草书楷化后简写为“图”,形义可灵活识记为:

外面囗字像画框,里面冬来飘雪花。

外面里面合起来,就是一幅美图画。

外出旅游带上它,走南闯北不走岔。

2.水壶

壶,象形字,甲骨文写如“”,像壶形,下是壶身,上为壶盖。词语如:茶壶、酒壶、暖壶。今为简化字,课文词语是“水壶”,水壶是户外活动必须携带的用品。楷体字变形较大,本是浑然一体的象形字,现变成了由上“士”、中“冖”、下“业”三个部件组成,据此,形义可灵活识记为:

上士压住秃宝盖,

下边开业把水卖。

肚大口小嘴巴长,

提起斜倒茶出来。

3.帐篷

(1)帐,形声字,从巾,长声。《说文》析义为“张也”,本义指悬挂起来的帷幄,多为丝麻织品,所以用“巾”作形旁表义。后引申泛指蚊帐、幔帐、军帐、帐篷等。“帐”与“账”形近,“账”字从贝,与货币、货物出入的记载有关,词语如:账本、账簿。要提示学生注意表帐篷的“帐”与表财务登记意思的“账”字的区别。

(2)篷,形声字,从竹,逢声。本义指车船等用以遮蔽风雨和阳光的设备,古代多用竹篾和竹叶编制而成,故用“竹”作形旁表义。“蓬”本义是指蓬蒿一类的野生植物,故从艹。注意提示学生“篷”与“蓬”的区别。

现代的“帐篷”多指撑在地上遮挡风雨日光的物件,多用帆布、尼龙布做成,这也是户外登山必备的用品。

4.指南针

(1)指,形声字,从手,旨声。本义是手指,所以从扌。提示学生手指的“指”与脚趾的“趾”的区别。

(2)针,原为“箴”,形声字,从竹,咸声,特指竹针。后形变为会意字“针”,从金,从十。 “十”像一枚针的针眼里穿有一根线,表示穿针引线。本义指缝衣引线的工具,词语如:绣花针、缝衣针。引申指像针的东西,本课的词语“指南针”就是指利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把磁针支在一个直轴上,可以做水平旋转,由于磁针受地磁吸引,针的一头总是指着南方。形义可识记为:

此物尖细金属做,引上细线缝棉袄。

做成磁针指方向,一直朝南偏不了。

三、教法提示

1.本“识字加油站”汉字的“六书”特点突出,“帽、鞋、裤、帐、篷、指”6个形声字可运用形声规律析形索义;“套、图、登、针”4个会意字可引导学生从其“形形相加,会合表意”的特点进行解析;象形字“壶”形变较大,可依据其现字形进行灵活识记。对一些难记的字或部件均可采用“引古识今”(引出古文字比照)和“引图识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形义。

2.有条件的地方可走进“户外生活体验馆”,了解新型户外用品材质及功能,制作一份独具特色的图文并茂的“户外用品介绍卡”。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拓宽户外用品词汇量。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国庆假期,做好攻略,在爸爸妈妈陪同下到乡野山间做一次“秋日山野体验游”的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语文走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责任编辑 张 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