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性评价赋能乡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 魏海玲 王晓董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科学评价学生发展的问题备受关注。它也是学校一直以来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重点课题。“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核心要求,而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其根本。通过研读国家的教育大政方针和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情,确定了将增值性评价作为学生发展评价的探索与研究方向。
一、实施过程
(一)明晰:增值性评价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育评价有鉴定、导向、诊断、调节、教育等功能,它对教育有指挥棒的作用。当前教育评价中“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现象还普遍存在,而增值性评价是克服这一顽疾的良药。
通过研读,我们理解的增值性评价是对学生起点和终点的变化进行评估,以产生的“增幅”科学评估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评价为以往的学生评价注入了活力;是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构建: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增值性评价体系
秉承“让一朵荷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紧扣学校育人目标,对标“五育”“双新”要求,学校以“荷”文化为背景,整体构建起“幸福花开 朵朵精彩”的学生综合素质增值性评价体系。其内容涵盖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大方面,涉及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学业水平、健康生活、身心素质、美育实践、感受表达、劳动习惯和社会体验十二项评价指标。
实施过程中,以课程为载体,学校把所有评价内容、指标细化到学校“荷品课程、荷智课程、荷美课程、荷雅课程、荷真课程”学习的每一天,每一处。评价过程中所得积分全部记入“评价系统”,每月一次,既有结果的累加,又有月与月之间进步变化的“增值”积分,做到既关注“进步”,又促进“进步”。
(三)落实:关注“每一个”的发展
小习惯,大素养。学校一直坚持落实学生一日常规,落实“进出校园规范——路队整齐,行走精神;大课间规范——体能训练,健身增智;集体活动规范——纪律严明,团队精神;课堂学习规范——自主合作、积极进取”等八项规范活动。
“小习惯,大素养”对应“品德发展”评价指标 “行为习惯”的要求。实施中,各班采取积分制,人人严格按评价要求去做,三人小组之间循环监督,无违纪现象,每日自主在“银行存折”存入10分。当前,学校每日饭菜剩余量明显减少,餐桌地面清扫用时明显减少,学生自律精神明显提升。“小习惯,大素养”这项行动正逐渐深入师生的心灵之中,变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准则。
课堂育全人。课堂上,乐学积分册的使用,成为教师鼓励学生的一种方式,也成为学科学习素养达标的真实记录。“乐学积分”对应“学业发展”评价指标“学习习惯”和“学业水平”的要求。每学期初,学校为每名学生印制“乐学积分册”,记录自己的学分;每周末,用学分兑换成“荷币”,再用“荷币”兑换心仪的奖品或虚拟的奖励。
争做运动小达人。对应“身心发展”评价指标“健康生活”“身心素质”达标的要求。除了常规体育活动项目,智慧体育云平台还为学生推送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与赛事,实现了线上、线下,家庭、学校联动,激发学生动起来,让体育运动更系统,更有效,更有趣。
“双增”课程,促艺术素养提升。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学校注重音乐、美术艺术课程的“双增”,即增加课程的厚度与宽度。它对应 “审美素养”指标“美育实践”和“感受表达”中的要求,采用星章式增值评价,让艺术素养可视化。
争做劳动小能手。对应“劳动与社会实践”评价指标“劳动习惯”和“社会体验”要求。学校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及快乐劳动周、家务劳动我能行、劳动志愿岗几个版块设计课程内容,组织实施与评价,让学生动手实践、磨练意志,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诵读开启美好的一天。“铃声一响,书声琅琅”,只要听到早读的铃声,小领读者就开始组织班级领读,或诵读荷香悠远读本的诗词,或朗读课文美文,到处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另外学校的“亲子共读 沐浴书香”读书存折和“悦读有声”“同读一本书”“全学科·阅读”公众号栏目都在发挥着巨大的引读作用。
趣味“乐考”促发展。多年来,学校立足“学业发展”的评价要求,始终对各年级学业质量实施“乐考”评价方式的探索。新课标“学业质量”颁布后,学校的“乐考”更趋于游戏化、情景化、模块化、项目化。
二、实施成效
(一)增值性评价赋能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学生价值取向积极,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学生综合素养增值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能够较好地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较高,竞技项目提升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和谐,学校《智慧云体育》课题立项。学生每年体质健康检测合格率98.2%,优秀率达48.4%,肥胖学生、近视学生占比逐年下降。2023年4月,在滨城区中小学校园艺术暨体育素养项目比赛中荣获街舞一等奖,武术二等奖。
学生艺术素养高,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的校园经典诵读作品在各级大赛中获奖,如2021年,全区学生艺术素养展示活动中,学校学生表演的京剧,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2023年,多名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在滨城区中小学校园艺术暨艺术素养专项展示中获奖。此外,黄河泥塑、京剧等特色课程的开设,也为学生全面艺术素养发展搭建平台。
多年来,通过劳动课程的实施与增值评价,学生劳动意识强,自觉劳动习惯已养成,学校的市级劳动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以劳育人》于2023年7月顺利结题。
(二)增值性评价赋能“家校一体”多元评价
在家校问卷及社区评价活动中学校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先后获得“滨州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学校”“滨州市教学示范学校”“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24年4月,被山东省教育厅审核确定为山东省第五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三)增值性评价赋能学校课程与课堂改革已见成效
近几年,随着市、区两级中小学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实施行动和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开启与实施以来,学校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其间多次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引领与肯定。2017年,学校在全区中小学优秀课程规划方案展评会上作典型发言,得到市区专家领导的认可。2021年12月,在滨州市中小学学校课程建设和高效课堂建设成果推介会上作全方位展示。2023年以来,学校紧扣育人目标,对标“五育并举”的“双新”要求,以“荷”文化为背景,实现了课程建设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转变已有过度关注结果的评价理念,走向同时关注学生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发展变化、发展结果的评价理念,以此推进学生的改进和进步,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