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读促写”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运用策略
作者: 王登芹摘 要 “以读促写”教学法是一种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将“以读促写”教学法运用到英语课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改善学生的英语写作态度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在运用“以读促写”教学法时,应分别从写前阅读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以读促写;初中英语;教学法;阅读与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4-0057-03
一、何谓“以读促写”教学法
“以读促写”教学法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体裁、主题语境、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发现和关注作者为了达到写作目的、彰显主题意义所采用的方法策略,然后指导学生将阅读所获取的语篇知识和写作策略运用于写作、内化迁移为自身写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以读促写”教学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应用类型:一是读中探写。这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写作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主题进行写作,习得写作技巧。例如,教师通过分析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技巧、作者的写作思路等,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写作方法。二是读中插写。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及时插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插入式的写作练习。例如,教师布置对原文进行改写、扩写或缩写等任务,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思路。三是读后仿写。教师为学生指定文本或者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文本,在学生完成深度阅读后,教师指导学生借鉴一篇或多篇文章,从文章的结构、语言或风格等方面进行仿写,以此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二、英语教学应用“以读促写”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以读促写”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通过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英语文章,学生可以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语感、培养语法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1]例如,在课堂精读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快速掌握文本中的核心词汇,了解文章结构和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精词妙句。同时,学生将原有阅读知识和经验与文本含义结合起来,能深刻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课后自主阅读环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者自己查找的材料,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找出在课本上没有学过的词汇,通过上下文猜测词汇含义,并借助辞典进行验证。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词汇,了解英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感,增强语法意识,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有助于改变学生的英语写作态度
单词构成了短语,短语组成了句段,句段最终形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这可以说是写作由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表达的一个过程。其实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通常按单词—短语—句段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特点、风格及作用等。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这是阅读的步骤,也是写作的步骤。所以,教师进行“以读促写”教学需要循序渐进,使写作渐渐达到从形式到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文字到思想、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这样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层面上产生积极的转变。“以读促写”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写作的形式来分析文章,阐述自己的思想。学生不再对英语写作感到恐惧,而是能够从容面对,将英语写作当成一种情感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并创作出更具创意的文章。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师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写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2]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以读促写”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学生把握英语作文结构。一篇优秀英语作文的结构一定是清晰且具有逻辑性的。学生通过阅读能习得所读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二是有助于学生丰富英语写作内容与思想。英语文本不是简单的单词累积,而是传达了一定的思想。通过对英语文本的阅读,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创造者的思想境界,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丰富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加深对写作意图的理解。三是有助于学生提升英语写作技巧。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当然写作不同的文体也有不同的写作要求。通常,学生写出的英语作文平淡乏味、口语化现象严重,这样的作文肯定不会出彩。“以读促写”教学方法就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应该用的语言,包括词汇、修辞、句式、表达方式等。学生写作时,表述同样的意思,用经过修饰的语句就比直接说的效果要好。
三、“以读促写”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写前阅读策略
1.文本精读
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精读教学不同,“以读促写”教学法中文本精读,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自行完成文本阅读。在文本精读过程中,学生要做好语篇分析,从而为后续写作提供内容借鉴。
文本精读的第一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和核心内容,获取关键信息,判断主题并了解中心思想,能总结主要内容,将阅读主题与写作任务联系起来。对于文本中提供的信息,学生不需要全部背诵,只需要记录关键词,以便在后续的写作中灵活运用。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文章为例,学生在阅读时要先了解文章大意:(1)A good friend is like a mirror.(2)Its not necessary to be the same.(3)I dont really care if my friends are the same as me or different.
