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家型教师:基本内涵、价值阐释及培养方略
作者: 向园园摘 要 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追求与突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具有育人性、专业性和发展性。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应该关注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修为、育人智慧和教育情怀。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育信仰,有助于推动学生成人与成才,也有益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基于教育家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和成长逻辑,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应该落实以下策略:坚守教育良知,强化理想信念;锤炼人格典范,落实立德树人;凝练育人智慧,创新教育改革;厚植教育情怀,唤醒生命自觉。
关键词 教育家型教师;教师发展;基本内涵;价值阐释;培养方略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4-0012-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职业,最独特之处是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发展,最关键是要靠精神引领。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定位,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最美愿景,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佳参照。教育家型教师是新时代教师角色定位的重要参考,也助推了教育改革的责任担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驱式发展的坚定力量,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精神底色。
一、教育家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精神的契合,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1]教育家型教师是对当代师魂的提炼升华,是对师道传统的继承发扬。新时代赋予了教师与时俱进的全新高度,以“教育家”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参照,以教育家精神的视角涵养教师发展的奋斗目标,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即“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2]。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阐释了教育家型优秀教师的精神内涵: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一)教育家型教师的关键特质
教育家型教师是一种精神的引领,是一种境界的彰显,是一种情怀的渲染,更是一种气质的映射。他们是探索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的攻坚力量,是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优秀楷模,是肩负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重要支撑。为此,教育家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关键特质:
一是育人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家型教师是有情怀、有传承、有抱负的育人典范。教育家型教师是在教育领域建功立业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潜心钻研、积极突破,不断反思教育教学、探索以学生为本的育才之道。师者父母心,桃李不言情,他们“恒其教事”,怀揣着仁爱之心和托举之义,在无微不至的付出中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引人向善;在润物无声的师爱中传道授业,静待花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教育家型教师是为人师表的楷模,是培根铸魂的表率,是助力学生成人、成事的良师益友。
二是专业性。塑造灵魂、成就生命、培育新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家型教师专业性的彰显,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理论、有真知、有创新,他们通晓学科知识,擅长教育知识,精通通识知识。首先,教育家型教师是学科专业知识的行家,也是跨学科交流与联系的领路人。他们以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率先垂范,不断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创造着知识的附加值。其次,教育家型教师秉持独特的教学风格、丰富的教育智慧、深邃的教育境界,其精湛的专业素养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凝练于专业理论反思。最后,教育家型教师精于通识性知识,如人文类知识、科技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和劳动类知识等,他们善于发挥教育应有的价值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价值。
三是发展性。论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任何成人成事都是要经过刻苦学习和磨难历练的。陶行知先生讲“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才算毕业”。教育家型教师是将职业发展作为终身追求的榜样教师,从新手教师的青涩到教育家型教师的成熟,其发展也是日积月累、知行合一的蜕变过程。他们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审视自我、成就自我。他们在教育理论中耳濡目染,在教育实践中激流勇进,在教育改革中顿悟启发,以满腔的教育热情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始终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躬耕态度,演绎敢闯敢试、求实创新的高尚品质。
(二)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逻辑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型教师的价值立场。“教育家型教师”心怀国之大者,传道授业解惑,以天下为己任。《礼记·学记》中有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肩负“化民成俗”“教学”重任的人就是教师。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3]。在我国教师队伍中,有如蔡元培、陶行知先生的知名教育家,也有如霍懋征、张桂梅、于漪等令人景仰的优秀教师。他们抱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初心与执着,以孜孜不倦的赤诚之心、以大公无私的奉献之心、以深仁厚泽的仁爱之心躬耕于教育事业;他们恪守生命不止、躬耕不已的教育初心,自觉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赓续国脉培养人才。
第二,高尚的道德修为是教育家型教师的立身之本。教育家型教师是经师,亦是人师。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更应该是德高为重、身正为范的‘人师’,在教学相长中践行‘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因此,教师需要秉承“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也要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精神。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托举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方向目标。教师应严于律己、德行无污,在自立自省中修身养德,在以身作则中哺育新苗,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第三,丰富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型教师的艺术之门。涵养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型教师躬耕教坛的魅力所在。“启智”不是照本宣科式的传播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品质。“润心”不是耳提面命的教诲,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生命的互动与心灵的对话以及灵魂的滋养。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激励、唤醒。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因材施教,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包容万象的气度,创设适性扬才的教育微生态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心智成长,进而用心、用情、用爱滋养学生的心田。
