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阅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机制及实施途径
作者: 唐于忠 王国强 王成刚[ 摘 要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后者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阅读能力,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抓手.只要能够将数学阅读坚持下去,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够支撑起双重目标的达成.原因有二:数学阅读能力是信息输入能力的综合表征;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信息处理、加工,并让知识上升为能力的必要过程.初中数学阅读的实施途径:创设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能够具有思辨的体验,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经验进行比较,最终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完成阅读能力的提升.
[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阅读;作用机制;实施途径
随着教育研究者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越来越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也纳入了教学研究的视野.最初,一线教师研究的目的非常朴实,就是为了学生的应试,有教师在研究中发现:初中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不能死记硬背各种数学定理、生搬硬套各种公式,而是要尝试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清楚地辨别题目类型,保证可以熟练解题.因此,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很显然,这种因果关系的界定,客观上就是为了让学生读懂题目,从而更好地进行解题.然而事实上,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解题确实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从应试的角度也确实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后者同样需要学生具有必要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是教学的重要抓手.
根据笔者的教学及研究经验,在本研究中教师不仅要知其然 —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知其所以然 — —要知道数学阅读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认同走向实践探究.下面就结合笔者的相关实践,略谈一些思考.
数学阅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机制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到底是不是一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这是一个时常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 . 客观来说,教师有这样的顾虑是正常的,因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谁也不愿意将时间用来做无用功 . 尽管有很多专家论证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学生的发展方面 — —包括应试能力养成与核心素养发展 (以下称为双重目标),是否能够出现高效益,很多教师都是迷茫的 . 针对这一情形,笔者对数学阅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下的初中学生,只要能够将数学阅读坚持下去,那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够支撑起双重目标的达成 . 原因有二:
其一,数学阅读能力是信息输入能力的综合表征.
数学阅读通常是指从视觉通道输入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加工的过程 . 相对于其他信息输入方式而言,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带着很大的自主性输入信息 . 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判断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需要排除的,也需要判断哪些信息与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有关联,哪些信息还需要努力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数学阅读才能促进这一过程的高效发生 . 因此,从双重目标实现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能够成为信息输入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信息输入能力的综合表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二,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信息处理、加工,并让知识上升为能力的必要过程.
信息输入后的处理与加工,影响着学生知识建构的结果.数学阅读不只是阅读数学内容,更包括处理与加工数学内容.例如,当教师在强调学生要注意审题的时候,其本质应当是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建立起逻辑关系,从而实现从已知到所求的转变.但是对很多学生而言,他们在阅读题目的时候,通常不知道哪些信息有用,后续的解题自然无从谈起.所以,以数学阅读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判断、整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哪些数学知识需要储存以供后续调用,哪些信息通常只起干扰作用.当数学阅读推动学生这些能力养成的时候,知识就可以上升为能力,能力就可以进一步上升为素养.
数学阅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理解了数学阅读的作用机制,即从理论角度肯定了数学阅读的必要性.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数学阅读又应当如何开展呢?是不是只要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然后让学生阅读,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显然没这么简单.真正有效的数学阅读研究是一个广阔的空间,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保证阅读材料具有情境性,要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辨析,要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要能让学生在自主拓展中形成阅读能力提升的内驱力.有研究表明,情境性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辨析性阅读材料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纠错性阅读材料能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因此,可以认为,良好的阅读材料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载体,是培育学生数学学习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有效载体.由此可以总结出初中数学阅读的实施途径:创设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能够具有思辨的体验,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经验进行比较,最终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完成阅读能力的提升.
数学阅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数学阅读的机制是明晰的,路径是科学的 .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增强数学学习兴趣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数学阅读的实施原则,笔者以为原则有三:一是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不能不放心学生阅读,宁可学生理解有误,然后再加以引导,也不要压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空间 . 二是要在阅读中引发深度思考,思考是阅读的催化剂,是确保学生有所收获的重要环节 . 同样地,不怕学生思考出错,就怕学生读而不思,有了不同观点然后进行交流,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三是坚持反思原则,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反思能力,阅读更是一个激活学生反思意识的教学过程 . 通过反思,发现自己学习的短板进而改进,这正是数学阅读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