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Cartoon time板块教学策略

作者: 汤玲霞

基于主题意义的Cartoon time板块教学策略0

摘要:语篇教学需要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为导向。在小学英语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明暗双线并进,帮助学生明晰主题内容;通过图文双维滋养,帮助学生感悟主题内涵;通过扶放双管齐下,帮助学生探索主题内蕴;通过点面立体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主题意义;Cartoon time板块

译林版小学英语的Story time板块和Cartoon time板块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语篇,但是与Story time板块相比,Cartoon time板块的语篇篇幅短、生词少、阅读量小,常常被安排和其他板块一起教学,其中的内容也常被教师“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篇的学习需要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为导向,分析语篇承载的丰富意义和内涵,分析语篇是如何布局和有效运用语言素材来建构其意义和内涵的。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Cartoon time板块进行“小题大做”式的深度解剖,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逐步感悟Cartoon time板块的主题意义,进而加深对其所在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引领学生感悟主题意义的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策略。

一、明暗双线并进,明晰主题内容

Cartoon time板块的语篇看似短小,细细研究,其故事的推进往往有多条线索,从多个角度影响着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需厘清线索,可以重点从明线和暗线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明晰主题内容。

(一)明线引领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个话题,且每个话题都融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语境中,统领各个板块。在进行Cartoon time板块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对该单元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提炼单元主题,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对每一板块进行明确规划,确保Cartoon time板块主题与单元主题的一致性。这里,Cartoon time板块的主题即为教学明线。

以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Whats the matter?”,意在通过“Whats the matter?”的提问,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感觉和需求的方法。仔细分析单元内容后,笔者将单元主题确定为“Feels and Needs”,结合各板块的具体内容,设计出如表1所示的单元教学方案。

 从表1可以看出,各课时的主题既紧扣单元主题,又与其他课时的主题并列且互为补充,共同服务于单元主题。教师抓住明线,也即把握各课时的主题,逐步推进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明晰主题内容,从而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暗线推进

故事中常有一些隐含的元素,如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故事发生场景的转换等。这些元素往往隐藏在暗处,不容易被发现,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Cartoon time板块有其特殊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八册教材中的人物都是特定的,主要包括Bobby,Sam等。这些主人公有着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性格,因此八册教材中的故事有时是相互关联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分析和把握这类元素,形成教学暗线,则能引导学生透过故事表层,发现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和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把握主题内容,指向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Cartoon time板块的主要内容是:Bobby上课时愁眉苦脸,Mrs Fox和同学们不断问他怎么了,但问不出原因,于是Mrs Fox打电话请来了Bobby的妈妈,而Bobby的妈妈给他带来了一块蛋糕。阅读文本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Why does Bobbys mum bring some cakes to the school? Why doesnt she take him to the hospital? 学生小组讨论后,很快得到了答案:Because Bobby likes eating。这时,笔者继续追问:How do you know?经过再次讨论,学生找到了“证据”,如,Bobby和小伙伴们出去野餐时一直吃蛋糕;Bobby不让到家里做客的表弟吃蛋糕;Sam和Bobby一起玩捉迷藏时,Sam用蛋糕把Bobby引诱出来;Sam过生日一直许愿,Bobby很生气地说“Its time for the cake!”……这些“证据”,均来自学生学习过的三年级上册至四年级上册三本教材中Cartoon time板块的内容。在这一教学活动中,“Bobby likes eating”是暗线,串联起了多个Cartoon time板块之间的联系。学生循着这一暗线,不仅解决了疑问,而且理解了“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去关心他人”的主题意义,也明晰了该课时以至该单元的主题内容。

二、图文双维滋养,感悟主题内涵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含有生动形象、内蕴丰富的配图,而Cartoon time板块的故事短小精悍,有时并未能将画面上的意思表达完全。因此,教学Cartoon time板块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想象更多的故事细节,同时借助故事的已有支架,推测故事更多的可能性。笔者以为,Cartoon time板块的故事只是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学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和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Cartoon time板块的图文信息,引导学生或想象,或推测,让学生在这个“放大”的过程中感悟主题内涵。

(一)关注图片细节

当文本内容浅显,不足以达到教师意欲设立的立意高度,或者文本内容淡薄,无力支撑主题内涵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文本内容,丰盈其主题。Cartoon time板块的图片因其生动性,常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完全体会“无声”传达的意义,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把“无声”处的内容用“有声”的方式表达出来。

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Cartoon time板块讲述了Sam和Bobby在森林里远足感到饥饿,进入一家餐馆用餐,Sam点了鱼,Bobby点了鸡蛋的故事。当食物送到他们面前时,由教材上呈现的图片可知,Bobby和Sam表情惊讶。Bobby只说了一句话:“What a big egg!”。很显然,这句话并未将他的言外之意表达出来。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抓住图片中的细节,想想Bobby可能还会说什么,从而表达出Bobby的言外之意。教学片段如下:

师Look at the pictures. Imagine if you were Bobby, what else would you say?

