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单元主题展开整体教学

作者: 泰林红

一、案例总述

本单元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主题,安排的《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均为精读课文,两个语文要素分别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如此鲜明的主题,如此明确的目标,若采用割裂感明显的教学方式,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势必既浪费这一组文章,也枉费教材编排意图。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后,笔者参与的一个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紧扣单元主题,整合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情境,以大任务为推手,以恰当的活动为载体,设置“美丽山河古诗诵读会”“我为美丽山河代言”“轻轻告诉你,这儿最美”三个大任务,引领学生积极实践语言,着重完成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美丽山河古诗诵读会”从“声音里的美景”“文字中的画面”“笔尖上的山水”三个层面,发现两湖一山的美丽风光。

“我为美丽山河代言”以“点赞富饶的西沙群岛”开篇,以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感受品读为例子,引导学生梳理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学习中,感受风景和物产的特点以及作者写作手法。继以“欢迎你到小城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感受海滨小城的特点。又以“小兴安岭的四季名片”从学生喜欢的季节入手,引导学生经历“读读—说说—议议—再读读”的过程,提升语感。

“轻轻告诉你,这儿最美”以习作形式呈现,主要包括找美景、说美景和写美景。

二、教学开展

(一)联结儿童生活,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要联系儿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激发识字兴趣,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执教《海滨小城》一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词的能力,将字词融入句段中,融入创设的情境中。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联结儿童的真实生活,创设“小鱼挑战赛”等真实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情境任务中,扎实完成读文识字。《美丽的小兴安岭》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梳理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的写作顺序,旨在科学有趣、灵动高效地开展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二)关注汉字特点,科学有序识写,灵动积累梳理

执教《望天门山》时,通过字源识字理解“望”的意思,同时指导朗读好诗题,既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引入《海滨小城》课题中,就“滨”引申字源识字,同样让学生对新课充满了期待。《富饶的西沙群岛》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写“饶”字,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积累语言材料,培养敏锐语感,提升运用能力

“语感”需要培养,它会随着言语经验的丰富而增强,随着积累深度的拓展和数量的增多而提升。有层次地教学三首古诗,方法主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在想象画面中积累语言,感受景物特点。同时,拓展自学“日积月累”的古诗,运用学习的方法,由“扶——半扶半放——放手”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积累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梳理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四)用好教材,联结生活,与任务群思维一体化

将单元主题“自然风光”和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有机整合,有序安排,让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更加灵活。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根据泡泡里的提示“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引导学生知道这段话写了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的内容,都在围绕着第一句话“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在《海滨小城》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上一课习得关注“关键语句”、勾画“关键词语”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其将方法运用到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将方法学深悟透。

(五)丰富语言材料,关注句群语句,另辟美妙路径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可通过描写颜色的词语以及“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群,带领学生感受事物的多姿多彩,引导补白语言积累。《美丽的小兴安岭》则创设“小小解说员”情境,引导学生分享春天最美的景色,最后在习作中从笔尖流淌。

这样的教学,“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通过灵动的积累与梳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实践中感悟,在语言文字实践中积累,在语言文字实践中提升,感受语言文字的智慧,成为语言文字的发现者、守护者,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