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系统”下创意作业的研制

作者: 何捷

“二八系统”下创意作业的研制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下的教学,要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一定的途径。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是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将语文核心素养贯穿语文作业研制的始终,满足作业研制减量、增质、提效的诉求,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点和难点。以“二八系统”观照作业研制,以“过关清单”为抓手,落实20%的课内学习;聚焦阅读研制创意作业,落实80%的课外拓展,让作业为全面育人助力。

关键词:作业设计;“二八系统”;创意作业;核心素养;新课标

本文系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对标提质’的实践与探索”(编号:MJYKT20212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脉相承,明确了语文学习的旨归——学生核心素养,涉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意在提示教师: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的、丰富的、有着自身结构规律的系统。

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是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作业是学生在初步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迁移应用所学知识,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作业完成度以及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培育学生素养的关键因素。如何将核心素养贯穿语文作业研制的始终,满足作业设计减量、增质、提效的诉求,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以“二八系统”观照作业研制

统整新课标、教材以及语文学科课程特征,可以清晰地发现:语文课程可以根据学习的时空,大致分为课内、课外两个区间。不同区间有着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别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区间差异,又直接带来学习特征、学习方式的不同。所有区间的教学,都朝着“指向核心素养的总目标”这个方向努力,可以施行体现差异且富含创意的教学。

结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的“浪漫—精确—综合运用”三阶段理论,遵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魏智渊老师提出了“二八系统”的作业构想。表1展示的是语文作业“二八系统”的基本雏形。该系统涉及的“大语文系统”内容占80%,即为“八”,主要指向课外;“教材系统”内容占20%,即为“二”,主要指向课内。

读能力“二八系统”下的作业研制,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内完成20%的作业,在课外完成80%的作业。

在课内完成20%的作业,就是要守住教学的底线,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既不人为拔高,也不低于“兜底”要求。如何保底?要瞄准核心素养,在过程中合理设计流程,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接受知识,又发展能力。在课外完成80%的作业,就是要让学习成为创意萌发、成长最适合的温床,将“浪漫”成长的时光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充分的思考与丰富的实践中。“二八系统”下的作业研制,是要让学生以“具备一定需求的思考者”的状态,前往充满挑战性的未知空间。

我所倡导的“二八系统”下的创意作业研制,讲求以有创意的“过关清单”为抓手,落实课内20%的课程内容;以指向阅读的创意作业为载体,拓展课外80%的生长空间。这样的作业比例分配,能够优化作业生态,较好地消减两个系统不兼容时造成的“顽疾”——或过分重视学科知识、能力的学习,或过分注重人文价值观的引导。课内20%,要扎实、有效地落实知识点、能力点;课外80%,要让学生拥有尽可能生长的空间,在活动与探索中尽情思考、释放体验。

(一)以“过关清单”为抓手,落实20%的学习

要实现20%的课内有效学习,教好“教材中的知识”很有必要。教师需要对照课标,依托教材,瞄准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过关清单”是一个有效的抓手。关于此,有多篇论文表述,且有专著出版,不再赘述。

在作业设计上,依然注重常规,瞄准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建议不要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可以直接采用各地区统一采购的练习册、配套练习等,由教师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协商设计,勾选部分完成,减少重复性练习带来的负担。

周末作业的设计,可以依循统编教材单元统整的编撰特色,以“单元习作”为核心,关联“读”与“写”,实现能力的综合发展。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为《让生活更美好》。习作前,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冰心的《童年杂忆》、丰子恺的幽默短篇《口中剿匪记》等,以拓展阅读面,培养语感。教师可以在此环节的作业设计中添加批注,提醒学生获取优质语篇中的“写作密码”。例如,学生阅读《口中剿匪记》,教师在作业中就可以作出这样的批注:“丰子恺先生将自己口中的牙齿比喻成常常作怪的匪徒,既生动,又有趣。比喻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会让你的文章变得幽默风趣,观点的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学生循着方向完成阅读类作业,就能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设计写作环节的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百字作文片段写”的方式,将本篇习作的难点拆分为若干片段,引领学生“逐个突破”。学生先分解练习,再自行组合完成全篇。这样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指向习作作业的综合性,能够明显减轻学生写的作业负担。

(二)聚焦阅读研制创意作业,落实80%的课外拓展

针对80%的课外拓展,我主张设计创意作业,力求让课外作业成为滋养学生生命绽放的土壤。

首先,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对人的培养,蕴含优秀且先进的基本理念。传统儒家的“六艺”,就是全面考虑人的发展,把“德才兼备”作为目标来设计课程。礼,就是礼仪;乐,就是音乐;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车;书,就是书画;术,就是算术。根据课程设计的作业,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生活需要是密切相关的。这就是为真实的生活而设计的课程,也是成全生命的课程。世界教育史上,不同阶段出现的大师级人物,无不关注“人的成长”这一永恒的话题,所设计的课程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符合对人成长基本规律的探索。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由的自然人”的观点。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教育模式,标志着教育开始关注人的发展。

