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长远发展下的阅读教学与实践作业反思
作者: 王晓董 魏海玲自部编教材的使用起,温儒敏先生就成了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人。他的一些文章或讲话,特别是对新教材的解读以及对读书的认识,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深的影响。新教材在培养学生读书方面可谓前所未有的浓墨重彩。“快乐读书吧”的编排体例自一年级一直延续到各年级,逐步深入,目的是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开放性的阅读书目的推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让不读书的教师的教学陷入窘况的处境。
随着2020版新课标的颁布,对阅读的要求更为显现。学习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积累自古以来就是学习的好方法。笔者沉静下来广泛阅读一些关于新教材解读的文章,用心钻研新教材,对于读书教学有了一些想法:每带一批学生,都会给他们做一个阶段性的长远读书计划。所幸他们始终循着初入学时的设计踏实前进,确小显成效。
一、小学低段: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砌牢根基对以后的学习会事半功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局限在字词的书写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布置抄写的作业,经年累月,学生越来越麻木,没有了思考和创新的思维。语文的学习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根基到底是什么?最终得出的结论——兴趣和好习惯的养成。
明确了方向,就要具体实践。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力图落实好各方面习惯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诵读积累。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了200多首古诗文的背诵积累,几十本课外书的阅读,有的学生在二年级暑期就达到70本的阅读量,一般学生都能在20多本以上,还集体背诵了全本的《小儿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
每天的晨读,学生朗朗的诵读声,熠熠的神采,都让笔者深悟“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让人感受”,同时又给了自己特别大的信心和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二、小学中段:静心读书、多积累
积累一直贯穿于学习之中,三年级新学期开始,在规定了60首古诗文的基础上,笔者还会随时推荐给学生优秀的古诗文,一学年下来累积最多的学生达200多首,少的也在60首以上。
三年级初,推给学生的课内书目《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躲猫猫大王》《柔软的阳光》《团圆》《帽子的秘密》《小灵通漫游未来》《夏洛网》《带刺的朋友》十本书。不到两周,多数学生就已读完,阅读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日常习惯。寒假期间,通过微信平台报送的阅读书目,多数学生有效阅读达到了30本以上。通过阅读量的不断提高,阅读效果也呈现发展的趋势。
以配套练习册每课后面的文后小练笔为例,文后小练笔是巩固作者表达方法和激发学生灵感、验证其积累的有效途径。曾记得,二年级《曹冲称象》一文中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学生说出来的无外乎“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之类的句子,而在进行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的教学中再遇到“一边……一边……”,就有名学生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小草一边喝着露水,一边努力地向上生长。”一句话激发了全班学生的灵感。而在涉及《秋天的雨》文后的小练笔时,学生学会了生动、活泼的表达:秋天的雨,她把白色给了云朵,洁白的云朵像一朵朵大白花,绣在了蓝色的毛毯上……这难道不是大量阅读得来的收获?
进入三年级下学期,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提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寒假期间笔者整理出了本学期的阅读书目。开学伊始,学生纷纷七嘴八舌地说:“《中国古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已在假期读完,开学后再读什么书?”感受到学生读书的热情,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此刻,笔者仿佛看到广袤的竹林中被春雨点醒的笋芽儿次第冒出的景象。
三、小学高段:让读书成为习惯
长远作业设计与实践贯穿小学三个阶段,它是宏阔的,操作是向着更适切的。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读完课内整本的《中国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而课外的阅读书目就丰富多彩了,此时的学生已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爱好。笔者每天都能从他们手捧的课外书目中看到新鲜的书名,阅读真的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日常习惯,这一点让笔者倍感欣慰。
从事教学工作这么多年,笔者第一次感悟自己的责任如此深重!学生的发展虽参差不齐,但需要教师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持续做好这一件事,用爱心唤醒一个个经手的灵魂。从最初阅读教学的长远设计与规划到今天应验在学生身上的效果来看,笔者为学生所铺陈开的、分阶段阅读与积累长远教学设计与规划是有效的。学生无论从知识的累积、阅读的广度与宽度,还是语言的表达都渐已展露出了旺盛的长势,这也说明我们从一年级确定下来的长远阅读与积累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可行的。深砌根基,才能筑结实的高墙,相信循着已定的路子,定会为学生砌牢终生阅读这块根基,愿望他们人生沿途花朵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