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

作者: 王雯 李丹阳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英语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要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依托于不同语篇,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要求,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英语教育研究者和众多一线教师对听、说、读、写四大英语基本课型提出大量成熟且多元的单课时教学路径与策略(张莹,2022)并取得一些耀眼的成绩,但重视单课型的英语教学也在实践中暴露以下问题:没有单元整体主题意义的引领,教学碎片化严重,表现为过于追求语言的内容,流于形式地追求单个课时语篇的意义,缺少对语篇之间主题意义联系的探究,造成碎片化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碎片化教学并较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单元”是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人教版初中英语课本以三大主题为引领,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写。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是打破以“知识点+课时”式碎片化教学、解决知识难以转成能力与素养的问题,落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曾红敏,2022)。要建立单元内语篇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单元内容具有整体性框架、结构化特征和进阶性特点,既有关联又能自洽,同时也可以构成一个可教、可学、可测的完整教学单元(梅德明,2023)。其次,语言知识是英语学习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基于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本文还加入了“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依据进行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探究。

一、理论依据

(一)英语整体单元教学的定义及内涵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内容整合、重构以及活动设计,确保每个课时、主题相关联,学习难度呈螺旋式上升,最终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依靠知识与经验连续不断地重组、建构(黄国庆,2022)。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单元主题引领课时设计、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与重构、课时与课时间的联系,因此它很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互动、交融、链接、和整合这一“重组”与“建构”的过程(黄国庆,2022)。

(二)产出导向法的定义及内涵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提出的一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它以产出为导向,强化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协同效应,“学用一体”,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运用紧密结合,通过完成实际语言的产出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效果。“产出导向法”分为三步:一、产出驱动,教师呈现场景和产出任务给学生,学生尝试产出;二、输入促成,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首次产出的结果进行反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输入;三、产出阶段,教师对学生学习后的最终产出进行评价;其颠覆性的流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用分离”的教学现状(文秋芳,2018)。“产出导向法”中“产出驱动”与“输入促成”环节增强学生对输入材料中某些语言形式的关注,增大了学生产出目标语言的可能性(毕争,2020);产出导向法充分发挥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文研究将产出导向法运用于单元整体教学,在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基础之上,将“产出导向法”中的设计单元产出任务与制定单元评价融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关注单元语言内容和意义并加强对语言形式的学习,从而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实现学用一体。希望通过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课后任务为辅助的高效课堂;从知识传递(输入)、到课堂知识内化(输出)、再到巩固拓展(输出+输入),达成师生的协同增效。

以下文章按照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和“产出导向法”理论对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九单元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索。课堂教学以POA(产出导向法)为指导,采用任务式、探究式、合作式、研讨式等教学法,遵循“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的教学流程,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摸清单元编写线索,提炼单元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主线;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首先要研读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以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还需厘清单元话题及主题的关系以确定单元主题意义;厘清单元主题意义是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步。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单元是由数段有关“邀请”主题的对话及两篇关于相同主题的电子邮件组成。教材中的文本内容都体现了“邀请”这个社交过程中必要的礼貌用语、内容(时间、地点等);本单元的阅读部分提到“自己能为派对做什么”的内容,因此还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内容。具体单元内容分析如下,见表1。

通过对单元语篇内容的分析,不难发现本单元的主题是“邀请”,编写线索由易到难,从“了解邀请”到“会邀请”;因涉及根据自我时间规划回复邀请的内容,所以该单元对应的大概念是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在此主题的引领下,教师分解教学目标、利用单元文本组织听、说、读、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如何在平衡好自己生活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二)构建内容关联,整合教学内容

第二步,以单元主题意义为引领,线索为设计脉络,进行螺旋式教学;充分整合、重构单元内容,以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为原则确定课时及课型;最终在单元教学完成后,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张莹,2022)。

本单元的文本内容分为两类:对话文本、阅读文本;难度区分体现在场景和时间变换的复杂程度上。因此笔者对本单元内容做了以下重新整合。整合原因及新课时安排见表2。

(三)设计单元产出任务及各课时产出任务

第三步,依据新课时内容确定各课时恰当的产出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产出任务的设计以对课时内容的迁移运用为主,单元总产出任务应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综合运用性输出。各课时的产出任务应紧密联系,难度呈螺旋式递增以共同促成单元产出任务为目的。本单元的课时产出任务与单元产出任务设计如表3所示,其中第四课时的产出也为单元产出任务。

(四)确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是确保主题意义在各个语篇或板块中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一环(曾红敏,2022)。教师要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使学生逐步构建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促进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各层级目标要把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体现层级间逻辑关联,做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

围绕单元大概念,以教材编写线索为学习目标设定标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笔者设定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见表4及课时目标见表5。

(五)遵从“教-学-评一体化”原则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评价融入教学中,使评价与教学环节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评价方式;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呈现为关注学生在最终评估中的表现,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环节中要收集学生学习是否真正发生的证据:理解了什么、能表达什么、会做什么、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等。所以本单元的评价设计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促成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倪明辉,2022),还要对综合性产后以及课后作业设计评价,从而将教、学、评、用有效融合在一起。基于“产出导向法”对本单元的评价设计实施策略如表6所示。

在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和“产出导向法”理论对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九单元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索过程中,可以发现,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既发挥了产出导向法的输出为驱动优势,通过输入和输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优势,强调通过整合单元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两者结合,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提高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培育,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