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如何激发学习动力

作者: 曹君 张宇

作业设计如何激发学习动力0

摘要: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把控作业数量,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基于学生的学习动力特点与成就动机理论,可以将学习动力细化为求知动力、胜任动力、成就动力、交往趋利动力。提出作业设计的全要素、关联性、差异性三大原则,并从作业目标、评价、内容、类型、支架、反馈等方面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学习动力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指向学习动力的小学作业设计与反馈机制的实践研究”(批准号:CDGB214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贯穿学习全过程,同时,又是与课堂关联、匹配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活动。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把控作业数量,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什么是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调动、维持、指引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中挖掘潜力,产生并维持相应的学习行为。奥苏贝尔提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一个人愿意获得更高的成就,其动力源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直接受外在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对学习的需要、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基于学生学习动力的特点和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将学习动力进一步细化为求知动力、胜任动力、关注成绩的成就动力(以下简称“成就动力”)、交往趋利动力。

求知动力的基本内涵为: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主要通过获得知识而得到满足。其表现指标为“在学习和作业时经常能提出新问题”“愿意挑战在学习中或作业中遇到的难题,主动探索”“在作业中,愿意主动了解学习课外知识”“愿意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1]

胜任动力的基本内涵为: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完成任务,获得自我肯定的需要,主要通过感受自我价值而得到满足。其表现指标为“相信自己可以理解新知识,做好作业”“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掌握有难度的学习内容”“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可以给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并坚持完成”。[2]

成就动力的基本内涵为:渴望通过学习上的竞争提高自我,超越他人,获得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主要通过取得学业成就和地位而得到满足。其表现指标为“经常与同学比较作业情况,并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能在班级中脱颖而出”“帮助同学学习或做作业时,会觉得自己很优秀”“努力学习和做好作业是为了能获得参加一些活动的优先权”。[3]

交往趋利动力的基本内涵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同伴及长辈的接纳和赞许的需要,主要通过获得他人表扬和交往优势而得到满足。其表现指标为“好好学习与按时完成作业,能让自己交到更多好朋友”“有一个好成绩和满分的作业,会让家长和老师更喜欢自己”“好好学习和写作业,能够获得家长、老师的奖励和赞赏”。[4]

二、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作业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能够带给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能够提供恰到好处的挑战,使学生在“烧脑”的同时,也能做得到,感觉自己有驾驭新知的能力,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和胜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业设计遵循全要素、关联性、差异性三个原则。

(一)全要素原则

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需关注作业目标、作业评价、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支架、作业反馈等六要素,并通过全要素的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胜任感。作业目标兼具学习目标和动力目标的作用,保证作业设计锚定学习动力;作业评价应当前置,帮助学生明晰和分解目标,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作业目标;作业内容由真实问题驱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作业类型多样且可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业支架应个性化、多样化,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提示性;作业反馈及时、具体且有建设性,能够持续激励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关联性原则

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需关联单元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达成学习目标。立足一个单元的学习设计作业,往往兼具目标、情境、知识点等要素,具有长周期、连续性、进阶性、可迁移等特点。在单元学习中设计作业,强调理解学科知识的纵横关系,共同指向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这有助于消除传统作业只关注单一学科中的散点知识、忽略知识联系与学习目的的弊端。

(三)差异性原则

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分析学生的发展水平差异,使作业难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位学生的“优势智能”与“最近发展区”差异明显。以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差异化设计,以促进不同学生的适切发展。这有助于改善传统作业设计“一刀切”、只关注多数学生发展的弊端。

三、需要把握的“六个要点”

结合上述原则,主要从作业设计流程的要素层面,阐释作业设计要点。

(一)作业目标需兼具学习目标和动力目标

作业目标应指向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和体验。[5]学生明晰自己应该达成的作业目标,才能更好地落实作业目标,提升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爱上学习。[6]这需要兼具学习目标与动力目标。也就是说,作业设计者需关注学生在作业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实现,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感受学习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作业设计,惯常的作业目标为“熟记2—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通过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据此设计的作业任务大多为“学习将乘法算式改写为乘法口诀”“记忆乘法口诀表”。调动学习动力的作业目标则是“可以熟记2—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肯定自己从加法到乘法的进步”“通过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主动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能够合理安排并完成作业”“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为同学讲解”,据此设计的课堂作业为“提到乘法口诀你能想到什么”“如何改写乘法口诀”“如何编制乘法口诀书”,课后作业为“自主安排时间,用2周的课后时间,自制1—9的乘法口诀书”。

