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项目式教学,聚焦增强教与学成效

作者: 周霞

统筹推进项目式教学,聚焦增强教与学成效0

作为一种合作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兼顾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发挥探究性优势,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后续学习思想政治课奠定扎实基础,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革新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在教育教学领域拓展运用。小学高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明显进步的基础上,项目式教学能促成教师教学目的的快速达成,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也能稳步推进。

一、项目的确立

(一)分析教学内容。“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为第十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的第一部分,也是这一课的重点内容,立论充实,案例生动,对学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他个人品质的培育,都能也该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分析学情。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有相应的储备。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中华传统美德具备一定的具体体验,对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比较零碎和浅显,没有较为系统和深入学习的经历,也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三)明确教学目标。第一,通过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求新求进、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等方面的故事,结合现实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后,学生能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中有关人格修养的精华内容,激励自己提高个人修养。第二,让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格言的大义,感受其中的深刻意蕴,作为学习生活的引领。第三,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明确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如何通过课堂探究,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何让学生汲取传统美德的精华,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难点: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是什么、明确如何用这些格言引导学习与生活。

二、项目实施

(一)课前导学。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设计如下导学案:

1.再次观看2023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收集、整理、学习其中提到的时代奋斗者主要事迹,完成课前信息处理单(见表1)。此时,教师应明确相关要求,让学生结合本课重点介绍的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求新求进、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等传统美德,尽量将信息填写得全面而准确。

表1 课前信息处理单

2.根据课本中“阅读角”小故事,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物故事和时代背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的心得感悟,加深他们对课本中出现的古代名言的理解,如“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二)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老师与同学们一样,被这些传承中华文明和智慧、担负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奋斗者深深打动,他们每一位都传承并发扬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对哪位奋斗者印象最深刻,他传承和发扬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生A:……

生B:……

生C:……

师:谢谢这几位同学的发言。通过《开学第一课》的观看学习,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深深打下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烙印;注重明志、崇尚气节等,又是传统美德中追求人格修养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师板书课题,生默读领会课本中引言部分内容)

(三)探究学习。

第一步,师生共学。1.教师引导:开学第一课中,在天地连线的太空课堂上,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舟十六号乘组激励我们广大青少年要树立志向,坚守不断探索的进取心和求知若渴的好奇心,投身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其中的桂海潮叔叔还是咱们云南人呢,你知道他立志的故事吗?(板书:注重明志)2.来看看书中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宗悫的小故事,你能说说对“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理解吗?3.同学们一定都听过“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理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做好引导,总结相关内容,指出“明志”在人们实现梦想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求新求进、好学善学、学以致用中选择一类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美德,自由分组,结合课本、联系生活实际合作探究学习,完成表2的报告单并在全班汇报,汇报方式不拘一格,讲故事、小讲座、情景剧、讨论会、辩论赛、小调查报告等都可以,鼓励全员参与。

表2 项目式学习报告单

学生分组开展项目式学习并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板书:崇尚气节、讲究诚信、求新求进、好学善学、学以致用)。在开展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有语言的引导,也要通过板书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做好笔记,如书写“气节”“诚信”“求新”“人格修养”等关键词、名言警句,加深学生记忆印象。

该环节全体学生参与程度最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展示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将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创编成情景剧,增强坚守民族气节的体验感;开展讲究诚信的名言警句接龙,领悟诚信的内涵;讲述胡服骑射的故事,联系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体会创新的重要;将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当代科学家们严谨治学的故事相结合,明白学习的要义;对大学生回乡创业这个话题开展辩论,加深对学以致用的理解。学生呈现的丰富多彩、富于教育意义的展示形式很好地体现了项目式学习的效果。

(四)总结提升和拓展学习。

1.总结提升。开展“百家讲坛”活动,帮助学生总结提升。(1)独立完成活动园“连线”。(2)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格言对自己的启示。(3)指名汇报,相机指导。(4)教师小结: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我们崇尚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2.拓展学习。教师引导:中华传统美德能促进我们的人格修养不断完善,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谈启发:对自我,我们要形成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中华美德,让传统美德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我们在后面的课中来一起学习。

(五)安排课后作业。实践: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完善自己、影响他人。积累:收集整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领悟中华文化之美。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经过一段时间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开展,笔者观察到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有明显提高,知识掌握更丰富,自我认知更贴切,项目式教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第一,项目成果的展现形式相对单一。一方面,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能力不够全面,项目式教学中,学生展示成果时形式不够多样,部分学生参与程度不深入;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很难以新颖项目的形式展现,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受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现形式较为单一。

针对这个问题,在开展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充分展现:首先,设计导学方案,教学完成后及时展示,让每一名同学查阅自己的学习问题、资料链接、学习笔记、学习收获、课堂留影、行走地图等内容,保障个体的学习质量。其次,召开成果发布会,以多样化的形式发布团队研究成果。最后,指导学生随时记录学习感想,撰写研学随感,提升团队的合作效能。

第二,项目式教学与学科不同主题的适切性问题。项目式教学强调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提升。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式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师生之间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也明显提高。然而,由于项目式教学耗时较长、开展进度慢,加上对每一名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控制,因此一些内容难以转化为项目探索的形式,存在与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同主题的适切性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课堂边界,让项目灵活实施;处理好课堂和课外的项目流程,灵活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外自主分配时间自主探索。在课堂上,重点是交流指导、情境创设、集中开发,课后则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四、结语

项目式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深度结合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流程和计划推进,做好课前准备和引导,通过组建小组实现合作学习、明确学生各自的任务,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和总结,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改进项目式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