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作者: 单沙沙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近年来,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劳动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在淡化、弱化。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注重启蒙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笔者经常鼓励低年级学生在家中至少承担一项家务劳动,设立相应的家庭劳动岗位,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感知劳动乐趣。通过榜样引领、劳动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直以来,笔者所在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重点开展工作之一,整合劳动、学科课程,研发“在劳动中学会生存,懂得感恩、向光生长、幸福生活,用勤劳浸润生命之美”的劳动特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形成“课程+活动”劳动教育体系,围绕“灵巧小能人”“家庭小卫士”“厨房小当家”“田园小农夫”“创意小鲁班”“当代小公民”6个版块内容开展课程。通过对劳动教育实施课程化、体系化建设,让劳动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帮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将“一生爱劳动”的育人目标融入学生的实际行动。

三、家校社三方合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鼓励学生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同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还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学生需要走出家门、校门,去开放的实践场所参与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不易。通过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三方合力,能够将劳动意识渗透于学生心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人者,必先受教。”小学生劳动教育中教师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爱上劳动,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