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阅读圈”活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略论

作者: 刘杰荣

[摘 要]“阅读圈”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证明自己的机会,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不断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阅读圈”将“读”“说”“写”有机组合起来,这是英语活动相对科学的实践。“互动”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成为共识。交互式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要秉持以英语学习为中心的活动理念,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方向和方法上的指引,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圈;英语学习活动观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7-0024-04

语言文字能力指的是个体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读尤为重要,因为阅读和兴趣互相促进,语言水平和智力在阅读过程中会得以提升。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得语感、知识和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强调理解、应用、迁移、创新等重要能力。这种注重知识综合性、关联性和实用性的学习活动观,以各类语篇为载体,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将阅读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一、“阅读圈”概述及其应用实践

(一)阅读圈概述

“阅读圈”(Reading Circles)是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集体阅读。每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小组组长(Discussion Leader)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提问;篇章概括员(Summarizer)的主要任务是概括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文化收藏家(Culture Collector)负责发现中国文化实践文本的差异;生活连接者(Life Connector)则需要找出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单词大师(Word Master)要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关键词进行解析;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要从语篇中找出具有重大意义或更具有专业性的写作技巧的语段。使用“阅读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教师开展“阅读圈”教学活动在选择材料时,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文学作品为素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教师设计英语阅读课时要注重专题引领,通过多种英语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应用、迁移和创新。这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以各种语篇为载体,通过分析问题,提高语言技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最终让学生能够合理地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以课文为基础,以主题语境为背景分配角色,从而高效地开展教学。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圈”应用实践

(一)“阅读圈”导入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英语长篇阅读课文往往会加大学生理解语言知识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导入环节十分关键。“阅读圈”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较好地帮助教师开展阅读课的教学。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二册Unit 3 “The Internet”中的语篇“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是一篇科技叙述文。文章以网络为主题,以人与社会为主题脉络,讲述了50岁的无业教师Jan是怎样利用网络改变人生的。这篇课文能使学生了解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积极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正确使用因特网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以信息获取、文本解读、评价与探讨为主线,建构完整的阅读过程,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与之结合起来,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和问题设计以学生的学情和文章的内容为基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阅读圈”融入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1.预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而预习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学生基于“先学后教”的理念,可以自主进行课前预习。教师通过深入了解教材,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Discussion Leader设计适当的预习任务,并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开展如下活动,引导学生锻炼综合能力。

[活动一]Discussion Leader提出两个问题,并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程序的图像,引入网络专题, Life Connector整合并呈现讨论结果。

Q1: What can we do with the apps?

Q2: Do you know other conveniences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活动二] Discussion Leader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题目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Summarizer归纳讨论结果。

Q1: 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will say?

Q2: How the writer feels about the topic?

活动一是导入,为后续阅读、讨论打下基础;活动二是通过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以题目为依据,预测课文内容和作者态度,引导学生围绕题目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特点展开讨论。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将重点放在文章题目上,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

2.阅读中

阅读的重要前提是掌握阅读技能,因此,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特别重要。在阅读教学中,笔者采用“阅读圈”摘录中心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进行重点词汇和信息的摘录。

经过Step 1的介绍、发现等活动后,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并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从而归纳、分析、整理文字内容。

这个环节主要设计了两个读书活动,在小组成员对文章进行解读和讨论后,由各小组的Summarizer呈现小组学习成果。

[活动一]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泛读、归纳段落大意、判断课文体裁及写作特点。

Q1: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the sentences in the text.

Q2: What is the genre of this passage?

Q3: What are the six elements of a narration?

[活动二]学生精读课文,归纳、总结Jan的基本信息和因特网给Jan带来的变化,同时分析、比较Jan借助因特网给他人带去的变化。

Q1: Who brings changes to many people by the Internet?

Q2: Where did she live in?

Q3: When did she focus on the Internet?

Q4: Why did she think the Internet will help other people?

Q5: What did she do to change people's lives?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学生了解了Jan的基本情况。接着,教师让学生深入分析Jan对他人的影响,引发了学生对Jan行为的思考。整合式的设问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全面掌握知识,促进思维比较、分析、推理等方面的发展。

3.阅读后

阅读教学的读后环节,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课文进行复述或写作。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运用了“阅读圈”教学模式中的篇章概括法。还是以“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这一语篇教学为例,学生完成阅读后,再进行复述和记录。笔者用多媒体把学生的作品投到白板上,让大家一起点评,由此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以读促写的任务。

“阅读圈”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阅读训练起着关键作用。

(三)“阅读圈”嵌入阅读教学,升华学生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的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听、说、读、写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完成“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整篇文章细节信息的梳理后,阅读小组将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思考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并由Life Connector呈现小组讨论的成果。

Q1: Why the word "improve" is used at the end of the passage, but not "change"?

Q2: Has your lif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 If so, how? Show the strong points and weak points caused by the Internet.

这些问题旨在结合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好还是坏”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网络与自身的关系,正确评价“网络的好与坏”,加深学生对评价的全面认识,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根据学生的语言素质和阅读能力,制订了以课本为主的阅读计划。其中,预读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为目的。读书活动则重在引导学生厘清思路,调整结构,并对文章进行深入研究,发展分析能力。读后活动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培养思辨能力。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层次由低到高形成了螺旋式的循环,促进了思维质量的提升。

三、“阅读圈”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关系及其作用分析

“阅读圈”是指一群有共同目的的读者,通过分享阅读经验、互相探讨来共同成长的社群。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让英语学习者通过各种活动达到语言交流目的的一种理念。“阅读圈”与英语学习活动观互相辅助、密不可分,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语言学习。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两者的联系。

(一)“阅读圈”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和提高

“阅读圈”是支持互相沟通的平台,在沟通中有口语的表达。通过对话和表达,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运用更加真实、生动的口语素材,从而对英语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圈”成员之间的交流、分享、讨论,也能增加相互间的了解,促进语言文化的沟通。

(二)“阅读圈”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阅读圈”的活动,可以积累更多的英语单词、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还可以分享自己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经验。此外,学生通过参与“阅读圈”的活动,可以拓宽自己运用语言的领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感受英语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探索语言文化的积极性。“阅读圈”活动创造了让学生集中阅读和交流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