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讲解-示范型行为链的运用

作者: 张腾

[摘 要]文章探究了讲解-示范型行为链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并以“篮球: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一课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讲解-示范型行为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行为,包括讲解前的指导、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倾听与思考、学生的模仿练习以及教师的巡回指导等环节。通过对该行为链的运作机制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验证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讲解-示范型行为链能够直观展示和指导动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讲解-示范型行为链;模仿练习;巡回指导;体育教学;篮球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4-0054-03

有效的教与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讲解-示范型行为链作为一种常见的教与学融合的方式,在许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讲解-示范型行为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期望通过这项研究为体育教师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系统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讲解-示范型行为链,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讲解-示范型行为链的基本构成

讲解-示范型行为链是一种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的学习模仿为辅的教与学链接在一起的行为组合,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讲解-示范前教师对学生倾听和观察的指导

学生高效地倾听教师的讲解,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能提高学习效率。讲解-示范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听讲,认真观察示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并高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练习和比赛中。

2.讲解-示范时学生的倾听、思考、观察

在教师讲解-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同时通过观察、思考来理解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练习方法,并尝试抓住其中的要点。

3.讲解-示范时(或讲解-示范后)模仿练习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模仿练习来体验、巩固和提升所学习的动作技术和练习方法,并加深对其的理解。

4.教师对学生模仿练习的巡回观察和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模仿练习的行为、态度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讲解-示范型行为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讲解-示范型行为链在篮球课堂中的运用

(一)教师对学生倾听和观察的指导

1.设定观察目标

明确的观察目标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教师设定的观察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目标相匹配。例如,在“篮球: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一课中,教师提示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行进间传接球和投篮的组合技术,大家需要重点观察老师的手部动作、脚步移动、传球后的跑动路线和接球位置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教师通过提示学生具体的观察目标,帮助他们建立起有效的观察点,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技巧,为接下来的模仿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意观察细节

教师可以采用图示、慢速度重复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分辨、关注关键的动作细节。例如,教师在示范前提醒学生,接下来要进行4次示范:第1次重点观察传球的手形和力度,第2次重点观察传球后的跑动路线,第3次重点观察接球的位置和身体姿势,第4次重点观察投篮的用力顺序和球出手后的手形。通过教师的提醒,学生观察的目标会更加具体,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观察效果也会更好。

3.创设互动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而且还要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样观察,加深他们对所学动作技术或练习方法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个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提升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要确保问题的设计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应。例如,请描述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中最重要的动作特征是什么?你能解释一下我们在接到球后为什么需要保持低重心吗?你认为这个动作的重点在哪里?如果由你来做这个动作,你会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既增加了学生对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及练习方法的深度思考,加深了他们对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及练习方法的记忆,又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的运用技巧及练习方法,而且能将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比赛中。学生通过分享观察的结果和想法,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当学生的观点得到认可时,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练中来。

4.反馈与修正

有效的反馈机制包括正向的鼓励和针对错误提出的改进措施,以及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有建设性的建议,它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在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观察情况,并给予及时、精准的反馈。如果发现学生在观察中有误解、出现错误或遗漏,应及时给予纠正,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如果学生练习积极、主动,教师也应给予肯定性评价。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观察教师投篮动作示范没有关注到手臂快速伸直时,就可以提醒学生:“请注意观察老师投篮时手臂伸直的速度和球出手后的手形。为什么要用这样速度和手型?”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二)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行为链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步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简明扼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概念,并深入揭示动作和练习的内在规律。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清晰、准确,以便将概念化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讲解和示范应密切配合、互为补充,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将简练、清晰、形象的讲解和正确、标准、熟练、优美的示范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至于教师是采用先讲解后示范,还是先示范后讲解,抑或是边讲解边示范,是采用完整示范还是分解示范,抑或是对比示范,均需要根据动作技术难易程度(教学难点)、练习方法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难点)等因素综合考量后作出抉择。例如,笔者在教授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时,首先进行完整示范,让学生感知组合技术的练习方法。其次,通过边讲解边慢速示范,说明传球后的跑动路线,跑动中准备接球的手形。最后,强调接球时急停的方法、传球和投篮的具体要求等。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模仿教师的动作,并掌握传接球和投篮组合技术及练习方法。

(三)学生的倾听、观察、思考

在讲解-示范型行为链中,学生的倾听、观察、思考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行为。这些学习行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还能培养他们优秀的学习习惯。

1.倾听

学生在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时,要双目注视教师,尤其是当教师强调观察的具体部位、动作运行路线等要素时,更要做到专注、不走神。这不仅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而且是认真倾听的表现。学生在倾听教师的讲解时,应学会捕捉动词、方向、力度等关键性信息,以深入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基本原理和练习方法。

2.观察

观察是学生学习并掌握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的有效行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有目的地观察是会学习的表现[1]。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能够直观地了解动作技术的具体练习方法,从而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时需要注意关键细节,如教师的眼神、手部动作、身体姿态、行进路线、动作运行轨迹、速度和流畅性等。同时,观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掌握动作技术和练习方法。

3.思考

在观看示范时,学生需要积极思考,分析动作的关键要素,对比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练习情况,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都能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接球时应该如何保持手腕柔软?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的脚步才能更好地完成投篮动作?为什么老师的手部动作是这样的?这个动作的关键点在哪里?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深化学生对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的理解。

(四)学生模仿练习

模仿是学生将所学体育知识和练习方法转化为实际技能的重要步骤。在观察示范和理解动作原理的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模仿练习将理论知识、练习方法转化为可以实际运用的动作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模仿练习不断调整、修正和改进错误动作,逐渐掌握标准的动作技术,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例如,本课教师采用的是整体模仿练习。在学生模仿练习前,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每2人为1组进行练习,分别采用走动、慢跑、中速跑和正常速度跑到投篮地点附近,跨步或跳步接球投篮,走动、慢跑、中速跑每人练习3次,正常速度每人练习6次。这样经过速度由慢到快的模仿练习后,每组学生基本都能较好地掌握传球的时机和落点,大多数学生也都能掌握跨步接球与投篮动作自然流畅衔接的技术要领。

(五)教师对学生模仿练习的巡回观察和指导

教师对学生模仿练习的指导是帮助学生改进动作、提高技能的关键步骤。在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时,教师需要不断变换位置,密切观察他们模仿练习的动作细节,为客观评估、有效反馈、建议和指导提供事实依据。教师要始终与学生保持语言交流和肢体互动,通过对话或示范等形式,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心体验[2]。如果发现学生的动作存在普遍性问题,教师应立即叫停,及时通过描述性语言提醒学生,并给予示范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模仿练习情况设置适当的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分组自主模仿练习中,当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急停接球重心不稳定的情况时,应立刻叫停学生练习,与他们一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跑动速度太快、接球前没有将身体重心往后移。接着,教师给学生示范中速跑动急停接球和快速跑动急停接球时上身应稍后仰,这样才能抵消由于惯性造成的上身前冲。通过教师的分析和示范,学生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理,经过五六次中速和正常速度的模仿练习后,就很少出现急停接球时走步违例的情况,模仿练习的质量明显提升。

讲解-示范型行为链在篮球课堂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讲解和示范能力,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观察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核心素养。讲解-示范型行为链的成功运用,依赖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敏感度。教师需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孟宪明.指向有效教与学的课堂观察策略[J].体育教学,2020(3):48-49.

[2]  王政,赵欣,沈武旗,等.指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路径探索:以《足球:组合技术》(第8个课时)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2(9):32-33.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