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探究

作者: 朱文婷 黄旭

[摘 要]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利用系统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力以及政治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政治认同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5-0033-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凝聚着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是发展中国、造福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学生能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助力学生成为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

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国家政治体系的理解和态度,而且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政治认同素养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基础,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治认同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认同。

其一,制度认同。制度认同是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解、认同和接受程度的体现。学生形成制度认同,有助于深刻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内涵和价值,对国家政治制度产生敬畏和尊重。

其二,道路认同。道路认同是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学生需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生形成道路认同,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其三,理论认同。理论认同主要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学生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学生形成理论认同,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

其四,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我国发展现实相适应的价值观。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含义,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学生形成价值观认同,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二、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政治认知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和分析政治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认知。在政治认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机构以及决策制定过程,从宏观角度认识到政治的本质,同时理解国家政治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起到关键作用。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洞察政治问题的深层原因,使学生从宏观视角审视各类政治问题,不仅关注问题的表象,还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这种洞察力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分析政治问题,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还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学生会逐渐认识到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政策的实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这种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参与到相关的社会生活中去。

(二)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涵盖了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学科,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政治现象,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思想政治学科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学科,而且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关注政治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对政治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立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深度认同,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政治生活的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家事务,并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通过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对国家事务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意识,积极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上可知,加强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三)发挥政治认同素养的价值导向作用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政治立场,不仅能够理解各种政治观点,还能够对各种观点进行客观评估,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信念。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公正的重要性,促使他们追求社会进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助于学生立志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政治认同不仅是对特定政治体系或政治思想的简单认同,还涵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共利益的认同。这种更广泛的认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元化的政治观点。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不同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道德判断能力。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时,学生能够坚持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这种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能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三、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课前时政演讲,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留出约5分钟进行时政讲解。该环节用时不长却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他们对政治的敏锐性。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获取时事中的政治知识,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时事动态,进而培养获取和分析政治信息的能力。此外,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评估政治信息的可靠性,使他们对各类政治信息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每日的时政讲解对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也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事件,引导学生从全球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全球意识,还有助于他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如在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而让学生了解到2023年不仅是改革开放45周年,而且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的第一年。此外,为了让学生完成与时政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让学生重点关注党中央召开的关于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的会议,并收集与改革开放紧密相关的政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还能够及时关注党提出的各项政策,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每日的时政讲解,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政治认同素养,还能培养全球视野和分析时政热点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既生动有趣又具有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时事中的政治知识。

(二)课中分组教学,适应学生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将他们分为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政治认同素养培养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合作,引导小组开展讨论、辩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拓宽学生的政治视野。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实践经验,体会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进一步提升政治认同素养。如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主要研究邓小平理论,第二组主要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组主要研究科学发展观,第四组主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自主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权威的学术著作、论文以及相关的政策文件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采访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基层的实践情况,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学习,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发展历程和实践成果,形成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素养。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评价,反馈学生水平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教师优化评价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为保障评价活动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为后续的学生自评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生自评环节,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自身的不足,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能力。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需要给出具体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时,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议题,如“我县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变化”“我国尖端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收集相关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班级进行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四)挖掘课程资源,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教师应挖掘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和成就。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先辈们作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升政治认同素养。除了播放影片,教师还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如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时,教师为学生播放邓小平传记电影《出山》和纪录片《科学发展铸辉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接着,教师给学生展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方向,深入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   参   考   文   献   ]

[1]  秦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认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4):24-29.

[2]  涂华勋,张建.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四重向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9):16-19.

[3]  康少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21(42):25-26.

[4]  宇文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4):105-111.

[5]  杨绘荣.政治认同的实践性与层次性:兼论政治认同的基础与机制[J].理论月刊,2022(9):50-59.

(责任编辑    袁    妮)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州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教师个人课题“精准教学下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G-1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