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财经类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闫婷婷 高斌芳

普通财经类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0

[摘要]教学档案袋的应用,解决了传统高校教学评价的诸多弊端,开辟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与过程并重、获取反馈结果便捷的新模式,成为广受认可的教学评价新工具。在参考国内外教学质量评价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整合教师教学资源的电子教学档案袋平台,构建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进一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和探究不同背景的教师群体对档案袋评价的认可度,对7省10所财经类高校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的整体拟合效果优良,说明此次基于教学档案袋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普通财经类高等院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提升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教学档案袋;教学质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23)06-0028-08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制度[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革除以往高校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方式固化、评价标准单一、系统性评价不足等诸多弊端[2],改革高校教学评价刻不容缓。

现阶段,国外高校已利用教学档案袋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教师评价体系[3],国内重点高校也在积极推进教学档案袋建设,如北京大学已建立起教师综合评价的电子教学档案袋平台。教学档案袋之所以成为被广泛认可的教学评价工具,主要是因为其有效解决了评价中遇到的4个棘手问题:如何实现多元主体评价;如何把定量与定性方法有机结合;如何动态监测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何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进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是对现有的高校进行分类,唯有这样才能对同类型、同层次的院校进行更加深入、有针对性、公正客观的评价。武书连等学者认为大学可以分为综合、医药、财经、农牧业、理工等大类[4]。科学高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评价体制改革的助推剂,有助于客观反映高校的教学发展成效,引导其内涵式发展。笔者所在单位为财经类院校,兄弟院校间沟通交流更为便捷,因此挑选了同类型、同层次的10所财经大学的多名不同背景的教师,对其展开教学质量评价认可度调查,旨在利用新型评价工具——教学档案袋,构建融合分类评估思想和动态监测理论的科学、有效、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档案袋评价引入高校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1.1传统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弊端

(1) 重结果,轻过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2021~2025年)》指出“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高校虽开展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推门听课”活动,但被评对象仅占在职教师的极少比例。年终的绩效评价则多以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课时量为评价指标,偏向易于量化的指标,而忽略“教学质量”这种难以测度的指标,虽为学校开展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却与教学评价的初衷——“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不符。

(2) 重他人评价,轻自我评价。在高校实际教学中,评价主体主要来自于教学专家、同行及学生,缺乏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现阶段所倡导的教师评价形式。教师是教学工作最直接、最现实的评价主体。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评价,力求改进的内驱力也只能来源于教师自己,因而教师的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的综合全面性有着重要意义。

(3) 重量化,轻质性。评价过程主要包含评价指标的确立、评价数据的收集、评价结果的处理3个阶段。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是整个教学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评价能否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效用。但是,教学评价的结果或是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或是一个量化的分数,鲜少有专家或同行给予被评教师质性评价。显性的、可量化的指标不断被强化,而引领性的、总结性的、系统性的质性评价却被轻视。过度依赖量化评价、评价方式单一,是教学评价面临的严峻壁垒。

1.2教学档案袋引入高校教学评价的优势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指出教学档案袋评价的5项功能:评估教学实际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促进教学交流;以公平公正的方式确认聘期、晋升或者奖励;以有说服力的方式呈现教师专业成长轨迹[5]。具体而言,教学档案袋的评价优势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强化过程性审核评估。电子教学档案袋记录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因而可以同时实现“实时整体性课堂评价”和“阶段系统性教学评价”。换言之,教学档案袋兼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功能。“实时整体性课堂评价”是对教师某门课程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的及时评价,其目的不在于教学成绩的评定,而是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而“阶段系统性教学评价”则是依据教师在学期时段内的综合表现,分析评估教师教学的综合水平和教学能力。

(2)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结果反馈的及时性。教学档案袋的评价主体呈多元化,包括学科专家、教学管理者、教师同行、学生、教师自身5类。其特设的多元评价模块要求评价者在课后及时给出分值或等级,写好评价报告,以文档形式系统解释评价结果,明确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被评教师可通过档案袋管理系统评价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可同时查收多元主体的评价结论及改进意见,及时开展教学反思,查摆缺陷。

