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宏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当今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相融合,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师应重视人工智能对小学美术的促进作用,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人工智能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融入人工智能构建小学美术生动的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人工智能+”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当代教育教学设计的指引。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受限于师资能力,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而人工智能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充分迎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例如,智能绘画软件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工具和创意模板,学生可自主探索、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翁”,教师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的使用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建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减轻教师的负担,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快速获取备课需要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快速分析学生的绘画作品,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人工智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实践机会。学生利用智能工具进行创作时,能快速看到效果并进行调整,提高创作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美术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本身作为现代信息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翻转课堂、微课与慕课教学等的融入突破了美术课堂的时空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美术。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有助于实现美术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可以让更多地区和学校的学生接触到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

二、“人工智能+”小学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案例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我们班级的标志》为例,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标志设计的内容,虽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但容易对创意创作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深入浅出地把专业的设计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主动地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班牌并设想:如果能在班牌上添加具有班级特色的标志,效果一定会与众不同。所以,今天要举办一个“我是班级标志设计师”评选大赛,评选出优秀作品作为班级的标志,请学生踊跃参加。

(二)分析任务,学习技能

以小组为单位,想出能体现本班特色的关键词,并展开联想,两分钟时间,头脑风暴式地写出能想到的形象,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形象最多。

教师在AI软件上输入文字:如以“帆船”为设计主体,为班级设计一个积极进取的标志。几秒后,AI软件会自动生成班级标志图案。学生试着打开教师提前推送的AI软件,试着输入与班级特色关键词相关的形象以及其他要求,通过不断调整指令,让AI实现设计想法。

(三)创意实践,点拨引导

提出创作要求即修改AI班级标志图案,通过手绘的形式,设计有特色的班级标志。要求设计简洁,内涵丰富,能够体现班级的特点。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交流,评价完善

为学生创设成果展示的平台,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请学生纷纷上台投票选取自己喜欢的班级标志,投票最多的作品将被评选为班级标志。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和制作技术的分享,拓宽学生的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提供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互评,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作品,了解运用人工智能输入不同的关键词产生的效果差异,学会分享学习成果。

三、人工智能+小学美术学科融合教学反思

通过实践教学人工智能与小学美术融合案例《我们班级的标志》,得出两点体会。

一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景。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在设计美术课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通过创设情景“为我们班级设计一个标志”,通过真实情景帮助学生形成设计思维,引导学生体验了一个真实的设计流程,其中渗透了几种重要的设计思维。第一种是发散性思维,具体体现在学生提取关键词,还有头脑风暴游戏;第二种是聚合性思维,在众多意见中选择;最后是批判性思维,对AI设计的判断与修改,以此形成发散—聚合—批判的思维逻辑,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于任务的理解和达成。

二是人工智能AI软件的运用。从2022年人工智能问世以来,如何利用AI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成了人类社会的新课题。本节课融入了人工智能AI软件之后,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意想法在与AI软件的一次次对话中逐渐清晰和确立,AI的介入使设计的效率得到了一次飞跃。但同时AI是存在缺陷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缺陷才让设计中的灵魂,如情感、文化等充分凸显出来。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建构,培养学生在时代与语境下解决核心素养中提出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综上所述,当前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虽是热点话题,但其真正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更加细心观察,找寻更多能够将人工智能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乐平铺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