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将设教练员岗位,为学生提供专业运动指导(等三篇)
学校将设教练员岗位,为学生提供专业运动指导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工作。
《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学校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确有必要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的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及结构比例内设置,专岗专用,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
同时,《意见》考虑各地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给予基层自主权。学校主管部门可对所管理学校的教练员岗位统筹设置,统一管理使用,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学校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的原则开展岗位聘用工作,加强学校教练员队伍建设。
《意见》提出,学校教练员要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中形成良性互补。学校教练员职称层级、岗位等级和评价标准按照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各地可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教练员职称评价标准,鼓励学校教练员扎根基层,干出实绩。学校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取得相应职称后可按规定相互转任。
此外,《意见》鼓励退役运动员在学校教练员岗位继续发挥专长,提出各地可拿出一定数量的学校教练员岗位面向取得一级及以上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退役运动员公开招聘,体育部门负责做好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培训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做好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教学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来源:新华网)
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
教育部近日举行媒体吹风会,介绍一年来推进教育数字化进展等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介绍,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比201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99.9%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100M以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
朱东斌表示,一年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2022年3月,教育部将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平台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版块基础上,拓展为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教材10个版块,共53个栏目。平台现有资源总量4.4万条,是改版前的4倍。其中,“课程教学”版块资源2.59万课时,是改版前的3倍,覆盖30个版本、446册教材。
朱东斌介绍,一年来教学融合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持续丰富资源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以需求为导向扩展功能、扩大应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在教研、教学、作业等各个环节,积极主动地使用数字技术,积极开展同步课堂、专递课堂、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网络教研等多场景应用,加强了教学数据的分析反馈,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师生数字素养技能大幅提升。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学习应用热情,一大批教师能够比较熟练地融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教育部和各地各校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设立实验区实验校、“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等工作项目,加大了对师生数字素养培养培训和带动提高的力度,师生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来源:人民网)
家校社协同,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同心圆”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除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之外,也着力破解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职责。
学校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专门教育的专业机构,所以学校在育人方面具有主阵地作用,在三方协同育人上发挥主导作用。《意见》要求各地各级学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要与家庭保持常态化密切联系,要将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此外,学校要积极拓展校外育人资源,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并将其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家长则承担着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强化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大课堂的育人功能,促进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履行到位。
社会教育对儿童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意见》的出台让社会如何与学校、家庭协同变得具体和生动。《意见》指出,要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在城乡社区普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推进文化、体育、科技等各类社会资源开放共享,保障社会育人资源充分利用。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 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