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戏剧中的学、行、创
作者: 李翠芳幼儿戏剧,是以3~6岁幼儿为主体,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供幼儿欣赏或参演的戏剧。它是一种借助人物语言对话、动作造型、表情神态等表现手段并综合运用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2019年建园以来,作为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戏剧游戏与活动试点园,济南市章丘区泉山实验幼儿园以幼儿戏剧为突破口,从学、行、创三方面着力,在持续的探索和实践中开启了与幼儿戏剧从思想到实践的碰撞之旅,本文以《颜回吃粥》戏剧活动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学——紧跟培训,夯实教研
(一)基于性格涵养课程,开展探索
幼儿园作为儿童性格涵养教学的戏剧试点园,前期的教研主要是在戏剧专家团队的带领下集体学习戏剧表演课程。同时,以赵先德先生主编的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专用教案《儿童戏剧课范本》为参考,初步探索幼儿戏剧课程模式。
从专家入园指导到学名园、学名师,再到园所之间的交流互访,边学边做,不断优化,以求一切改变最终能为幼儿带来更加优质的教育和润物无声的积极影响。
(二)立足园本教研需求,扎实教研
幼儿园成立以园长为坊主的教育戏剧工作坊,尝试了很多体验式的教研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教研内容和形式。如组织教师观看黄磊的《镇江戏剧节》,拓宽教师的戏剧视野,提高教师的审美。只有“会玩”的教师,才能充分引导和鼓励更加“会玩”的幼儿。教师在学期初教材研磨、学期中教研推进、学期末的教研总结时,都会让教师自由结伴玩戏剧。将《颜回吃粥》《孔子采灵芝》《必喜爷爷的糖蝴蝶》《子路染布》等剧目,让教师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演绎,深入参与和快乐体验。
二、行——分别部署,落实落细
(一)3个“一”,创设校园戏剧环境
园所专门创设“一廊”“一室”“一厅”,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戏剧活动氛围。戏剧文化长廊、性格涵养功能室、戏剧表演功能厅,让幼儿在专属空间亲身感受戏剧活动的趣味性。
(二)以点带面,辐射特色教研班级
2019年实践之初,园所采用以点带面方式,每个年级自主申报2个戏剧实验班,实验班以戏剧课程为班级特色,在教研组的引领下,先行尝试和探索。2023年9月,经过戏剧工作坊的认真研讨,园所决定以面促全,在全园铺陈开来,利用实验班的实践成效引领带动平行班。现在全园16个班级都是戏剧教研班级,每个班级都创设了独具特色的班级戏剧角、观众席、道具区。
三、创——深挖戏剧,循序推进
戏剧活动的开展,目的是让幼儿从绘本到戏剧,在欣赏、体验、模仿和创造中真正体悟文学作品、体悟经典儒家故事里人物角色的情绪情感,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优秀品质,感受真、善、美,最终形成良好性格。下面,以《颜回吃粥》绘本故事为依托,分四个阶段进行戏剧表演的探索。
第一阶段:在了解故事中,熟悉故事情节,全面理解并内化。首先,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巧手鲁班系列原创绘本之《颜回吃粥》,通过情景阅读的方式,幼儿大体理解故事。之后,运用分段复述的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还采用了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的形式,让幼儿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更丰富和饱满的理解,为戏剧表演奠定基础。在阅读区,为幼儿投放相关绘本故事,让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在美工区,让幼儿画一画故事中自己喜欢的人物,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尝试绘画喜欢的故事情节,经历从理解到表达甚至创造的过程,让幼儿更加全面的熟悉故事。
第二阶段:在戏剧游戏中,练习语言与动作,表达情绪与情感。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表演游戏,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如教师和幼儿一起玩“魔法棒”的表演游戏,教师挥动“魔法棒”让幼儿变成《颜回吃粥》故事中的小动物,随后表演动物的主要特征,以此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及动作能力。同时,教师也会和幼儿一起研究故事中特定人物的一些特定动作以及情绪情感的表达,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再给予指导,从而让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更加有生命力。
第三阶段:在角色竞演和道具制作中,发展幼儿多元能力。幼儿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熟悉后,教师会将故事中的人物罗列在展板上,请幼儿先选择自己想要表演的角色,再进行角色竞演,锻炼幼儿在同伴面前大方表演的能力。为了巩固幼儿的角色意识,教师也会根据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名称进行“名字萝卜蹲”游戏,明确幼儿对角色的认识。另外,教师也会在美工区、建构区同幼儿一起制作场景和道具,让幼儿参与舞台背景的创造,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第四阶段:在排演和复盘交流中,提升幼儿自信与创造力。有了前面的基础,幼儿会更加自信地投入到戏剧排演中。教师会一起对剧本进行拆解,根据故事情节分场、分幕排练。刚开始彩排时,幼儿的动作还不够夸张,表情比较羞怯,教师会多鼓励、多表扬。另外,教师带领幼儿共同观看优秀的儿童戏剧,让幼儿影响幼儿。演出之前,教师还会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戏剧海报和展演门票,而且在每次排演之后,教师会引导幼儿从自我介绍、动作和声音的表现、表演过程以及等谢幕等方面总结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以此激发幼儿好的创意。
在整个戏剧活动过程中,教师清晰地看到幼儿的主体性,经历了理解绘本故事——制作演出道具——尝试多样的表演——呈现有自己创意的戏剧舞台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机地渗透五大领域的关键发展经验,助力幼儿丰富语言,体会情感,换位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变成幼儿、亲身体验,与幼儿玩在一起,演在一起,更有利于教师看见幼儿、理解幼儿、发现幼儿。
(作者单位:济南市章丘区泉山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