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 张燕 周焕昌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各地的教育教学当中,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作为教师,要发自肺腑地亲近学生、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人的情绪会传染,教师上课前即使有不好的情绪也要把它抛在脑后,给学生以微笑。微笑是让课堂生动有趣的“敲门砖”,教师要用微笑打开学生趣味的大门。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课是幽默的、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第三,教师要精心打造美妙的教学场景。尤其上课前的师生互动,虽然短暂,但它能调节学生的状态,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期待下节课的到来。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及时调整、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活动促发展,主张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才可能产生感触与顿悟。教师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任务,通过独立探索“建立知识的结构,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自我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来临的过程与快感。
(二)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信息技术知识具有雷同性,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用法等大多如出一辙。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体会到触类旁通、无师自通的学习成就感,避免教师对重复性知识的讲解与示范,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及活动,营造正面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当今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出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融入到课堂当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尽情展现,畅谈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窍门或小故事,再通过与其他学生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仅让先进的学生将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还没及时打开心扉的学生,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迅速地融入到先进学生的行列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教学效果。
四、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枯燥、乏味,教师应该在学生中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和上进心。教师可以多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督促学生,让学生及时温习、熟练所学知识;还要对在考试中成绩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推动其他学生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的决心与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教师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实践、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更为激烈的信息化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