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视频与微写作教学的契合

作者: 佘召丹

摘  要:微写作可作为课堂快速训练或课后拓展练习。它适应小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以简洁的形式助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为完整习作奠基。“学习强国”平台独特丰富的视频是微写作教学的实用资源,与微写作教学的契合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精准梳理视频资源,助力达成目标;灵活运用视频资源,激发创新表达;深度融合视频资源,强调升华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强国”;视频资源;微写作

微写作是指区别于语文教学中篇幅完整、内容翔实的写作而言的一种短小精炼的写作。

[1]篇幅上,它短小精炼,不追求长文与复杂结构;内容上,它要求精准明确,围绕特定主题展开,以小见大;形式上,它灵活多样,可以是一句话的感悟、简短的描述、小故事或短诗等。微写作可作为课堂快速训练或课后拓展练习。它适应小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以简洁的形式助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为完整习作奠基。“学习强国”平台(以下简称“学习强国”)上独特丰富的视频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而且视频中传递的正能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彰显了学科育人的本质要求,契合当前微写作的教学需求,是微写作教学的实用资源。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契合。

一、精准梳理视频资源,助力达成目标

“学习强国”视频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精彩纷呈,时长一般较短,非常适合作为微写作的教学资源。以“学习强国”视频作为写作素材或切入点来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微写作,教师首先要对相关视频资源进行分类梳理,并精心挑选与微写作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视频资源。

在微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写作主题和要求,将“学习强国”中的视频资源进行分类梳理,并形成微写作序列化资源库,包括:风景类、人物类、文艺类、评论类等,不同

类别的视频可以为微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明确的方向。例如,风景类的视频可以用来着重培养学生的画面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然风光,让读者身临其境。

精准梳理“学习强国”的视频资源有助于达成微写作的目标。例如,《生活中的微感动》微写作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展现人物形象,表现“感动”的主题。因此,教师可以在分类后的视频资源中搜索与人物相关的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身边的感动”栏目中,一则名为“最帅气的弯腰”的视频触动人心。视频为我们介绍了升旗仪式前动人的一幕:北京国旗护卫队在列队前进的过程中,队伍第一排的升旗手看到群众带来的小国旗掉在了地上,随即弯腰拾起国旗,并交给身旁的队友,继续郑重地列队前行。视频时长是15秒,真实记录了升旗手捡起国旗这个场面,不仅如此,视频制作者将捡拾国旗这一动作通过“慢动作”播放,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及其机敏的反应能力。这样对生活故事细致入微的捕捉,

对学生进行观察写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种精准筛选助力微写作目标的达成,并为后续的写作提供有力支撑。

又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他    了》,习作训练的要素是“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这是写人的文章,教师可以对训练要素进行分解:“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这是一级分解。在动作描写时,又可以进行二级分解,分别是静态动作描写

和动态动作描写。动态动作描写再进行三级分解,即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和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动作更生动形象,体现人物的内心。语言及神态描写也可以同样依次分解练习。把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作为微写作的目标,教师选取了人物类视频《熊出没》中熊大和熊二逃跑失败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捕捉表达熊大、熊二情绪的细节。课上,学生瞪大了眼睛,专心致志地观看视频,生怕漏掉了其中的一个小动作。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和熊二不同的是,熊大静静地坐在那里,依然挺直着腰杆,右手摆出个

‘八’字形,在下巴上擦来擦去,眉头微微一皱,眼神淡定深邃,似乎已经有了逃跑的好主意了。”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洞察人物内心,并清晰地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各种情绪,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提升了自主写作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视频资源,激发创新表达

“学习强国”视频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多样。这些视频以直观、生动的特点,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界限,能够助力学生拓宽写作视野,战胜对写作的恐惧,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与共鸣,为表达提供无限可能。

例如,在微写作《他的“情绪魔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情绪,学会刻画人物情绪,教师播放“学习强国”中的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5分钟精彩剪辑片段,

引导学生

观察大圣情绪的变化,了解情绪。在该片段中,色彩元素被赋予了更为灵动、超然的艺术情感,深灰色、深红色、深蓝色、浓黄色、浓绿色、浓紫色、浓白色等不同的色彩要素反映了大圣的不同情绪,同时也传递了不同的思想内容。镜头中自上而下快速出现暗黑色的云翳、冷灰色的山峦、青蓝色的溪水,不断切换孙悟空踌躇的灰褐色的双眸、江流儿

泪珠翻滚的双眼以及妖王混沌幽蓝色的瞳孔,此时,孙悟空的情绪是低沉的,且无心抗争。诸如此类的片段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画面和色彩要素中,感悟人物情绪的变化。学生有了深刻的感悟,再刻画人物情绪的表达就更加生动了。

又如,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学生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课上,

教师引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进行随文微写作。考虑到雷锋离学生的

距离比较遥远,教师利用“学习强国”中表现雷锋事迹的视频:雷锋帮大娘买火车票,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熬夜帮战友补被子;雷锋在图书馆教战友识字……拉近学生与雷锋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雷锋精神,而且也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微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由此,微写作不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思想的碰撞和价值观的展现。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体现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深度融合视频资源,强调升华思想

“学习强国”现有的时政新闻、人文综艺、影视剧作等视频聚焦时政、关注生活、主题明确、情节鲜活,有爱国情怀、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能够传递正能量。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视频资源,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丰富他们的写作积累,

这也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2]“学习强国”视频与微写作的深度融合,能够充分彰显其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学生的写作技法上,更体现在升华写作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上。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强国”中关于抗日战争的视频,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观看视频后,学生用微写作的形式,写下自己对五壮士英勇行为的感受,如“狼牙山五壮士真的太勇敢了!他们为了保护群众和部队主力,不惜牺牲自己。他们的精神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永远屹立在我的心中”。通过这样的微写作,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能从视频资源中汲取力量,培养爱国情怀。

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教师在课后请学生观看“学习强国”中的科学视频,了解恐龙的进化和古生物学知识,然后进行微写作练习,引发科学想象。有学生写道:“我想象着恐龙是如何一步步进化成鸟儿的,那一定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也许有一天,科学家能让恐龙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呢。”如此,激发学生的科学幻想,锻炼思维能力,也丰富了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石利萍,王二荣. 小学语文“微写作”策略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24(10):46

48.

[2] 张鹏.基于学生真实表现的作文微评价特质与形式[J].教学与管理,2022 (10):

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