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 吴海燕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部分组成。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以确保新课标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小学生的英文表达和沟通技能是他们独立学习的基石。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际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角色扮演(role play)、生活模仿 (scene simulation)和互动式的课堂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语法结构。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一些相关的日常交流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新学到的词组或句子完成一系列的活动任务,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多样化的实践操作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现实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用语,从而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外研版三年级上册三模块一单元“Point to the door”时,该单元主要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如door, window这样的词组及关键性的语法结构“Point to…”。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如何使用英文描述诸如关闭门窗或站起来的行为,并通过与话题背景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展开交流互动,如一学生说“Please stand up and point to the door!”另一学生做动作。教师通过构建课程中的特定场景作为学习的环境,把一些基本术语或者简练的话语融合到这个氛围里,从而指导他们在具体的上下文中领会那些概念并且记住相应的规则。

二、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如果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并具备一定的推理技巧,他们的基本素质就能获得更高的进步和改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十模块一单元“Where are you going?”这一课就可以看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找出关键词Where,What,When,Who,从而在大脑中形成大明旅行的思维框架。在学生找出What问题的答语后继续追问:If you were Dam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通过持续的问题思考,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技巧,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思考能力。

三、适时拓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文化意识展现。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教材中的文化渗透,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化、认同文化。

例如,教师在教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She`s reading a book.”时,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使学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如何运用本模块学到的知识记忆如read,book,interesting等与阅读相关的单词及短语,同时也要学会回答如“你最爱的书籍是什么呢?我最爱的书籍是……”这样的问题。

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阅读这一主题,引导他们对“世界图书日”的相关议题展开探讨。借助有趣的学习扩展材料,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四、加强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身为主导者向学生传授专业的英文知识。然而,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找出自己的主导角色,他们常常陷入机械式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必须在全面的教育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完全尊重学生的主动权。在授课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互动,让他们能有更自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通过团队协作及讨论的方式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和理解力,同时也能借助师生间的对话和互动,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成效,处理现实中的难题,进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技巧。

总的来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教师需采用强化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学生道德修养等方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以确保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信发街道中心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