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探析

作者: 张燕琴

[摘 要]文章针对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转变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重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学习课程思政教学的优秀经验,构建新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建设原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5-0093-0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仅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他们的思想教育。当前,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还存在思政教育内容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当前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析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找到一种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是价值引导、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专业课程。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通常更注重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导致思政教育的地位不够凸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较低。我们应继续创新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路径。

(一)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重要路径,与专业课程教育交相呼应。具体而言,思政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专业教育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重视思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应对各种挑战。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使其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为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顺应时势,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培养了一批兼具爱国主义和专业技术的优秀社会人才。然而整体来看,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如王祖山所言,在具体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学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还浮于表面,部分院校或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思政元素不能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课程思政内容零散、泛化。刘宝民认为,当前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典型的是思政元素融入生硬,未能形成符合自身专业教学特色、服务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笔者认为,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换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将其看作是一种附加的教育内容,而不是课程的核心。这导致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地位不够突出,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由于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学生往往更加关注技术知识的学习,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与他们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最后,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但往往缺乏思政教育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这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相对狭隘,缺乏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来看,当前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中存在思政教育的地位不够突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教学形式和方法缺乏思政教育的融入等问题。

二、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

(一)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路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具体而言,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参与互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开展实际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原则的核心要点在于:首先,思政教育要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其次,思政教育要贯穿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课程的附加内容;最后,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可见,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实施路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教育环境。

(二)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要根据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大力推进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一是要转变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重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领导要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中职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教师也应该认识到思政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加强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让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水平。

二是学习课程思政教学的优秀经验,构建新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当前,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在实施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地区和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寻找适合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具体而言,就是结合学校的发展需求,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地区在思政教育实施层面的成功经验,逐渐探索出适合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模式,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建设原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可以将思政建设原则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术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注入思政元素,通过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参与互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评估和学生考核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考查。通过设计相关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这种课程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政建设原则的核心要点在于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评估和考核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既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参与群体,又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主要体验者。现在,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可能已经远远超过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落实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离不开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课程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群体积极参与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课堂,从中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科技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合作、分享、互助等途径与同学一起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资源。这种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有效解决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认识、思维方式相对狭隘、缺乏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

三、结语

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在课程思政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不足、融入程度较低且方法单一、存在认知偏差等。为此,可以通过坚持转变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重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学习课程思政教学优秀经验,构建新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建设原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过程,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等方式来探索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构建的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贾效彬,巩志娟.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0):87-95.

[2]  王祖山,谭雪霏.课程思政从“悬浮”到“落地”的实践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165-172,188.

[3]  刘宝民,金正连.关于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105-108.

[4]  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1-6.

[5]  许建萍.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5):105.

(责任编辑    陈    明)

[基金项目]2022年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ZB20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