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黄河故道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初探

作者: 程冰

徐州市黄河故道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初探0

一、徐州黄河故道研学课程探究背景

地理研学旅行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特点,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徐州黄河故道(市区段)为研究对象,以“黄河故道历史文化研学”“黄河故道沿岸景观研学”“黄河故道红色足迹研学”三大块为研学旅行内容,从地理学科视角出发,进行徐州黄河故道研学旅行课程探索,以期为徐州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二、徐州黄河故道研学课程编制

徐州境内的黄河故道总长234公里,沿线区域土地总面积405万亩,总人口超百万。在市区段全长20.7公里,是市区一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

1.课程目标。

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徐州黄河故道研学课程目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徐州黄河故道研学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描述

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历年来对黄河故道的改造、完善和发展,感受具有徐州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和情怀。

综合思维从多种地理要素角度分析从古至今黄河故道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从徐州的区域环境、水文特征等方面,分析徐州黄河故道旧貌换新颜的有利区位条件。

从历史地理、沿岸景观、红色旅游三方面考察,通过查找资料、听讲座、采访调研和评选比赛等方式,深入探究徐州黄河故道的丰富内涵。

2.课程内容。

以黄河故道为研究主题,从黄河故道历史文化研学(表2)、黄河故道沿岸景观研学(表3)、黄河故道红色足迹研学(表4)三个角度设计研学具体内容。

表2  黄河故道历史文化研学课程内容

研学主题黄河故道历史文化研学

研学站点黄楼百步洪广场显红岛公园彭祖楼

景观描述黄楼:现在的黄楼是1988年修建的仿古黄楼。黄楼内有许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苏辙撰写苏轼亲笔所书的《黄楼赋》。

百步洪广场:百步洪广场曾是大文豪苏轼吹笛饮酒乘月放舟之所。

显红岛公园:显红岛位于徐州百步洪南,包括仿古水榭、亲水平台、木栈道三大景点。

彭祖楼:彭祖楼在汴泗之交汇处,规模宏伟、造型端庄、别具一格,登上此楼,可环顾周围远处的山峰;彭祖楼下有彭祖墓。

研学探究活动黄楼:搜集与黄楼有关的古诗词,了解黄楼文化;观察五省通衢牌楼,分析徐州成为五省通衢的区位优势;结合黄楼文化,为其设计宣传标语和海报。

百步洪广场:搜集百步洪名称的由来;探究百步洪在古时水上运输的价值和现代社会体现出的改善生态的价值。

显红岛公园:搜集显红岛名称的来历、苏轼在徐州任职时做出的贡献;通过实地考察推测沙洲、岛屿形成的原因;探究徐州市政对显红岛的改造都有哪些、这些改造最终对市民带来了哪些益处。

彭祖楼:搜集与彭祖楼有关的古诗词,相互交流;走访彭祖楼内的文化产业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功能区深入走访,感受文化的魅力。

核心素养培养人地协调观:协调古代建筑、历史故事、遗址等与当代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

综合思维:交通区位优势分析;对比古今,研究不同时代下,水利因素对于地区发展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搜集、调查黄河故道相关的历史文化建设,实地考察历史文化景点。

3.课程实施。

确定主题,明确分工。首先确定主题,然后将师生分成几个小组,由组长协调分工。

搜集资料,整理文档。带领师生实地参观、组织师生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文档和图片。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通过作品展览、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展示黄河故道地理文化资源。

4.课程评价。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依托课程评价表(略),边学边评、互学互评。

三、徐州黄河故道研学课程设置意义

徐州黄河故道研学旅行线路的设置是笔者经过对黄河故道的多次考察、对徐州地域文化深入挖掘而完成的。此研学课程已经带领学生进行多次的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实操性和趣味性。徐州黄河故道地理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挖掘身边地理的能力,增强对家乡徐州的热爱之情,感受家乡的美。学生通过提前搜索相关知识、沿着线路旅游探索、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发现了此课程的魅力,了解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学习的知识最终是要为实践服务,要学习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