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工匠精神的现实状况与培育之路

作者: 刘策 邓宏宝

职业教育教师工匠精神的现实状况与培育之路0

摘要: 本研究对288名职业教育教师的工匠精神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新手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成熟型教师等职业教师群体的工匠精神水平随教师专业发展呈递增关系,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内在维度水平存在组间与组内差异。新手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聚焦“职业操守”薄弱点,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明道治学”理念,转变教师专业学习模式;紧抓“立德树人”新要求,利用差异性特征开展教师研修活动。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师;工匠精神;评价指标;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1-0039-07

人无德而不立,传道者应以明道为先,以立德为本。习近平向全国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中强调,教师应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1]职业教师群体不仅需要从明道与立德、治学与爱生中认真践行立德树人要求,还应努力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工匠精神作为在技艺工匠的劳动实践与物质文明成果中形成的职业精神,彰显了职业群体精益求精、执着专注、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的核心素养与精神风貌。习近平提出,工匠精神水平的高低势必会影响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对主流价值观理解的深刻性,因此,本研究将探究职业教育教师工匠精神水平的现实状况与培育之路,为打造一支品德兼优、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一、文献回顾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素养的研究

立德树人始终要求教师把“以德施教”与“专业素养”相结合。教师在具体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在格物致知与自我统整中涵养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2]王后雄等提出,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应包括高尚的职业操守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娴熟的教育教学素养、良好的信息诊断素养、持续的学习反思素养。[3]王运贵等提出,教师应具备包含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高尚的职业操守等通识素养、学科建设专业素养以及“人师”素养、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素养、终生学习素养等时代素养。[4]美国学者认为,教师核心素养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5]澳大利亚布莱恩·芬恩认为教师素养包括语言与沟通素养、理解数学符号等的数学素养、科学与技术理解素养、文化理解素养、问题解决素养,个人与人际素养等,[6]因此,本研究认为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职业操守素养、精湛的教育教学素养、雅致的大国工匠素养,真正成为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高素质“国家工匠之师”。

(二)关于工匠精神的研究

古代对于匠作之技存在认知偏差,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对“道技合一”境界的执着追求。[7]而现代工匠精神包括坚持导向、忠于使命的政治素养、精益求精与追求卓越的品质追求、敬业乐业与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怀、严谨专注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追求至善与道济合一的精神境界。[8]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迁导致传统工匠伦理被削弱、传统文化的驳论以及工匠制度缺失导致当代工匠精神的缺失。[9] 而通过社会层面对榜样的经典事迹进行推广与传播,树立杰出工匠的榜样示范、利用新媒体营造崇实尚业和技能劳动者价值观的工匠文化氛围,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10]通过对高职院校未来产业工人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的实证研究表明,校园文化和课程教学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11]本研究将聚焦职业教育教师的工匠精神水平,探究其工匠精神水平的现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统计分析法是指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工匠精神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在对结构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中找寻职业教育教师工匠精神水平的差异,有的放矢的针对差异提出有效策略。归纳推断法是指对职业教育教师工匠精神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概括出总体特征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从大数据显现的特殊性中找寻普遍性,从数据的普遍性中挖掘其特殊性,最终在统计分析与归纳推断中形成数据证据。

(二)职业教师群体的划分标准

柏林纳从职业能力发展视角提出,教师经过5年教学经验积累与实践操作,部分教师可以实现从优秀新手教师向胜任型教师的转型;再历经5年的时间沉淀,部分胜任型教师各维度变为成熟进阶为专家型教师。[12]本研究遵从柏林纳的观点,对职业教育教师群体定义:拥有0-5年教龄的教师为新手型教师、拥有6-10年教龄的教师为胜任型教师、拥有10年以上的教师为成熟型教师。在所收集到的样本中,新手型教师93人占32.29 % ;胜任型教师46人占15.97% ;成熟型教师149人占51.74% 。

(三)测量指标及数据收集

基于Nvivo11统计分析软件对17万字符各省工匠的事迹报道进行质性分析,归纳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包含精益求精、执着专注、追求卓越、职业操守,并再此基础上凝练出针对各个维度的可测量的行为指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最终设计开发出解释度为71.59 %的4维度16指标的工匠精神测量指标。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江苏、重庆、上海、湖南、辽宁等地的288名职业教育教师工匠精神水平的5个项目16个维度的数据, 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其中东部地区教师183人占63.54%、中部地区教师17人占5.90%、西部地区教师79人占27.43%、东北地区教师9人占3.13%;男性占80人占28.78% 、女性208人占72.22% ;专科及以下教师8人占2.78% ;本科教师145人占50.35% ;研究生教师135人占46.8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基于KMO取样适切性量数(0.904)与巴特利特球性检验(p<0.05),按照上述逻辑得出综合得分数据。

(一)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综合得分情况

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88名职业教育教师工匠精神水平的测量,经过数据处理与方差最大化因子旋转,最终得出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指数的综合分值(见下页表1)。