其次,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迫切需要。“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不少地区教研部门开始组织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研究。采集小学语文作业研制中的过程资料可知,大致的设计转型,主要从“控制”“形式”两方面着力。“控制”,即控制作业的总量,如每日不超过几道题;控制作业完成的时间,如“某一题在几分钟内完成”;控制作业完成的场域,如限定在课内完成,或者在托辅时完成等。对于“形式”,从认知科学层面看,原先的作业设计主要为应对考试,不反对同类型作业的机械重复练习,如今的设计则会按照不同学生的认知层级分类,标注出作业所处的理解、分析、鉴赏等层级;从命题样态层面看,原先的作业不反对教师的生硬布置,如今的设计则更多了情境化题型。然而,两方面的着力,都不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现状,促使我所在的研制团队重新思考课外80%的作业设计空间。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可以按照学生的学段目标和年龄特征,三阶段有序推进。第一学段(1—2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自然;第二学段(3—4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科学;第三学段(5—6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艺术。

在三个学段的设计中,低年段的作业聚焦“自然”主题,意在贴近学生纯真、活泼的天性,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中年段的作业聚焦“科学”主题,意在启发学生趋于理性,善于实践,具有实证精神;高年段的作业聚焦“艺术”主题,意在引导学生具有高雅的品位,具备人文底蕴。可以看出,三个学段的作业设计都注重阅读。各年级的阅读书目,主要参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不同年级阅读作品的选择,也有适配年龄的差别,具体如下:

第一学段,以朗朗上口的诵读韵文为主,如《诗经》、《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还可以选取与人格发展、品格形成、世界认知相关联的绘本、桥梁书推进亲子阅读。同时,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走近自然,以手触摸世界,用脚丈量周围,更多感受自然的风、雪、雨、露,更多地浸润在生活中。

第二学段,强调默读文言短篇、童话故事、富含百科杂学的故事短篇。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手实验活动,或者结合周期较长的科学观察,通过观察笔记、实验报告等的撰写,让语文和科学融合得更紧密。

第三学段,细读并批注古文经典、小说、散文、科学作品等,初步推荐阅读一些浅显的“学术小论文”,增强理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艺术表演,参与简单的艺术加工与实践,并做“百字片段记录”,留下实践痕迹,提升表达能力。

瞄准素养空间的80%部分的作业设计,以阅读为主旋律,呈现阶梯式特点:低年段“多读”,培养阅读的习惯,开拓“阅读学习”的新路径;中年段“会读”,借助阅读关联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高年段“好读”,经由阅读形成好的阅读品位。

二、创意作业研制的三个样例

下面分别呈现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创意作业。

(一)低年段创意作业:二年级的《黑夜观“宝”》

低年段的创意作业研制瞄准大自然,借助亲子互动,鼓励学生走出户外,探索大自然,打开想象力。同时,在阅读中予以辅助,增广见闻;在积累上注重落实,丰富词汇。亲子互动贯穿整个作业完成的过程。在具体研制过程中,教师应参考新课标对低年段语文实践活动提出的细化要求、提供的作业类型建议,力求让学生多读、爱读,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二年级的《黑夜观“宝”》创意作业内容如下:

天空中的月亮那么可爱,那么淘气,每当黑夜来临时,才有可能和我们见面。这一次,让我们一起进行“黑夜观‘宝’”的学习吧!

【活动场所】空旷处或家中阳台。

【活动时长】15分钟。

【活动目标】能对观察大自然产生兴趣,能展开想象,能主动发问。

【活动内容】看月亮。

作业1: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问一问。

和爸爸妈妈一起,仔细地看一看:了解月亮的形状、颜色。

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想一想:月亮像什么?月亮里有什么?

也可以问一问爸爸妈妈,他们对月亮有什么想法呢?

作业2:阅读与鉴赏

(1)和爸爸妈妈一起朗读这首有趣的北京童谣《八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饼水果满满碟,人人说我三瓣嘴,我说我是大兔爷。

(2)推荐你读一读绘本《嫦娥探月立体书》。

作业3:表达与交流

听爸爸妈妈讲一讲《嫦娥奔月》。听完后,把故事讲给其他家人和好朋友听。再和爸爸妈妈聊一聊:故事中的嫦娥在月亮上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作业4:梳理与探究

(1)月亮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请展开想象,画一画自己想到的月亮。

(2)圈出童谣中不认识的字,试着自己拼读准确。

(3)积累和“月亮”有关的成语。

(二)中年段创意作业:四年级的《超级“胶水”》

中年段作业研制的创意主要体现在通过学科融合,实现阅读与亲近科学的结合。教师需注重对学科本质的坚守,具备跨学科融合的统整意识,主动突破学科边界,实现以语文学习为基础的各学科协同发展;需要以富有语文学习特色的活动,推动学生完成创意作业,在此过程中获取成功体验,及时将所得转化为生活与学习的动力。四年级的《超级“胶水”》创意作业内容如下:

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胶水”,看不见也摸不着,可它无处不在,又力大无穷。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吧!

【活动目标】能参与并观察实验过程,能查证实验中的科学道理,能使用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活动场所】室内。

【活动时长】15分钟。

【活动准备】几本书,页码稍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