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长出“药中之王”
作者: 徐艳飞 马宗亚 段波校园劳动种植课程是因地制宜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际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云南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将云南特色作物赤灵芝种植融入校园劳动课程,结合赤灵芝的人工种植价值和意义、菌包制作、药用价值、种植方法等,让学生掌握人工菌类的现代种植技术,体验劳动的快乐,认识云南文化特色——野生菌,树立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赤灵芝的校园劳动种植
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们了解用现代科学技术种植菌类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为什么要在校园里种植菌子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方便我们采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为了吃……教师播放视频介绍:每年6月到9月是云南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时节,市场内可见青头菌、鸡枞、谷熟菌等多种野生菌。云南有“野生菌王国”之称,野生食用菌的种类约900种,占全国的90%,也是世界级珍稀名贵野生菌松茸、松露的主要产地。云南楚雄享有“松茸之乡生态彝园”之称,去年松茸产值达1100万元。通过视频介绍,学生不难发现,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美食的同时,也成为云南村民致富的一项绿色产业。每年6到9月捡菌、洗菌、直播卖菌等新职业十分火爆。然而,随着国内外对云南野生菌的需求增多,野生菌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们的破坏,有的菌子甚至快灭绝了。比如松茸,已经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因此科研人员想方设法进行人工种植。
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赤灵芝的图片并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们对赤灵芝知道多少,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赤灵芝进行详细的介绍,为后期种植养护做好铺垫。菌子的种类很多,有的可食用,有的可药用,也有的有毒不可食用也不可药用。赤灵芝就属于药用价值极高的菌子。教师可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们对种植赤灵芝的兴趣。如:“想不想种植一棵属于自己的赤灵芝?”让学生们说一说他们对种植菌子的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赤灵芝的种植。
在种植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们介绍种植的具体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种植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如:有的学生会提出,能不能把菌包放到家里黑暗的地方进行培养。教师需要讲解,应放置室内光线不太强的暗处而不是全黑环境,原因是要模拟菌子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环境。也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去采摘菌子发现,要在下雨后的山上才能采摘到,那可不可以一天多浇几次水?”教师讲解菌子虽喜欢潮湿的环境,但浇水过多会进入袋子淹没基质,导致基质腐烂,最终长不出菌子。
二、赤灵芝的后期管理和观察记录
在种植赤灵芝的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养护很重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养护注意事项。在种植过程中,为了留下赤灵芝生长的每一瞬间的样子,可以边种植边绘画、拍照、录视频……本次种植活动,我们主要通过绘画的方式把赤灵芝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教师可以提前把每一节课学生需要养护管理的内容和学生们观察绘画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赤灵芝养护绘画手册。每一节课,教师引导着学生动手养护管理,完成后进行观察绘画。劳动种植实践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学生们持之以恒地养护和细心地观察记录。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小组间比拼,哪个小组的赤灵芝长得最好、记录最好、小组评价最高,就可获得奖励。
三、讲解赤灵芝的价值及药用方法
赤灵芝都有些什么药用价值呢?教师可利用课件详细展示其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技巧。然后,可以引导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种植赤灵芝的心得体会。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说方便采摘,有的同学说人工优化了野生菌都生存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都可以。最后,教师作总结:人工种植菌子意义重大,既可以保护野生赤灵芝的物种,避免出现灭绝,又模拟了野生赤灵芝的生存环境,同时提高赤灵芝的产量,也避免了“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困境。
【注:本文系云南省科技厅项目《云南特色作物种植校园科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立项号:202304AM13002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