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项目化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刘柳儿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几个方面彼此联系、互相支撑。项目化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对历史的亲历性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确定合适的项目学习主题

项目化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模式时,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合适的项目学习主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化模式是指学生以项目为主题,根据设定的问题进行学习,通过解决问题进行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情感升华、价值判断等活动。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对该主题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然后再确定项目的主题,以便更好地实施。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围绕抗日战争主题设计问题: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反抗?取得了怎样的成果?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具体过程,了解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进行的英勇斗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不仅对抗日战争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通过对各地区人民反抗斗争的具体事例进行比较,形成了对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原因的全面认识,增强了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总之,高中历史项目化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因此,模式设计要围绕主题进行。

二、科学划分项目学习步骤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整个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科素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可供讨论和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思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时能够从历史现象入手,从而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历史事件影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例如,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便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自由港”的权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由贸易港。同时还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设立通商口岸的权利。此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上述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书籍、报纸、资料等进行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将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还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研究。

2.活动实施。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将各种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学生对材料的整理不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而是自己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询问或自己查找完成的。

依然以《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在课前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鸦片战争进行了初步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和整合,结合教材中关于鸦片战争的具体史实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模式。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汇报,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小组之间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战争的影响等在理解上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但是对问题的理解比较肤浅;有些学生对当时具体形势的分析有误;有些学生对鸦片战争造成巨大危害这一事件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理解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两次鸦片战争》内容较多、任务较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要遵循项目化模式的步骤进行学习。首先是项目准备阶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和工具,如地图、文献资料等。其次是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等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案。最后是项目总结阶段,教师进行总结。

3.评价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对学生项目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在评价中,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时,采取项目化模式,让学生对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将这种总结与评价进行整理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也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对项目化模式内容进行交流和分享。

总而言之,项目化模式属于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使项目化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实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