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体育教学开展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探究
作者: 彭丽娜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逐渐多元化,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质培养,更要关注其全面素质的提升和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包括武术、气功、棋类、民间游戏等,这些项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注重身体的锻炼,通过各种动作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此外,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所以,小学体育教学开设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条件的小学在体育教学中,已经开设了部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开设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和设施不足
第一,教学资源不足。从教材与资料来看,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材可能并不齐全。有的体育项目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评价标准,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难度。从专业教师来看,相对于现代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师队伍中的专业性人才相对较少,导致部分学校缺乏具备传统体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二,体育设施与器材不足。部分传统体育项目需要特定的器材和设备,然而由于经费限制或其他原因,一些学校无法购置足够的器材供学生使用,导致学生无法充分体验和掌握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和技巧。例如,武术项目,需要购置刀枪剑棍、武术服装、垫子等;舞龙舞狮项目,需要购置龙狮道具、锣鼓等乐器;射箭项目,需要购置弓箭、箭靶等器材。此外,许多小学的体育教学场地有限,而一些传统体育项目需要较大的场地进行练习和比赛,例如,武术、舞龙舞狮、射箭等项目需要较为宽敞的空地,但学校的操场或体育馆都很难满足这些需求。
(二)师资队伍和专业培训缺乏
第一,师资队伍缺乏。当前,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师并非专注于传统体育项目的专家,而是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兼任。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在体育传统项目教学上专业性的欠缺。由于缺乏针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这些项目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二,专业培训缺乏。虽然部分体育教师对某些传统体育项目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受限。一方面,培训机会少。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很少有机会进行专业的培训,导致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和方式滞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体育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更新,但当前学校体育师资培训项目的内容滞后于时代,无法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体育教师即使有培训机会,很多培训项目在内容和方式上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三)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不一
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因素的差异,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接受程度和参与度也可能存在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重个体差异,不能因材施教,就会极大降低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兴趣和参与度不一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不足。由于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有限,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去参与这些项目。很多学生对现代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更为熟悉和感兴趣,而对如武术、舞龙舞狮等传统项目了解甚少。第二,学生个人兴趣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可能更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对其他类型的活动更感兴趣。这种差异导致在开设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时,学生的参与度会存在差异。第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够吸引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够吸引人,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可能会对这些项目失去兴趣。例如,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教学方法过于枯燥,或者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都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
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开设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存在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不足、师资队伍和专业培训缺乏等问题,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大投入,学校要积极寻求与体育学院或相关机构的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机会,培养一批专业师资。而针对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不一问题,体育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应用与实践策略,不断提高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效果。
(一)选材精准,结合学生实际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文化背景,精心挑选适合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 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水平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水平选择合适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平衡感较差,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项目,如中华传统民间运动“跳房子”“跳百索”;在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专项技能优秀,可以选择“竹竿舞”“抛绣球”;而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提高,可以逐步引入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如武术中的“太极拳”项目等。
2. 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选择项目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选择传统体育项目,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藏族的“射箭比赛”、白族的“跳花盆”使得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特别是在多民族地区,通过民族体育项目中共同拼搏、相互竞技展示等,让多民族学生之间形成认同感,并在团结中加强友谊,实现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二)创新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度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中。
1. 项目教材化处理,提升适用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对选定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材化的处理,进行结构化教学。教师要深入研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后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能力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结构化教学任务和目标,设计出适合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和实践的教材。例如,抛绣球项目,低年级结合基本运动技能要求,让学生体验单手肩上投掷动作;中年级可在结合投掷动作的基础上,加上抛接动作,利用背篓加强学生投准能力,同时背篓可采用前接或后接的方式提升配合度;高年级增加投掷难度,开展“高杆绣球”,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融入游戏化元素,增添趣味性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游戏化元素结合,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例如,中华传统民间游戏踢毽子教学中,为了提高难度,让学生掌握踢毽子更高难度和技巧的训练,可以开展各种关卡和挑战性的游戏策略。
(三)注重实践,培养学生技能
教师通过结构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难度大、步骤多的体育项目。学生通过实践练习,真正了解、掌握中华传统体育技能。
1. 分步骤教学法
针对一些动作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师应该采用分步骤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例如: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舞龙”,是十分典型的传统民间项目。但其手势、走位和姿势节奏较为复杂,强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尤其是多人舞龙,则更强调小组之间的配合。为此,教师要分步骤进行讲解和示范,亲身演绎,然后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练习,练习时可以先不顶着“龙”进行动作练习,每一个动作练习到位则进行下一个动作,最后形成连贯性。当教师认为某一组学生可以开始“舞龙”了,则可以按照鼓点让其进行演绎,其他学生观摩,并指出问题。最终达到对“舞龙”项目的掌握。
2. 实践活动设计
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项目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技能。例如,在传统民间竞技项目“中国式摔跤”项目中,通过安全和技术措施的传授,摔跤技法的拆解练习过后,必须进行“摔跤”项目实践,才能够真正学会“中国式摔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摔跤技巧的掌握情况,体格对比情况,选择两两配对进行“中国式摔跤”。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安全和技巧,可以一组一组进行,其他人进行观摩和加油助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技能,还能够享受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