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

作者: 明月 巫新秋

摘 要: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理念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打破传统教育壁垒,实现教育的均衡与高质量发展。在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校际间的合作式教研、共享式教研、竞赛式教研等模式是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新样态。在实践的过程中,围绕出现的一些问题,探索走出困境的新举措,包括成立层级分明的教研组织,组织打破时空的教研活动,搭建丰富多样的展示平台。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校本教研;教师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集团化办学这一创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其核心理念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打破传统教育壁垒,实现教育的均衡与高质量发展。在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对校本教研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下面以语文学科组为例,谈谈校本教研模式的新样态,思考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促进教师团队成长的新路径。

一、打造教研模式的新样态

集团内教师数量众多,教育资源丰富,优秀师资定期流动,各分校学科办学各具特色,均衡发展。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与共享、教师队伍的合作与共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集团统筹规划,制定了校本教研的总方案。语文学科组求同存异,不断尝试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下三种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一)校际间的合作式教研

校际间的合作式教研是基于集团化办学的背景,在确定一个校本教研总方案之后,各分校合作组织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轮流承担任务的一种联合教研方式。例如,围绕“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这一主题开展集团化校本教研活动。活动开展前,集团分管语文教学的校长召集各分校语文分管主任、教研组长召开准备会,集思广益,商讨教研方案。

为了发挥校本教研的示范引领作用,保证展示课的质量,集团各分校语文分管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和名优骨干教师组成“联合磨课团队”,对教学设计进行多次打磨和研究。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场地设在A分校,其余三所分校的一、二年级教师也一同参与听课,并在C分校教研组长的阐述中了解研究过程和设计理念。评课、议课中,各分校老师更是打破学校界限,畅所欲言。集团各分校的合作式教研,提高了教研的效率,促进了教研质量的提升,也增强了集团整个语文学科组的凝聚力。

除了合作开展课例研讨型的校本教研活动外,语文学科组还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了校本课题研究。集团学校语文学科组合作研究的课题为“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各分校在充分理解和研究集团校本教研课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分别从“提高识字与写字能力”“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优化作业设计研究”四个子课题出发,分工合作进行研究,共同充实和丰富了集团主课题的研究内涵,合力完成了研究任务。这种合作研究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分校间的沟通与联系,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平台和更深入的研究视角。

(二)校际间的共享式教研

在校际间的共享式教研中,集团各分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扩大辐射范围,资源共享,各分校研究形成合力,体现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例如,“作文自能评改”是集团语文学科组的特色研究项目,这一项目在A分校的研究相对成熟,有多名一直参与“作文自能评改”研究的教师。为了发挥这一优势,围绕“如何将细节描写清楚”这一研究主题,A分校的骨干教师将成熟的课例在其他分校进行展示,学生在“三读三改”中一步一步将细节描写清楚,呈现出“作文自能评改”的范式,扩大了分校优势研究项目的影响范围,各分校共享研究成果。又如,B分校语文学科组的共同研究课题是“优化作业设计研究”,学科组组织各年级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单元作业,并将成果与集团内其他分校共享。各分校提交使用反馈之后,B分校再进行修改和完善。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多实践性难题,语文学科组定期在集团范围内对语文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搜集教师亟待解决的困惑,发挥集团内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例如,一年级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教师普遍认为拼音教学比较困难,针对这一共性问题,邀请集团内特级教师执教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ai ei ui》一课,集团内所有一、二年级教师参与听课,课后上课的特级教师解答了听课教师们提出的问题,教师们也在相互交流中共享了拼音教学的小妙招,这也是一种共享式教研。

(三)校际间的竞赛式教研

校际间的竞赛式教研是指各分校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在集团内部积极开展的校本教研竞赛活动,以激发教师的团队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例如,围绕“习作教学”这一主题,语文学科组在集团内部开展了团队教研竞赛。各分校自主组建参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教学设计,之后进行15分钟的试讲竞赛。又如,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主题,集团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三个组别进行竞赛,每个年级的备课组自主选题,跨分校自由组队,自主设计。集团组成的评委团点评后,各参赛队伍再修改完善,最终各队进行展示与答辩,完全打破分校的限制,评选出“集团优秀备课组”。

二、走出教研困境的新举措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具有资源丰富、合作共进、优势互补的优势,但在实践中发现,也存在着集团的教学理念难以贯彻到位,开展线下教研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集团内教师人多而平台有限等难题。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成立层级分明的教研组织

为了让先进的教学理念植入人心,促进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集团应成立层级分明的教研组织,引领教研的方向。可以分别成立“中心教研团队”和“年级学科教研团队”。

中心教研团队由学科教学校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向教师宣传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领会集团的教研精神,带领各分校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起到引领辐射、上传下达的核心作用。团队可以名为“学校语文管理群”的微信群和QQ群等形式存在。

年级学科教研团队由各分校的各学科以年级为单位成立。以语文学科组为例,“年级学科教研团队”的成员是全集团同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分校语文教导主任和年级备课组长及时了解并解决各分校共性的教学问题,研究具有快捷灵活的特点。集团分管该年级的语文领导除及时传达集团教学要求外,还牵头共享各分校的优质学科教学资源。

(二)组织打破时空的教研活动

为了减少组织线下教研活动的难度,可以将线上教研活动与线下教研活动相结合,打破空间和形式上的壁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运用在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解备课任务、集体研讨形成教案等校本教研活动中。例如,语文学科组在“作文自能评改”项目研究中,由一名教师在A分校执教“自能修改课”,其他分校的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同步进行学习,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资源上传至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通过及时分享,提高教学效率。

集团可以定期特邀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教师进行线上培训,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对话。例如,集团语文组与无锡、新疆、商洛等友好学校进行线上联合教研,不同区域的教师相互交流,同课异构,巧妙地利用空中平台,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

(三)搭建丰富多样的展示平台

校本教研应从学生入手,从教师的需要出发,着力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利用集团优势给教师搭建丰富多样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了促进各学科教师团队的发展,需要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骨干团队的建设。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青年教师占比较高。集团需要积极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机会。例如,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从教材解读、课堂教学、学业质量监测等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搭建亮相课、锻炼课、竞赛课等平台,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团骨干团队建设可以由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牵头,依托名师工作室,通过“宁镇扬名师工作室联盟”、骨干示范课、特色活动展示等途径,搭建较高层次的展示平台,打造骨干教师团队,并在集团内部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会议”,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校本教研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