2教学档案袋的构建

构建教学档案袋的目的在于整合教学资源,汇总教师教学实践的信息数据,构建教师教学评价的综合体系。

2.1教学档案袋的结构

教学档案袋需要汇集教师发展各个方面的数据,在记录教师成长历程、反思个人教学实践的同时,实现其教学质量成效分析。美国范德堡大学认为教学档案袋由教学理念、教学记录、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果、提升教学质量的活动、对所在机构和所教专业的贡献、教师所获荣誉或奖励7个部分组成[6]。美国杜肯大学卓越教学中心认为教学档案袋由教学理念陈述、学生评估摘要、课程材料示例、教职员工的课堂观察记录构成[7]。新加坡国立大学认为教学档案袋由教学简历、教学理念、证据(自我评估、专业贡献、学生提供的间接证据、同伴认可)、附录4个部分组成[8]。北京大学的教学档案袋由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学产出与成果、外部评价4类数据构成[9]。综合国内外文献,本研究认为教学档案袋理应包含5个模块的数据:用户信息模块、实践反思模块、多元评价模块、教学成果模块、教学论坛模块。图1是构建的高校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系统结构框架。

2.2教学档案袋信息的完善

用户信息模块收集了教师教学的基本信息等教学档案袋的基础数据。实践反思模块记录了教师教学实践全过程,帮助教师及时开展教学反思。多元评价模块则强调评价即教学,具有主体多元、标准明确的特点。教学成果模块展示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奖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荣誉外显。教学论坛模块是教师交流教学、探讨教学经验的窗口。

收集教学评价所必需的信息资料,是教学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信息收集得越全面越有利于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在档案袋评价管理系统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实践反思和教学成果模块。如在教学准备阶段需提交精心编制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阶段需提交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影像资料;教学效果阶段要呈现能够证实课堂教学实效的相关材料。教师在指导学生和教学研究时需提交教学成果及所获荣誉,因此教学成果模块也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辅助信息源。

3教学档案袋质量评价体系的形成

利用教学档案袋全面、系统地收集评价数据后,需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所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解读,此时,价值判断的参考基准——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不可少。

3.1教学质量评价框架的来源

STEM课程教师常用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工具是Carl Wieman和Sarah Gilbert研发的72项反思性自我评估报告。加拿大部分高校采用圣玛丽大学创设的课程自我评估表来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教学效能常用的同行评价工具有哈佛医学院同行观察教学手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课程教学同行评审指南、明尼苏达大学同行评审工具。本研究融合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范德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制定了包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在内的五维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用以实现教学质量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目的。

3.2框架释义与研究假设

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10]。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和投入程度。被动教学、轻视教学的教学态度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主动教学、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所呈现的课堂效果和达到的教学评价是积极的、正向的。由此,提出假设H1:教学态度与教师的教学评价呈正相关。

教学内容是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教学内容涵盖了课程内容、教师的指引作用、教学组织与价值观输出,折射了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素养,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由此,提出假设H2: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教学评价呈正相关。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如何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精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及最终达成何种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评价。由此,提出假设H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与教学评价呈正相关。

教学效果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集合[11]。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素质、教学行为不同,所达成的教学成效也有差异。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由此,提出假设H4: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价呈正相关。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本研究的教学评价作为因变量存在,旨在衡量研究课题“教学质量评价”和影响因素(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

为了增进教师对档案袋评价的认同感,有针对性地推动档案袋评价的发展,深入调研了不同群体教师(性别、学位、教龄、职称)对档案袋评价的认可度并作出假设,即H5:不同性别教师对档案袋评价的认可程度不同;H6:高学位教师对档案袋评价的认可程度优于普通教师;H7:年轻教师对档案袋评价的认可程度优于资深教师;H8:高职称教师相较其他教师对档案袋评价有更好的理解。

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验证

4.1问卷设计与收集

为验证教学质量评价框架的合理性,依据上述指标体系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个人背景信息(性别、教龄、学位、职称)及其对档案袋评价的认可度,共5题项。第二部分是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5个维度,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共18题项,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太同意”“不同意”5个等级来测试。两部分总计23题项。

为了控制“不同类型学校”对本研究论证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得到普通财经类院校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特地选择了同类型、同层次(内涵特征和条件特征贴近[12])的10所行业兄弟院校,即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及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情况趋于一致,分别为:山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教师个人为单位,向上述高校发放问卷。问卷回收后经仔细检查所填问卷的规范性、完整性等问题,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本研究采用的数据统计处理工具是SPSS 24.0和AMOS 24.0分析软件。

4.2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信度分析。问卷总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935,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

效度分析。样本总体的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848,Bartlett 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P为0.000,低于0.05,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可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5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如表2所示。5个公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高达74.31%,说明5个因子集中了17个原始变量信息的74.31%。其中,测度项“方法3”(即“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因其对教学效果的高交叉载荷而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