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班级组织文化建设
作者: 徐润[摘 要]班级组织文化是学生最容易接触、体会的基层组织文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潜在教育力量,当前其发展仍存在着师生对班级组织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组织文化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必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设班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从而进一步拓宽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渠道。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初中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5-0086-03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依托组织。学生所接受的大部分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载体进行的。组织文化即被大部分成员所接受的价值观、规范及行为,且常内化为成员互动的指引原则。组织文化主要具备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班级组织文化就是指由班级在形成之初,以及在后来的发展中所建立的、班级所特有的并为全班多数学生所一致遵守的集体最高目标价值规范、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班级组织文化对引领学生建立端正的思维方式、理想信念、行为模式等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塑造着他们的个性和品格。在这个过程中,班级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并通过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促使其中的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班级组织文化不仅是学生学业和成长的指导方针,更是培养未来合格社会公民的关键因素。
一、班级组织文化的正向功能
(一)导向功能
班级组织文化影响着班级学生的相互关系、沟通方式以及整体氛围。班级组织文化通常由学生、教师和其他相关成员共同建设。班级组织文化塑造并传达着班级学生的共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常涉及友谊、团队合作、努力奋斗等。通过共享价值观,班级学生更容易形成一致的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班级组织文化中的行为文化起到规范和引导学生行为的作用。行为文化通常涉及尊重、公平、责任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维持秩序,促使学生在相应的规范下共同努力。
(二)凝聚功能
班级组织文化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组织文化寄托了班级学生一致的志向与向往,也反映了班级学生一致的心理健康认识与社会文化认知等。班级组织文化往往强调集体荣誉和责任心,通过凸显每个学生对整个班级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班级组织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和联系社会的平台。在共享的文化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获得理解和支持,并由此形成紧密的社交网络,增强凝聚力。
(三)激励功能
班级组织文化会对班级学生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班级学生会立足班级内共同的价值准则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为班级的发展做出贡献,并形成极强的集体自豪感与责任心,进而自觉地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这种积极的文化影响着每个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班级整体利益。为了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四)约束功能
班级组织文化不仅反映了班级学生的共同认知,还对他们的行为和互动产生一定的约束。班级组织文化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组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之间社交互动模式的塑造,涉及沟通方式、人际关系的建立方式,以及冲突处理方式等。从侧面来看,这便是对学生间的互动进行了一定的约束。
二、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建设初中班级组织文化的注意事项
(一)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是班级组织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人文底蕴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是无数先辈追求科学,崇尚仁义和真善美的结晶,渗透于中华文明。在初中班级组织文化建设中彰显人文底蕴,就是要在班级生活中使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实精神生活,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和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化自信等。科学精神强调秉持求真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做人做事。在初中班级组织文化建设中彰显科学精神,就是要在科学的班级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在生活和学习中勇于实践、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诚实守信,身怀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积蓄科学创新的能力,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二)致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
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自省的习惯,随时检视自身的学习情况,形成自主学习的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这有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潮流,以互联网为学习的手段和载体,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健康生活主要是指在班级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含义,学会珍爱生命,认识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逐渐形成科学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三)使学生明确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人自身的存在、成长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指导。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班级组织文化建设中,要引导学生明确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懂得明辨是非,捍卫平等和公正,对祖国产生更强的归属感。除此之外,还要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独立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打破个人固有的思维定式,进而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具体分析,选择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可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学生具备开展实践创新的行动能力。
三、当前初中班级组织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班级组织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对培育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仍有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组织文化建设缺乏清晰的认识。部分班主任在工作时常常把大部分关注点放在课堂上,注重对具体人和事物的管理,对班级建设关注不够,特别是忽视了无形的班级组织文化的建设。若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弱化班委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班级建设的力量,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培育班级文化。
(二)组织文化建设形式大于内容
当前的初中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局及学校发布的文化建设指标或者评比。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在各项指标的规定下容易千篇一律,缺乏活力和创造力,以致建设内容空洞,建设过程流于形式,看似多种多样,耗费不少人力财力,但实际上没有体现班级的特色。这样的班级组织文化建设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摆的空架子,难以让学生获得文化熏陶。有些班级的组织文化建设受班主任个人年龄、经验的影响,缺乏班级特色,不能体现集体意志。这导致组织文化不能深入人心,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班级组织文化建设举措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强调规范性和个性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组织文化建设的表层部分, 是建设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先决条件。班级物质文化能反映出一个班级组织的风气和价值观,一般涉及班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如教室的布局、摆设、清洁等。核心素养下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体现出规范性和个性并存的特征。如教室的设计要契合相应的价值观。班主任可以带领班级学生一起确定教室的整体风格,用各类主题来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如可以将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名言警句等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达到以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强调责任和担当
应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制定标准,严格要求,以使学生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班主任可以和班委、班级学生共同讨论商议每月活动的主题,以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相关主题可涉及疏散交通、关心老幼、清理街道、禁毒教育、遏制校园暴力等。班主任也可以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外化,让学生明确责任、勇于担当。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责任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引导和激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强调自主管理
社会心理学从心理方面将“制度”界定为 “共同的心理状态”。制度化是指将班级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学生主动参与是建设、实践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方式。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遵守制度,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公约或者班规的制定中。班主任可以就班级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找出解决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奖惩措施等,并联合班委严格执行,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人人有事做”,让每位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让班级事务“有人管”,使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真正地得到发展。班级制度一旦制定,必须严格且持之以恒地执行,明确奖惩。“润物细无声”是最智慧、最温情也是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要从一开始的班级制度建设逐渐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以达到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提高。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强调健康生活
精神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深层次表现, 主要指组织成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 以及组织气氛等, 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级精神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班主任可以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奋斗目标,并发动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自己的学业与人生目标,鼓励他们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可以发挥班内先进人物的引领作用,在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把那些最能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和团体树为典型,加强班级学生对榜样人物的良性“模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推动大家共同进步;可以开展多种班级主题活动,比如红歌比赛、经典诵读活动、读书分享会、心理团体辅导等,增进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
优秀班级的构建离不开班级组织文化的建设。基于发展核心素养有意识地建设班级组织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能让学生自主了解、体会、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兴淋.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4] 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