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教育之责 护家国长安
作者: 王国兰今年4月15日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到国家安全,人们总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也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早已不局限于传统习以为常的“小安全”,而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个领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大安全”。进一步说,国家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实利益,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从娃娃抓起。下面,浅谈一下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做法。
一、学习传统文化,共建文化安全
学习传统文化是守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应有之义。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至关重要。
学习传统文化,守护文化安全。日常教学中,笔者将传统节日和经典诗文融入教学内容。在每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组织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如在春节时组织包饺子、书写春联和挂灯笼的活动,中秋节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做月饼等。通过这些活动,将节日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文化意义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制作二十四节气专题墙,展示每个节气的农事活动、饮食习惯、健康保健方法等,结合经典诵读古文,融合到节气中,讲解古诗文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兴趣。通过这些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中体验文化,学习传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然地接受文化熏陶。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立足当地资源,适时带领学生参观孟府、孟庙。孟府、孟庙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这里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底蕴,更是进行文化学习的生动教材。在参观时引入孟子的思想,如他对仁义、礼智以及“浩然之气”所象征的正直和坚强的道德品质,更好地将抽象的文化知识转换为具体且直观的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在参观过程中,邀请学生扮演孟子的学生,体验古代学堂的学习氛围;倾听孟庙讲解员讲述孟子的故事和孟庙的建筑文化,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除此之外,学生在了解孟庙文化的基础上,争做孟庙小导游,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学习孟庙文化,讲解建筑文化,为保护文化安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上网明辨是非,守护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不仅关乎个人安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全和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提升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笔者着手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安全教程。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接下来,通过观看视频、讲故事和情境模拟等方式了解各种网络诈骗形式。
对低龄学生来说,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形象的比喻和讲述生动的故事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网络世界中的‘大灰狼’可能会假扮成你的‘朋友’”,强调不要与网络上的陌生人分享个人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网络上遇到的各种情况。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确定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可能会导致他们处于风险之中。另外,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网络陷阱的场景,并学习如何应对。在活动中设置模拟网络环境,让学生在多媒体中练习设置强密码、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不明来源软件或游戏等。与此同时建立“小手拉大手计划”,让学生成为家庭中的“网络安全小使者”,提醒长辈(如爷爷奶奶)注意网络风险,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扩展了信息的影响范围。此外,定期举办家长工作坊,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中,通过“家校共建”,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守护网络安全。
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社会安全
在进行社会安全教育时,特别是在交通安全方面,笔者主张通过实际的经验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尊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规则。
首先,在教室里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社会安全教育,在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后,引导学生参与到与交通安全相关的教学游戏中。在模拟驾驶和交通信号灯制作的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识别各种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通过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交通安全知识,如行人必须走人行横道、驾驶者和行人都必须遵守交通信号灯等。然后,分组带领学生进行现场体验。在交警协助下,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真实的交通安全教育场景。在学校附近的马路上,学生在交通警察和教师的引导下练习如何观察信号灯、如何在人行横道上安全通过马路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车辆远近判断安全通行的时机,同时,教授学生紧急状况下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指引垃圾分类,保护资源安全
资源安全教育旨在通过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具体行动保护自然资源,筑起维护资源安全防线。
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从最简单的概念开始。教师先帮助学生区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有害垃圾等。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相关的动画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通过“垃圾分类接力赛”活动,让学生上台讲解垃圾分类,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此外,定期组织校园清洁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在清洁日这一天,学生可以亲手将校园内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实际体验垃圾分类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责任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识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最终转化为全社会维护资源安全的稳固基石。
治不忘乱,安不忘危。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的旅途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方法,抓小抓早,共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作者单位:邹城市钢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