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单元复习教学品质
作者: 陈一晖
[摘 要] 单元复习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学生认知体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多创造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单元复习教学;数学能力;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关注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当然,若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内容和考纲,厘清知识的前后联系,以便教学中能够通过合理的引导达到整体建构的目的. 当一段新授课结束后,教师普遍安排复习课,引导学生建立知识和经验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图,以此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助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笔者以“函数的性质”复习课为例,谈谈对单元复习教学的几点认识,供参考.
教学过程
教习对数函数后,笔者安排了一节复习课. 课前,笔者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研究函数f(x)=+x的性质. 根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该课题的探讨.
师:以下是大家的研究成果. (笔者归纳总结学生的探究结果,并投影展示.)
(1)函数f(x)=+x的定义域是R;
(2)函数f(x)=+x的值域是(0,+∞);
(3)f(x)=+x是非奇非偶函数;
(4)f(x)=+x在(-∞,+∞)上是增函数.
师:大家非常用心,得到了函数f(x)=+x的一些性质. 结合你们的研究经验,能判断函数g(x)=-x的单调性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
生1:我们研究函数f(x)=+x的单调性时应用的是作差法,研究g(x)=-x的单调性也可以用作差法,判断g(x)在(-∞,+∞)上为减函数.
师:是个不错的方法,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从两个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出发,能否判断函数g(x)的单调性呢?(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积极思考.)
生2:我是这样想的,将两个函数解析式相减,即f(x)-g(x)=2x,所以g(x)=f(x)-2x. 但y=f(x)和y=2x在(-∞,+∞)上均为增函数,增函数减增函数,没有办法判断g(x)的单调性.
师: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生3:最初我和生2的想法一样,但是此路行不通,于是我又换了一个思路,即将两个函数解析式相乘,得(+x)(-x)=1,变形得-x=,且+x>0. 由此可知,两个函数的单调性是相反的,可得与生1相同的结果.
生4:不用相乘也可以,在函数f(x)=+x中,用-x代替x,刚好可得函数g(x)=-x,由此说明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可以轻松得到结论.
师:非常好,大家利用不同策略得到了相同结果. 两个函数有交点吗?若有,你能求出交点坐标吗?
生5:这个简单,令f(x)=g(x),解得x=0,即两函数的交点坐标为(0,1).
师:很好,生5利用方程思想方法得到了答案.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均为R,值域为(0,+∞),单调性相反,结合这些性质,你们能联想到学过的哪个函数呢?
生齐声答:指数函数!
师:你们能分别画出以上函数的草图吗?(笔者预留时间让学生动手画图,并展示学生的操作结果. )
师:它们与指数函数虽然不同,但有很多相似性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例子:判断函数f(x)=lg(+x)的奇偶性,并写出证明过程.
生6:函数f(x)=lg(+x)的定义域是R,因为f(x)+f(-x)=lg(+x)(-x)=lg1=0,所以它是奇函数.
师:非常好. 现在把题目变一变:若函数f(x)=ln(-ax)+9满足f(-2)=4,则f(2)=______.
生7:这个简单,将-2和2代入解析式进行计算,容易得到f(2)=14.
师:若f(-3)=4,则f(3)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8:f(3)=14.
师:你是如何得到这一结果的?
生8:因为f(x)=ln(-ax)是奇函数,所以f(x)+f(-x)=18,这说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之和为18. 又f(-3)=4,所以f(3)=14.
师:若函数f(x)=ln(-ax)+9在[-t,t]上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则M+m=______.
生9:因为f(x)=ln(-ax)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0. 在此基础上,将函数图象向上平移9个单位,则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加上9,由此可得M+m=18.
师:对于以上两题的解法,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10:若a=0,f(x)=ln(-ax)不是奇函数,因此解题时需要对a进行分类讨论:当a≠0时,f(x)=ln(-ax)为奇函数,答案同生9一样;当a=0时,f(x)=ln(-ax)=0,答案不变.
师: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各题,看看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11:以上各题在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解题方法却有相同之处: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提炼性质,然后应用相应性质解决问题.
师:非常好. 接下来再看这道题:已知函数f(x)=x2+2x,x≥0,
2x-x2,x<0, f(2-a2)>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生12:结合函数图象发现函数f(x)在(-∞,+∞)上单调递增,所以由2-a2>a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
师:很好. 如果将函数解析式改为f(x)=x2+2x,x≥0,
x2-2x,x<0,其他条件不变,又能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生13:结合函数图象发现f(x)是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 随后要对2-a2,a,0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讨论,感觉情况太复杂了,所以就没有继续求解下去.
师:如果要继续求解下去,需要分哪几种情况呢?
生14:若2-a2与a同号,直接应用函数的单调性可以解决;若2-a2与a异号,就需要考虑离原点的远近,离原点越近,其函数值越小. 不过该如何表示我还没有想好.
师:如何表示一个点与原点的距离呢?
生齐声答:绝对值.
生15:若2-a2与a异号,因为f(2-a2)>f(a),所以2-a2>a,分三类讨论即可. 若2-a2与a同号,结果同样是2-a2>a,因此不用讨论.
师:我们从函数性质出发,识别f(x)为偶函数,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最终通过绝对值简化讨论,成功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掌握了方法,同时提升了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是一次有益的学习体验.
教学思考
在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不妨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探索、自主表达、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识别复习中的重难点,明确知识核心,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另外,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他们反思、归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索问题性质,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启发、补充,自主建构“函数的性质”知识网络. 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强调方法相通性和可迁移性,以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笔者让学生主导探索,体会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帮助学生完善认知体系,提升探究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在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全权掌控,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从而提升数学能力.
作者简介:陈一晖(1987—),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