第四,深厚的教育情怀是教育家型教师的情感映射。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就是教育的根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于漪曾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须激情似火”[4]。教育家型教师既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又要有胸怀天下、以智启智的弘道追求。炽热的教育情怀,是爱学生、爱教育的职业本能。孔子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弘道者,弘扬正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在“以文化育人”的探索中滋养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成就学生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对教师专业的精益求精,不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及确立创造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
二、教育家型教师的价值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站高位、识大局、担使命,胸怀“国之大者”,以锻造“强国之师”的战略眼光筑牢精神支柱,厘清实践遵循,走向高质量发展。教师一旦树立起崇高、真挚的教育家理想,将会对其职业生涯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教育信仰的指明灯
教育家型教师是具有国家教育情怀与信念,形成本土特色的教育实践模式与理论,并能在未来教育改革中发挥示范与服务作用的领导型教师[5]。教育本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事业”,用教育家热爱教育的真挚情感,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教育家型教师是一种志向、一种信念,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师信仰形成的根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教育家型教师身上一直流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道、授业、解惑”“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求实、求真、求新的精神追求和独特品质。教育家型教师是一种典范、一种境界,其科学、正确的知识观是教师信仰发展的榜样。教育家型教师是从教师成长而来的,教师要心系“民之关切”,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职业目标,努力成为建设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中坚力量。教育家型教师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是坚持尊重以生为本,突出对学生人性的尊重和灵魂的关怀,并不断修炼自我成为具备大格局、大胸怀、大视野的‘大我’之人,其卓越、超凡的实践观是教师信仰巩固的法宝。
(二)教育家型教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推动者
教师不只是专业知识的代表,教师之于学生的意义还在于引导学生塑造生命、启迪智慧、健全人格以及实现生命价值。简言之,以生为本,成就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评判教师工作价值的准绳。教育家型教师的育人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的教育学识、独特的人格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幸福感,唤醒学生的学习使命感和学习责任感,同时也驱动着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给学生带来清晰美好的学习愿景。教育家型教师的专业性助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通过科学而专业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攻克学习重难点,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从“理解科学”到“参与科学”的转型,助力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建构,不断塑造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力。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性濡染学生健全人格。教师将职业发展作为终身追求,通过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自我反思,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尊重学生差异,将每个学生看作独特的生命个体,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三)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引路人
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是每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是人类战胜所有困难的基本内驱力[6]。做幸福快乐的教师须以教育家为参照,以教育家精神为支撑,擦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坚守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色,增添教师率先垂范的亮色。教师的幸福感体验不仅在于物质财富上的满足、职务的晋升、名利的得失,更多在于守本心、育英才的精神富足。坚持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职业目标,在学生成人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共享学生成长的喜怒哀乐,以“静待花开”和“润物无声”的坚守守护教育的美好、职业的本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教育家型教师是专业的楷模,是品德的典范,是育人的行家。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吐辞为经、以德立教、身正为范,用真情、真爱、真料演绎了爱教育、爱孩子的职业本能,成就了学生的快乐发展。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把成为教育家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用教育家精神之笔描绘教师职业发展“三色”。
三、培养教育家型教师的具体方略
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是内外兼修的过程,良好的政策支持和集体氛围是外因,教师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主动有为是内驱力。笔者结合教育家型教师的关键特质以及成长逻辑,主要从教师主体自觉与自我赋能的角度来阐述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方略。
(一)坚守教育良知,强化理想信念
教育家型教师是具有教育良知的教师,是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代表,集中体现在忠于职守的人性品格和发自内心的从教信念。教师如何坚守教育初心?第一,内化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对优良教育传统精髓的当代诠释,是推进强国建设的时代呼唤,是教师队伍发展的迫切需要。筑牢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必须对自身学识进行不断更新,对非凡素养有不懈追求,对深厚情怀进行深入涵养,对大我人格有持续修为,也要坚持实现高贵灵魂与美好品德同频共振。例如,率先垂范摒弃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的教育观等教育思维,积极从爱国意识、民族信仰、个性全面发展等角度去审视教育发展的当下,思考教育发展的未来。第二,习得教育家素养。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变革意识、教育创新思维与能力等是教育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积淀的优秀素养或品质。教师要深刻培育教育变革意识,重点关注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在教书育人活动中甄别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不断尝试和探索教育新模式、新理念;要强化职业理想与信念,真正遴选教育的有志之士、强国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