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 何妃霞 周小李
摘要: 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教师情感劳动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者之间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研究主题集中于职业倦怠、情绪劳动策略、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大学教师、心理资本、心理健康等领域。研究表明,情感劳动存在于各级各类教师群体中,并与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等密切相关,关注教师情感劳动将有助于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教师情感劳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1-0057-05
20世纪末以来,国外学术界兴起了情感研究热潮,伴随着这股“情感革命”浪潮,有关情感的探索在教育研究的舞台日益闪亮,情感被认为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1]。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情感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教师的情感投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教师情感的投入必然会产生相异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第三种劳动,即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①[2];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情感劳动与其工作效率、职业幸福感及学生学业水平密切相关[3][4][5][6][7]。由此,情感劳动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教育领域。我国关于教师情感劳动较早的研究可追溯到2005年,从2005年至今,学术界围绕教师情感劳动展开了较多讨论与研究。然而,目前少有研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讨论,鉴于此,本文以教师情感劳动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年度发文趋势、发文作者与机构及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分析,探寻其研究现状,以期能为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文采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作为分析工具,该软件能够对研究现状、动态、前沿、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呈现[8]。本文运用CiteSpace5.8.R1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知识谱图绘制,并根据CiteSpace分析结果、结合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探讨与分析。
(二)数据来源
在检索CiteSpace分析数据时,通常建议采用比较宽泛的主题进行检索[9],以便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全面分析。因此,本文基于CNKI全文数据库,输入“教师情绪劳动”或“教师情感劳动”进行主题搜索,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研究不限定文献类型。检索结果显示共有131条相关文献,剔除无关文献8条,共123条文献纳入本文的分析。
(三)数据处理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整理,我国情感劳动研究最早为张梦中2005发表在《当代教育论坛》的《情感劳动是教师工作的实质》一文,故在CiteSpace时间跨度设置时选择2005-2021年作为分析的年限。其他操作包括:将收集到的123条文献导入CiteSpace;Time Slicing设置为“2005-2021年”;Node Types分别设置为“Author”“Institution”“Keyword”;其余参数选择默认值,根据CiteSpace分析结果进行相关研究的图表呈现与统计分析。
二、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的研究现状
本文结合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结果,对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的研究现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包括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四个方面。
(一)年度发文量趋势图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汇总,根据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结果,运用Excel绘制出教师情感劳动年度发文量趋势图(见图1)。
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10]。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5年至2008年,学术界有关教师情感劳动的研究相对较少。自2008年后相关研究逐步增多,中间虽有所回落,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相关研究达到峰值,表明学术界对教师情感的关注度逐步提高。随着情感教育在我国的开展,从有关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逐渐扩展对教师情感的关注[11],促进国内情感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对教师情感的关注度。总体而言,我国有关教师情感劳动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发文作者可视化共现图谱
通过对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领域发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找出教师情感劳动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同时还能根据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结果看出该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12]。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发文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
图2中出现的作者姓名字号越大,表明该作者的发文量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发文量较多的是屈廖健和邵剑耀,其次发文较多的是田国秀、胡艳华、吴宇驹、刘毅等。图谱中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连线越粗,代表合作越紧密[13]。由图2可知,作者之间的合作不多,合作较为紧密的是屈廖健和邵剑耀,其余作者存在少量合作或独立发文。研究表明,学者之间普遍缺少合作且还未形成主要核心作者群,此外大部分学者未持续关注教师情感劳动领域的研究。
(三)发文机构可视化共现图谱
笔者运行CiteSpace软件生成发文机构可视化共现图谱(见下页图3),以期能通过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学术界关于教师情感劳动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机构及其合作情况。
图谱中的字号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量的多少,字号越大,表明该机构的发文量越多,机构间的连线代表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明合作越紧密。从图3可以看出,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均是独立发文,此外,发文较多的主要是高校。总体而言,我国情感劳动研究领域的机构间合作较少,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以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交流。
(四)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浓缩了文章的精华,不仅是一种文献检索标识,而且高度概括文章的研究主题、文献内容等[14]。本文根据对所选文献的内容分析与整理,对一些意义相同但表述不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合并为幼儿教师,大学教师和高校教师合并为大学教师。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见图4),进而梳理近十六年来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领域的主题。因本研究主题为教师情感劳动,故未将教师、情感劳动、教师情感劳动等关键词作为本文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
图中关键词的字号大小表示该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字号越大,表明出现的次数越多[15]。此外,图中的十字大小也能反映该词出现频率的多少,十字越大表明出现的总和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共现强度,线条越粗,表明关键词连接越紧密[16]。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说明对其关注度越高。由图4可以看出,教师情感劳动研究领域的主题较集中于职业倦怠、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工作满意度、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心理资本、心理健康且这些词汇之间的联系也较为紧密。
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可知,我国有关教师情感劳动的研究逐年上升,表明学界对教师情感劳动的关注逐年增加;研究者之间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研究主题集中于职业倦怠、情绪劳动策略、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大学教师、心理资本、心理健康等领域。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研究发现,自2005年第一篇有关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文献发表以来,教师情感劳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教师情感劳动的作用得到突显。研究表明,教师情感劳动存在于各级各类教师群体中[17][18][19][20],其对教师心理健康[21][22]、工作满意度[23][24][25][26]、学生学业成绩[27]、职业倦怠[28][29][30]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为后续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之处:第一,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是一个有助于教师发展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后续研究应立足于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对教师情感的需求;第二,目前关于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作者、机构较分散,作者及机构间缺少合作与交流,研究成果也多来自于高校,不利于发挥研究结果的实践作用,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情感劳动实证研究的开展;第三,根据我国关于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年均发文量偏低,表明当前我国对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关注度还需提升,应从国家、学校及教师个人出发,提升对教师情感劳动的关注与重视;第四,尽管已有研究围绕职业倦怠、情绪劳动策略、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等主题进行了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研究,但在一些具体问题或领域的研究上有待进一步深化。例如,各级各类教师情感劳动的差异、教师情感劳动素养的培养途径、教师情感劳动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等,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二)研究展望
情感劳动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学校绩效水平及学生个体成长有重要影响[31]。朱小蔓教授在其主编的“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丛书总序中明确指出教师情感表达的质量、方式和效果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32]因此,应加大对教师情感劳动的关注与研究。后续研究可立足于我国教育实际发展需要,针对各层次学校教师情感劳动进行专门研究,探寻不同教育阶段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培养途径,并提供指导与培训方案,使研究结果能充分与实践需要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职业幸福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1]赵鑫,熊川武.教师情感劳动的教育意蕴和优化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5):17-21.
[2] 高晓文,于伟.教师情感劳动初探[J].教育研究,2018,39(03):94-102.
[3] 屈廖健,邵剑耀.大学教师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关系——基于21世纪以来国内外实证研究的元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21,9(06):67-77.
[4] 文英,张树东.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现代特殊教育,2020(14):19-25+46.
[5] 安丹丹,张小永.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情绪耗竭和社会支持的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10):577-588.
[6] 张思宁.教师情绪与教学满意度、工作投入的关系: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8.
[7] 朱丽娟.中学生学校联结、学业情绪、学业成就与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关系[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8] 谭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NKI和CSSCI论文数据库的Cite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2014-2019)[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0(05):80-91.
[9]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15.
[10] [12] 胡金萍,马春梅.国内特殊教育教师研究前沿趋势探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33(05):104-110.
[11] 马多秀.朱小蔓教授情感教育思想探析[J].教育研究,2020,41(08):150-159.
[13] 刘静.国内图书馆2.0研究进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1):169-17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