生I cant eat this egg.

师Why cant you eat it?

生Im too small, but this egg is too big.

师What else?

生Help! How can I eat this egg?

师Who do you think can help you?

生No one.

师Maybe waiter Gorilla can help you.

生I dont think so. Look at him. He is not kind.

师What else?

生I dont like this egg. I want a small egg.

师How do you know Bobby would like a small egg?

生From  Picture 2, Bobby would like an egg like that.

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基于图片情境,合情合理。教师的适时追问,指引学生关注图片细节,并把学生的思维从浅层的图片信息转化为深层的心理感受,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了Cartoon time板块的课时主题——Order What You Need,同时也帮助学生挖掘出了“order properly”的主题意义,使其感悟到“正确点餐”的重要性。

(二)依托故事支架

Cartoon time板块呈现的是一个个故事,意在通过教学活动的推进,使学生能够明了其表达的主题意义,获得语言知识。但是知识的内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教学活动做支撑。而Cartoon time板块的故事因其短小,更像是一个支架。借助这一支架,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语言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课时主题和故事内容,开展扩编、续编以及改编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主题意义。

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Cartoon time板块讲述了Bobby看到小鸟会飞,觉得自己也会飞,结果摔伤的故事。最后,Bobby很伤心地说:“Ouch! I cant fly.”。在这个故事中,仅仅引导学生补白对话,无法使其感同身受。于是,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Who else does Bobby meet? What can it do? Can Bobby do like him/her?”几个问题,扩编这个故事。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了热烈讨论,思维得以激发,创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写Bobby学小猫爬树,结果从树上摔了下来;有的写Bobby学Sam骑自行车,结果摔伤了腿;还有的写Bobby看到小狗看门,觉得自己也会看门,结果被人追着打……故事丰富有趣,但都是基于原有的支架。可以说,这是一种模仿,更是一种运用。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设置了能够深化主题意义探索的问题情境:

Bobby is so sad. He says, “I cant climb trees. I cant ride a bike. I cant watch the door. I cant do anything.” What will happen next?

借此情境,有的学生写,Bobby看到小鼹鼠钻洞,发现自己也会钻洞,高兴地大声喊道“I can make a hole!”;有的学生写,Bobby遇到的小动物都变成了Bobby的好朋友,他们告诉Bobby,“You can help us!”“You can make us happy!”,最终Bobby破涕为笑……主题意义并不是在课堂的结尾才提出的,而应渗透于课堂的所有活动中。在这两次自主扩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感受并深入理解了本课的主题意义——Be yourself! Be happy!同时也达成了对单元主题内涵“Try to be better!”的深度感悟。

三、扶放双管齐下,探索主题内蕴

忽略主题意义探索的教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深层思维,也不能帮助他们进行深度学习。不同于Story time板块,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因此,教学中应有“扶”有“放”:扶——以教师的问题链导引,放——以学生的表演内化,在扶放结合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主题内蕴。

(一)以问题链导引

Cartoon time板块语言简单,在图片的提示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理解其大意。但这样的理解往往是浅层的。学生也许可以结合故事内容理解主题,但往往不能自主解读出主题意义,所以,教师可以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索。

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的Cartoon time板块讲述的是Bobby和Tina乘各种交通工具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故事。在开头引出这一事件后,笔者提出了第一个问题:“What transportation do they try?”学生快速浏览故事,很快得出了答案。接着,笔者提出中心问题:“How can they get to the cinema, and why?”在学生得出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都不能到达目的地时,笔者继续提问:“Its convenient and fast to take a subway. But they still cant see the film. Why?”学生再次阅读,找到原因: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花费了太多时间,导致他们到达电影院时电影已经结束了。最后,笔者提出批判性问题“If you were Bobby and Tina, what would you do?”在问题链的层层推进下,学生最终探索出了“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选择合理的时间出行”的道理,达成了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