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作者: 杨春勤
对于地理学科而言,从空间到时间,从陆地到海洋,从宇宙到地球,从宏观到微观等,都非常考验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本文以思维可视化为基本出发点,并主要围绕概念图、模型图、流程图、鱼骨图、时间图等展开具体的探讨和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工具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及结果可视化、外显化,切实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概念图,显化意义关系
地理概念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基础,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涉及的概念非常多。为了让学生巧妙地记忆地理概念,就需要为学生引入思维工具。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可以将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以图示的方式连接起来,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形式之一。例如,在讲解水循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形式来实现知识的再现与建构。具体来讲,先列出主概念: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让学生思考怎样将相关概念连接成概念图。
当然这个概念图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完成度不会特别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梳理和完成这个概念图(右图),比较和分析三种水循环的范围、环节、发生区域、作用和意义,最终形成有关水循环的知识网络。
概念图是一种理清思维、组织和表征知识结构以及建构知识体系的思维工具,将其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相关联、相隶属的概念加入概念图的层次结构中去,可以帮助学生将思维层级化、结构化,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触类旁通的地理思维与学习能力
以描述位置特征的模型图为例。我们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这就是基础的思维模型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样的思维模型去分析具体的地理事物。比如让学生根据思维模型图来描述我国的位置特征。在经纬度位置上,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在海陆位置上,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等等。就这样,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很好地整合了起来,对我国的地理位置特征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模型图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让学生的辐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流程图,动态认知事物
流程图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的具体表现是它可以将思维过程化、知识过程化。例如,在教学区域地理相关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流程图的形式将区域特性的成因、现象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动态认知地理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机理。例如,在教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现状—成因—危害—对策措施”的流程图进行综合分析。我国的洪灾主要发生在东北、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及珠江流域等。在分析成因的时候,大方向可以分为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原因又可以细分为气候、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等,人为原因包括滥砍滥伐、围湖造田及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等。关于危害,要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洪灾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最后落脚点在对策措施上。结合洪灾的形成原因,分上游、中游、下游,梳理相应的治理原则与措施。这样,就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分析与整合。
流程图不仅可以应用于引导学生结构化地理解地理事物、认识地理现象,还是教师设计教学流程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可以利用流程图将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成体系地组织起来,这不仅可以实现地理课堂的组织性与规范性,对于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鱼骨图,发现根本原因
什么是鱼骨图?顾名思义是长得像鱼骨的图。它是一个非定量的工具,从结果出发,发散性地找原因,主要功能在于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和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解答一些地理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鱼骨图阐明因果关系,发现造成某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鱼骨图来分析形成洪灾的原因。将“洪灾的成因”放在左侧,也就是鱼头的位置。在鱼骨节点的完善上,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集思广益,让学生去思考并写出自己分析,得出洪灾的成因。在学生制作鱼骨图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原因表征进行分类,从中提炼出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这样,学生的认识也能更加条理化。
鱼骨图总的来说分为三种类型,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原因型鱼骨图以及对策型鱼骨图。笔者在文中着重讨论了原因型鱼骨图的具体应用方法,可以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发挥追本溯源、探究本质的作用。此外,整理问题型鱼骨图,鱼头表示结果,鱼骨上的节点是此结果的结构项,主要是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对策性鱼骨图,则是主要用来找出问题的对策。这三种鱼骨图都是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应用到地理课堂的高效思维工具。
总而言之,地理是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它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的学科特色,综合性很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起来,推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此基础上真正培养学生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