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素养

作者: 岳琳

习作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情商的培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习作课中,教师要注重以核心素质为导向打造创造性的课堂。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高学生习作的基本素养,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体现小学语文的教学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语文习作素养的价值

(一)推动语文教育改革

当前,新一轮新课改已全面铺开,成效显著。快速的改变可能会带来问题。在实践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基础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习作教学时,对学生习作能力和思维的训练过于保守,从而使得学生的习作基本一致。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写作主体的主观感受,导致写作教学的实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降低。

为了有效地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克服传统教学的缺陷,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最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习作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思维体系和情感模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还应把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并在实践中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改进评估方法。

(二)提升语文教师素养

为确保小学习作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真正地融为一体,作为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充分利用语文的核心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完成行为和思维模式的变革。就教育实践而言,学生在与教师交流时,可以从课本中学到新的东西,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思维,不断更新,加强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与学生共同进步,进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三)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目前的小学语言教育状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了人们所关心的焦点,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并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教育的实践中,应该把语言的基本素质融入到课堂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习作训练,从而极大地提升其语言技能。教师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总结、反思,主动参与到练习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写作练习和日常的活动紧密联系,从而解决“假大空”等问题。

二、当前小学语文习作素养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参与程度低

目前,习作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迷惑。目前,部分教师在构建习作练习课程时,缺乏足够的动力,致使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部分教师为了赶进度,忽视了课堂互动和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弱。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以“核心能力”为指导下开展的小学语文习作课的改革重心,需要尽快加以研究。

(二)作文素材不足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小学生本身所拥有的真实的高品质的文字材料较少,常常会对学生的写作造成很大的限制。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注意提高其积累的能力。如加强课外阅读、准备作文素材等。

(三)作文思维逻辑不完整

目前,很多学生的写作思维还不够完善,文章逻辑不完整、不连贯,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思维的训练。在练习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通过和学生一起阅读、分析经典范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好文章的逻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习作素养方法探究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以“核心能力”为指导,要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对课程目标进行相应的优化。例如,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倡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提升;了解写作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规划好教学目标;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利益;注重教学的连贯性,针对具体的教学时间、不同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目标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巩固以及对多种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二)挖掘教材文本的习作教学价值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活动的直接资料,它包含了大量的要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为此,教师要在“以核心素质为导向”的基础上建构实践教学,认真开展教学材料的二次拓展,将其所涵盖的所有汉语知识和写作技巧统统纳入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核心素养。

例如,在《国家语言》第三卷第四单元,以“续写故事”为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写作技能介绍给学生,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使其融会贯通,并将其应用于作文。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转移能力,如在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学生会根据例子来推断情节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先模拟出作者的风格,接着把情节的发展过程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全部变成自己的作文,在语言能力和思维素质等各层面得到发展。

(三)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写作体验更加丰富,激发他们的写作思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以习作为中心,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通过营造一个适合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对写作的话题进行思考,进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创作出既优美又优雅的作品。

例如,在进行《书写一幅风景的风景》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沉浸式”的教室,把与现实世界相隔很远的风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脑中。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作文的美,又能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教师写作教学的品质。

又如,进行《金字塔》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通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描述建筑的习作训练,使学生把对资料的观察和逻辑思考变成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其习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将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小学语文习作的科学化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