文本精读的第二步要求学生学会梳理文章脉络。初中英语教材中文章篇幅通常较短,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如了解文章的结构、作者如何递进信息等,逐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梳理文章脉络时,学生不仅要查看段落间的连接词,还要挖掘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将习得的写作知识合理运用到英语写作实践中,避免出现写作偏题或逻辑混乱等问题。在把握文章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英语文章提纲,并添加关键词汇,初步形成写作思路。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的旅行日记写作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旅行日记的写作方式,即首先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介绍天气,以时间为线索描述活动过程,并表达感受,最后对一天的活动进行总结。
文本精读的第三步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关键词汇和句型。词汇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词汇量的多少,对写作质量有直接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忽视对词汇的积累,会造成写作时出现词不达意、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通过合适的方式加强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一般而言,初中英语文本主要包括长句、短句、简单句和复合句等句式结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当有意加强对上述句式结构的学习积累,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五单元为例,学生可以积累“Successful”、“Popular”、“Unlucky”等重点词汇,积累“Think of”、“Try to do”、“Face danger”、“Be ready to do”等固定搭配,积累“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等句型。
文本精读的第四步要求学生学会掌握语篇的衔接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从不同视角梳理文本内容,了解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把握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分析明确衔接方式对文本质量的影响。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旅行日记为例,该文本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创作的,句子之间使用so、because等连接词进行连接,让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可以学习这些连接词的用法,使文本内容前后自然连贯、清晰明了。
2.课外泛读
初中英语教材提供的阅读文本数量较少,文章的体裁类型也较为简单。因此,教师单纯依靠教材文本便很难达到“以读促写”教学的理想效果,也难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从初中生阅读能力现状出发,围绕教材文本主题,选择合适篇目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泛读。课外泛读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教师提供与教材文本体裁或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在完成课文学习后,以课后作业形式进行阅读,从而巩固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知识。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外阅读资料,进行更为宽泛的阅读。课外泛读所选择的文本,应当尽量以朋友、城市、介绍事物、未来计划和打算、邀请信与回复信、未来生活、一天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为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每一主题阅读应至少包括5篇相关文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话题素材,为后续写作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写作教学策略
1.阅读积累与写作衔接
学生在完成精度和泛读后,已经初步了解写作主题。为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可以采用支架教学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阅读交流,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写作思路。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为例,写作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流程:
一是快速阅读和精读。快速阅读要求学生提取不同人对朋友的看法。如“一个好朋友就像一面镜子。”“朋友就像书一样。”“我最好的朋友和我不一样。”“我真的不在乎我的朋友是和我一样还是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抓住文章主题后,还应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并进行下一阶段的精读。精读要求学生逐句阅读文本并进行分析,找出三个人与他们的朋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三人所表达的观点。通过学习文本对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表达,整理相关句式,如使用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来表达不同点,使用“both”或“too”来表达相同点等,以此引导学生从词汇运用到句子表达,再到文章立意,逐层深入进行分析。
二是讨论和总结。教师利用小组教学,引导学生从词汇、句型、文章立意和段落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总结,掌握文本写作的基本方法。在总结词汇后,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思路,举例阐述提出的观点。文章从性格、外貌、爱好、运动等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并使用事实论证法,即通过形容人物有趣的事例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事例来证明观点。
三是尝试写作。对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句写作能力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句子写作入手,利用比较级的形式对两者进行比较。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对朋友的比较延伸到对任意两个事物的比较,并反复操练相关句型。在完成句型训练后,教师可以文本中别人对朋友的看法为写作思路,让学生利用积累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搭建整体写作框架。
2.布置写作任务
在课堂写作训练完成后,学生初步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对此,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借助现有的阅读积累和讨论话题进行创作,推动以读促写目标达成。仍以本单元写作主题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friend”进行写作,阐述自己对“交朋友”的看法。在写作中,学生能够将写作任务与阅读语篇相结合,积极借鉴阅读语篇的表达、修饰等,并利用现有知识完成写作任务。
3.开展写作评价
在“以读促写”教学活动中,要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教师就必须有针对性做好写作评价,准确分析写作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改进自身不足,提升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作文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让学生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借鉴写作技巧和写作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客观性评价,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评价可以从作文完成度、语言水平和结构连贯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作文完成度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即是否充分表达观点,是否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持论点。语言水平包括学生是否能够在阅读语篇后,运用新学习的形容词及其比较级进行作文创作,是否能够使用语篇中的优秀短语和词组进行写作表达。结构连贯性指作文是否像语篇一样使用总—分—总或总—分的结构,是否在阐明论点之后利用论据进行说明,是否能够使用适当的连接词来实现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3]全面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写作问题,在不断改进中提升英语写作素养。
(王登芹,遵义市播州区尚嵇中学,贵州 遵义 563100)
参考文献:
[1] 康青.“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7):140-143.
[2] 屈睿.“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写作作业设计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72-74.
[3] 邱莹.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22(2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