从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指数的综合得分情况看,执着专注和精益求精内涵维度得分指数高于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指数均值(0.186),职业操守和追求卓越维度指数低于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指数均值。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比较,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维度指数较高,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维度的指数较低。这一结论说明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发展不均衡。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差异上看,工匠精神指数中执着专注与精益求精、职业操守与追求卓越之间极差扩大,执着专注与精益求精的综合得分均在0.20以上,职业操守与追求卓越综合得分指数分别在0.181和0.151,这种极差现象可能是导致工匠精神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从工匠精神维度各指标看,精益求精维度中“创造经济或社会效益”指标低于维度均值与工匠精神均值,“不断研磨教学或提升科研能力”、“不断探索学习先进理论与实践知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维度均高于维度指标,说明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与应用型产品出产率有待提升。在执着专注维度中“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希望为国为单位奉献力量”指标低于维度均值,这说明在执着专注中“奉献自身力量”与“实现人生价值”意识形态落后于“倾注大量精力与心血”、“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的行为表征。

在职业操守维度中只有“力求把本质工作做好”、“为工作承担责任”达到了职业操守的要求。而在“爱岗敬业”与“服务社会”维度未达到职业操守的要求。说明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能遵守基本的职业规范与道德准则,应不断修炼道德品质与提升道德情操。在追求卓越维度中“尽心竭力培养徒弟或学生”、“作品获得专家广泛认可”达到追求卓越要求,而在“获得荣誉或奖项”“撰写论文的转载或研发产品的推广”上未能达到追求卓越的要求,这说明教师应加强对教育问题深挖与钻研能力,结合学科背景以不同的视角探寻事物的本质。

(二)不同因素对工匠精神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将分别对性别、学历、区域以及不同类型职业教师工匠精神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不同性别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水平的比较

根据图1所示,从工匠精神整体水平看,男性教师工匠精神水平高于女性教师工匠精神水平。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不同性别的职业教师群体得分较高与得分较低的维度基本一致。其中,男性职业教师群体和女性职业教师群体在执着专注维度得分较高,在追求卓越维度得分普遍较低。同时,女性职业教师群体在执着专注与职业操守的得分基本持平。

2.不同学历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水平的比较分析

根据图2所示,从工匠精神整体水平看,专科及以下学历的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水平较高,本科教师工匠精神水平较低。尽管专科及以下职业教师群体在精益求精、执着专注、职业操守维度具备良好品质,但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导致其在追求卓越维度得分较低。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专科及以下职业教师群体与研究生学历的职业教师群体在精益求精维度得分较高,本科与研究生职业教师群体在职业操守维度得分较高,研究生学历教师在精益求精与职业操守维度得分基本一致。而不同学历的职业教师群体在追求卓越维度的得分较低。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追求卓越随学历层次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执着专注呈下降趋势,职业操守在研究生学历层次呈下降趋势但波动不大,精益求精在专科及以下到本科呈下降趋势,随后呈上升趋势。

3.不同区域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水平比较分析

根据图3所示,从工匠精神整体水平看,东北地区教师工匠精神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教师工匠精神水平较低。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职业教师群体在执着专注维度得分较高,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教师在精益求精维度得分较高。但在追求卓越维度得分普遍较低。

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水平呈东北、东部、西部、中部地区递减。其中精益求精、执着专注、职业操守维度在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递减,随后在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递增;执着专注维度波动较大;追求卓越维度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递增,随后到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递减。

4.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水平的比较分析

根据图4所示,从工匠精神的整体水平看,成熟型教师工匠精神得分较高,新手型教师工匠精神水平得分较低。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不同职业教师群体得分较高的维度有所不同。新手型教师在职业操守维度得分较高、胜任型教师在精益求精维度得分较高、成熟型教师在执着专注得分较高。但在追求卓越维度得分较低基本一致。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精益求精、执着专注、职业操守随教师专业发展呈上升趋势,追求卓越维度在新手型教师到胜任型教师呈上升趋势后到成熟型教师趋于平稳。

(三)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的组间分析

为探寻不同职业教师群体工匠精神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将剖析新手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工匠精神水平差异情况以及工匠精神各维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1.新手型教师与胜任型教师工匠精神及内涵维度差异的比较分析

新手型教师与胜任型教师工匠精神维度的组间差异如表2所示,新手型教师与胜任型教师工匠精神水平t值为-2.26且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呈现差异;其中,胜任型教师在精益求精、执着专注、追求卓越、职业操守维度优于新手型教师;新手型教师与胜任型教师在精益求求精与执着专注维度差异显著,追求卓越与职业操守维度差异不显著。

首先,新手型教师在精益求精和执着专注维度与胜任型教师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新手型教师处于教师专业适应与过渡时期,对于职业角色的要求和规范处于模糊阶段,职业理想与教育教学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角色转换后的不适应性,都可能会影响职业的稳定性。同时,各种形式的同行竞争与内外部矛盾交织的情况下,新手型教师通常以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为主,很难发挥在某一领域上求精与钻研精神。反之,胜任型教师在历时10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教学行为改进上已经取得成效,大部分胜任型教师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对所在领域已经建构初步的轮廓或形成独特的观念与专业性。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发挥不断成长,其精益求精的内涵品质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