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节人》教学设计
作者: 谢静
【教学目标】
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编写竹节人玩具制作说明书并教别人玩竹节人。
通过比较任务,明确阅读目的不同,选取的阅读内容和方法就不同,初步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构建情境,明确目的
(一)单元导读页导入,运用提问策略引发思考
齐读单元导语“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杨绛”。
师:串门儿是自由自在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竹节人》一课一起学习如何有目的地阅读。
(二)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明确阅读任务
师:竹节人顾名思义就是用竹节做成的小人,让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他的童年生活,去看看当时风靡校园的那个新鲜玩意儿。
(一)为帮助同学们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本课的学习提示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出示阅读提示:读读课题下的学习提示,说一说从中提炼出的信息。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不同;完成三个任务。
(二)请带着阅读目的浏览全文,总体感知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明确任务:今天,我们重点完成第一个任务。
三、完成任务一
(一)出示三个学习任务和课后学习伙伴1的话:
任务一要完成什么?怎么去完成?参考课后练习中学习伙伴的分享,分析分析。
预设:要知道做法、玩法,可以带着目的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段落。
(二)我们学过哪些快速阅读的方法?
预设:默读、跳读、浏览……
师:通过默读、跳读等方法能提高阅读速度,这是五年级上学期学习的速度阅读策略,用上快速阅读的方法,我们去体验带着目的阅读,完成任务一。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选取文中描写怎样做、怎样玩的段落。
板书:任务 浏览 选取。
(三)制作前的指导:
1.阅读勾画,引导交流选择细读段落。
课件:描写做法的段落——第三自然段
课件:描写玩法的段落——第八、九自然段。
2.你是怎么找到的?
出示课后学习伙伴2的话指名读后交流:阅读中,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1:跳过不理解的字词。
师评:果断舍弃,你做得对。
预设2:文中精彩描写吸引我,但我带着任务呢,我带着目的选择描写做法和玩法的段落阅读,其他的内容暂时舍弃。
师评:带着目的读,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材料的干扰确保阅读速度和质量。
3.通过阅读选取了描写怎么做、怎么玩的段落,是不是把这些内容罗列起来就是指南了?
预设:提取关键信息和关键词。
4.这份制作指南要呈现哪些方面内容?
预设:工具材料、步骤、怎么操作
(四)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合作学习方法:组员全部参与阅读,共同寻找答案,勾画出材料准备、制作工具、制作方法、玩法等关键信息;2-4人负责制作指南,两人练习制作和讲解玩法。
2.汇报准备:根据勾画的关键词组织语言,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
(五)引导交流制作方法。
1.课件出示文字版说明书,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或提修改建议。师相机点拨: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带领学生勾画关键词:“准备材料——毛笔杆、纳鞋底线”“描写制作的动词——锯、钻、穿”。
师:看来要提高阅读效率,只会用默读、跳读、浏览等速度策略还不行,我们还要学会细读时提取关键词,获取关键信息,这是有目的地阅读的重要方法。
板书:细读。
2.出示第八、九自然段:这两个段落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帮助我们提炼玩法?(指名学生交流,课件演示勾画“嵌入、拉紧、一松一紧”)
评价:带着要向别人介绍玩法的目的,要特别关注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关注玩的方法和过程。
(六)小组完善制作指南和玩法交流:根据以上建议修改,继续完善制作指南和交流玩法,准备展示汇报。
交流展示,学生互评。
预设1:三大版块,图文结合。
预设2:细读相关段落知道师生都喜欢这个玩具,说明书里加适用年龄,扫二维码观看对战信息。
引导评价:信息提取——全面准确;语言文字——灵活转化、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明了,要大胆取舍);编写形式可以多样,条理清晰。
(七)对战体验。
1.跟着本文作者去感受竹节人的魅力。(播放作者范锡林和竹节人相关内容视频)
2.光说不练假把式,想不想小试身手?拿出竹节人,准备酣战,也检验一下任务一完成的实效性。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可以对战,可以围观,可以指导或助威。
师巡视时和学生对话:你是按玩法说明操作的吗?你的竹节人威风凛凛,想取个什么名字?围观的快乐是什么?
四、总结提升,照应“导读”
(一)梳理过程,总结学法。
1.本节课我们带着目的阅读完成了任务一,说说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课后学习伙伴1的阅读方法分享)
预设:根据任务一,带着阅读目的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和第八、九自然段,用到的方法是提取关键词、获取关键信息。
2.对任务二和任务三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思考?(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课后学习伙伴3的阅读方法分享)
预设:任务二选取的阅读内容是做玩具、玩玩具部分,方法是感受、体会、想象。
预设:任务三关注老师收玩具、玩玩具部分,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同学们对任务二和任务三的学习提出自己的预测和思考,这是你们运用策略、自主学习的体现。
(二)课后作业:这是本节课的课后练习,请自主尝试完成。
(三)借助板书和单元目录整体勾连: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验了有目的地阅读:浏览—舍弃—选取—细读(完成板书闭环)。在下节课和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
(四)再次出示单元导语齐读: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杨绛。
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在书中串门儿,无拘无束阅读,自由自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