比较两种作业目标,能清楚地看到,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知识和能力目标;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对乘法知识重难点的分析,设计与之匹配的作业内容来达成目标。从作业目标到作业内容,既帮助学生明晰自己应该达成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又关注学生在完成该知识和能力目标中的情绪、情感状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照作业目标及时调整自我状态,获得积极的作业体验。

(二)作业评价需标准具体且前置

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评价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前置。这就提示教师要预测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及差异表现,用分级目标分解作业目标中的关键节点,激励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完成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先对单元作业设计做了概述——“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涉及现代诗,需要探究现代诗中联想的相关策略,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能够运用联想的思维及策略创作现代诗;需要根据学习单的提示联想创作;需要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相关特点,并结合秋天这一季节创作微型现代诗”。在此基础上,教师从联想策略、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三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规,厘清优秀、良好和及格的界限。联想策略维度,优秀的标准为“我能像诗人一样展开联想,完成学习单,并在比较整合中清晰地梳理诗人创作诗歌时运用的联想策略”,良好的标准为“我能像诗人一样展开联想,完成学习单,并在比较整合中梳理部分诗人创作诗歌时运用的联想策略”,及格的标准为“我能完成学习单,并在比较整合中感受到诗人创作诗歌时运用的联想策略”。情感表达维度,优秀的标准为“我能像诗人一样展开联想,并能提炼出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良好的标准为“我能像诗人一样展开联想,并能大体感受到诗人表达的情感,知道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及格的标准为“我能像诗人一样展开联想,并能对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想法”。语言表达维度,优秀的标准为“我能体会到现代诗的语言特点,并在联想中结合自己的语言特色自由表达”,良好的标准为“我能体会到现代诗的语言特点,并在联想中进行模仿和表达”,及格的标准为“我能大体了解到现代诗的语言特点,并在联想中进行初步的模仿和表达”。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评价标准时,借助评价量表分解作业目标,围绕作业目标确定相应的评价维度。各评价维度的设计具有梯度性和进阶性,明晰了各层次的标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此评价标准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明确自身水平存在的差距,能够产生追求进步的动力和决心,自主根据评价量表完善作业成果,精益求精地完成作业。

(三)作业内容需由真实问题驱动

好的作业需要从生活中选取真实问题、真实场景,可以从学生当前发展的需求、学生自主发现的生活或社会问题、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场景、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等角度挖掘作业设计灵感[7]。解决真实问题,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高成就感的,也是当前追求高阶思维发展的关键和难点。真实问题的开放性,与学科知识技能的适切、匹配,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要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便将方向的知识与北京城门的生活化情境相结合,设计“填写方位图”“根据信息找到内外城墙”“依据信息和方向找到所有城门”三项作业。教师还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填空题,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方向填写正确的位置名称,并提供“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的信息支持:

明代北京共有4道城墙,分别是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内城形状近似正方形,外城形状近似长方形,外城与内城南墙相接。内城正南方为正阳门(前门),东方为崇文门,西方为宣武门。朝阳门位于内城的正东方,正西方是阜成门,东北方是东直门,与之相对称,西北方是西直门。内城的北方有两座门,东边是安定门,西边是德胜门。外城的正南方是永定门,正东方是广渠门,正西方是广宁门,东北是东便门,西北是西便门,东南是左安门,西南是右安门。

教师以北京城的内外城门这一真实场景为载体设计作业,对学生来说,完成作业的过程是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过程,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这样的作业,既发挥了数学的实用性功能,又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较好地激发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对“位置与方向”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更愿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四)作业类型需分层分类且可选择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与之学习能力相匹配的作业任务,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求知动力和胜任动力。针对同一作业目标,鼓励学生选择如动手制作、调查探究、语言表达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8]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以‘画’说位置”的微研究作业设计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绘制三个层次的平面图,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数对与位置、平面图形测量、比例尺等知识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与之呼应的三项任务分别为:(1)请你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将家里房子的结构、布局呈现在图纸上,进行一次家庭“云”参观;(2)为帮助即将入学的弟弟妹妹们尽快熟悉学校周边环境,请你绘制一幅校园周边地图;(3)请你绘制一幅从学校到你家的地图,方便大家随时到你家做客。这三项任务难度逐级上升,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完成时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等级,较好地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收获成功的体验。人教版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Unit 3 What  Colour is your bag?中,要求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What colour is it? It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汇red、 yellow、 green、 brown、 blue等进行口语表达。教师设计了“如果你家里有一只变色龙,它会爬到什么上面去,变成什么颜色?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可以是彩绘、视频、手工等方式”的作业。这项作业支持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以提升胜任动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