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乐”理念的“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谭方亮 黄小妹

基于“融·乐”理念的“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研究0

[摘 要]科学分析学校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融·乐”理念与校本课堂研究现状,促进一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并引导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失范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念,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管理模式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融·乐”理念;“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6-0043-03

广东仲元中学是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此前已进行三轮课堂教学改革,包括2004年的“导引式课堂教学”、2006年的“有效教学”、2012年的“五环学习法”。2021年9月,广东仲元中学附属学校开办,原有“五环学习法”已不适应“双减”背景下初中阶段教学的需要。因而,广东仲元中学附属学校开办伊始,就积极探索出了基于“融·乐”理念的“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

一、“融·乐”理念

“融·乐”理念最早起源于广州市番禺区提出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2012年,广州市番禺区以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推进‘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为依托,拉开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幕[1]。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际将“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升级至3.0版本,它吸收了“研学后教”1.0版本“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研学后教”2.0版本中与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有关的成功经验,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融·乐”课堂教学范式[2]。“融”包括融合“五育”、融通技术、融汇“四评”,分别指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乐”涵盖乐研、乐学、乐教、乐动、乐思和乐创。

二、“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

(一)背景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时代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个明确回答,中小学课堂要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无缝对接、有机融合。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3]。

2.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奉行减负增效的形势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背景下,要想减负增效提质,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而这便进一步明确了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4]。

3.坚持效益优先,全面提升教学效率的现实要求。“教”的目的是“学”,所有教学行为都应指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应成为教师的共识,成为课堂教学的行为准则。“四精三查”就彰显了这一核心理念,目的是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让教学在改革中提高效益。

(二)研究目标

在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效益优先的背景下,本研究聚集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现状,以构建基于“融·乐”理念的“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目标,在迭代优化中不断升级模式,总结凝练模式应用过程中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致力在未来教学中常态化应用、辐射性推广,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主要内容

“四三五”指的是“四精三查五个支撑”。“四精三查五个支撑”有统一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其三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1.教学环节上的“四精”:精心设计+精致传授+精准测试+精细评讲。“四精”要求教师对重难点进行精细打磨,通过集体备课与个人研究落实精细化设计,并在课堂中进行精致化传授,再通过精准测试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以精细评讲的方式帮助学生稳步成长。

精心设计:集体备课+个人研究。方法:集体备课全员参与,固定时间、地点,有主题和主备人。备课中遵循“五为”:以课标为指引明确定位、以问题为导向确定目标、以素养为目的整合教材、以情境为手段建构策略、以高效为目标组织训练。集体备课要形成物化成果,包括导学案、PPT、检测试题等。

精致传授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发声的时间尽量减少。方法为“三化三炼”:知识把握上做到“三化”,即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环节情景化;课堂呈现上做到内容凝练、传授精练、语言简练。传授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第一查”。

精准测试要求应当堂完成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检测,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方法:“四针对三方式”。教师安排检测时要基于“四针对”:针对必备知识设计试题、针对关键能力发现问题、针对学科素养凸显特色、针对核心价值立德树人。“三方式”即三种学生学习的方式——独学、对学、群学。其有利于在教学中落实生练生、生教生、生强生。测试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第二查”。

精细评讲要求评在关键处,讲在点子上。方法为“三讲”:针对错点讲方法、针对知识讲规律、针对问题讲拓展。在评讲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第三查”。

2.教学效果上的“三查”:查过程+查成效+查知识。“三查”旨在利用三次排查,有效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成效,引导学生完善知识图式,切实做到知识点的查漏补缺,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一查”在学生听课时。教师在精致传授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研学案考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整合“融·乐”理念中“融汇‘四评’”对强化过程性评价的要求。

“第二查”在学生测试时。通过必备知识点的试题设计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发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问题,在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与思维训练中完善学科素养培养策略,贯穿“融·乐”理念中“融汇‘四评’”对探索增值性评价的要求。

“第三查”在教师评讲时。教师针对学生在测试中的错误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结合具体知识点讲解其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规律与相关练习,并基于特殊问题讲授相应的拓展内容。在此过程中,可落实“融·乐”理念中“融汇‘四评’”对结果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的要求。

3. 教学过程上的“五个支撑”:教与学的重要支撑手段。研学案、学科资源库、共享平台、智能技术及区域名师资源等“五个支撑”是为教与学提供支撑的重要手段,是基于“融·乐”理念的“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

(1)研学案:研学案框架由学校骨干教师通过精细化打磨而来,其符合多学科教学规律,是学生落实独学(自主积极主动学习)、对学(生生之间互助性学习)、群学(小组性探究讨论)等课堂学习方式的重要支撑,能够促进学生乐研、乐学、乐动、乐思、乐创。

(2)学科资源库:学科资源库是教师高效备课的支撑。一方面,学校创建局域网资源网盘,汇聚多年教育教学数字资源;另一方面,学校联合学科网企业汇集不同地区学科优质资源,赋能教师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使教师能教、会教、乐教。

(3)共享平台:共享平台指由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和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搭建的广州共享课堂。共享平台汇聚了广州市名师资源,包含全面系统的教学课例和课后练习资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课后巩固学习的支撑,也为互联网时代,教师的线上教学、学生的线上学习提供优良的服务。

(4)智能技术:学校建设全自动录播系统,并给每间教室配备智能一体机及智能化的评测系统,以记录学生学习信息,汇集教学大数据,提供智能化辅助。智能技术是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反馈、评价以及研修的强有力支撑。

(5)区域名师资源:学校汇聚区域骨干教师,通过教师共同体之间的教研听评课、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帮助相应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利用集团校线上同课异构的方式实现师资流通与流转。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将研究分成文献研究、模式构建、统计分析、策略分析以及推广应用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应用的研究方法及对应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五)研究创新

1.理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化。本研究在融合区域教育教学“融·乐”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校本化的课堂教学范例,交出了创建区域学校特色教学品牌的答卷,为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贡献了力量。

2.方法创新,学习成效测量精细化。本研究在结合现有学习效果测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效果分成浅层次与深层次,并从多个维度细化学习评价方式,助力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3.应用创新,着重多学科跨学科教学应用。本研究在模式构建与推广应用阶段,将基于“融·乐”理念的“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多个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中,还将其有效融入不同学科的课程、跨学科性质的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等,进而建构校本化教学模式案例集。

三、结语

本研究在融合区域教育教学“融·乐”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四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效果分成浅层次与深层次,多维度细化学习评价方式,并将这一模式应用于多个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中,还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性质优势,在不同学科的课程、跨学科性质的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等中融入这一模式,以总结归纳校本化的课堂教学范例,为粤港澳大湾区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广州市番禺区升级“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17-12-28)[2023-11-10].http://www.panyu.gov.cn / gzpyjy / gkmlpt / content / 5 / 5150 / post_5150693.html#1327.

[2]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广州市番禺区升级“研学后教”3.0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22-06-14)[2023-11-10].http://www.panyu.gov.cn/gzpyjy/gkmlpt/content/8/8335/post_8335502.html#132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3-30)[2023-1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3-11-10].https://www.gov.cn / zhengce / 2021-07 / 24 / content _ 5627132.htm?eqid=e86d237c000b897a000000036479e1ec.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融·乐’理念的校本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159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