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董晓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进而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游戏教学法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方式。教师应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提高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效率。因此,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角色扮演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较为丰富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利用童话故事作为游戏的背景。如《三只小猪》是许多中小学生都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体育教师可以此为背景,在课程开始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扮演大灰狼,另一组学生则扮演小猪,等听到教师大喊“狼来了”的时候,扮演狼的学生就可以追击扮演小猪的学生,被追击到的人就要自觉地退出游戏,视为失败。运用了童话故事的设计方法,学生可以自发地加入到童话故事背景之中,从枯燥乏味的课堂练习中成为了生动有趣的游戏,明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设置多样化的团队训练项目
教师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制定好教学目标。体育练习教学的意义就是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感受到体育课中活动的快乐并由此受益。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导,确立既可以强健学生体魄,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的快乐和愿意参与的教学目标。如可设置一些拓展锻炼的项目,使学生掌握在野外生存的基本技巧以及锻炼的方式,也可以指导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和别人协作的过程,逐渐感受到团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建立坚韧的意志品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丰富心智,建立自信。
此外,在制定体育课程的计划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他们感兴趣的体育内容来进行活动。如“击鼓点球”拓展训练项目,要求每个参与训练的学生都不怕遭受挫败、团结一致,其主要目的是希望突显每一名学生在自己的队伍中,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和意义,通过全方位训练,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建立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信任关系的重要含义。
(三)创新体育课程的基本技术教学
课堂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氛围都是比较刻板、严肃的,仅仅只是教师发号施令,学生遵循教师的号令,进行跑步训练等,一节课下来,学生常常感到疲惫,导致他们对体育课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应当转换课堂的教学方式,结合游戏进行讲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以篮球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进行技术示范,学生排队完成训练,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却很容易使学生对篮球训练缺乏激情。篮球属于竞赛体育,教师可以组织篮球对抗练习赛等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队,由学生进行自由训练,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真正的篮球比赛中更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利用训练加以弥补。通过篮球游戏教师能够让枯燥的体育锻炼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必要的运动技能,而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让学生之间进行篮球比赛,也能够引导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与他人合作的过程,慢慢体会到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合作精神的力量。旨在通过游戏锻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建立坚韧的意志品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丰富心智,建立自信。
(作者单位:济宁市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