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任务写作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

作者: 黄元圆

初中语文任务写作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0

荣维东教授指出,“不愿写”“没的写”“不会写”是我国中小学学生作文存在的三大问题。写作教学要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从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教学生创生写作内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技能三方面思考和发力。也就是说,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据此,荣教授提出,写作教学“要营造具体真实或拟真的写作任务场景”,作文命题要考量话题、作者、读者、目的、文体、语言等要素,成为一种真实语境中的“写作任务设计”。笔者结合自己和所在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写作教学实践,浅谈初中语文任务写作中情境创设的途径。

一、确定核心写作知识,创设任务写作情境

开展写作教学,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写作教学要解决学生写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即荣教授说的“现有的写作经验”与“这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写作教学要教的核心知识,不在于写作的陈述性知识,而在于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为例,教材中呈现的写作知识有:

1.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可以写人物的外在特点,也能写出内在的精神;

2.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3.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

4.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那么,写作教学的目标是教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吗?显然不是,这些知识学生不难从教材中发现,学生懂了这些知识也不代表他能很好地运用。

“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的核心知识在于能够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外在特点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在于能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来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说,在本次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要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素材,对人物作出有依据的评价。因此,笔者借用电视剧《山海情》第14集马得福和李大有发生冲突的视频片段,创设了任务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人物、感受人物,随后,填写表格分析人物。

在学生借助表格信息分析人物的过程中,教师又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选用合适的素材,表现人物,评价人物。之后,教师让学生完成两个写作任务:1.用细致具体的语言还原视频中的这一冲突情境;2.根据自己对人物的感受、评价,写出几个抒情、议论的句子。两个写作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要求将所写的抒情句、议论句合理地插入叙述语段中,可以对语句、语段作出适当的修改。

这一课例中,任务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在教师确定要教的核心写作知识之后,基于学生理解核心写作知识的方式进行创设的。也就是说,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核心写作知识,要指向写作教学的目标。

二、对教材“写作实践”训练题进行情境化改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实践”的训练题有一定的情境化倾向,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与阅读教学内容也有紧密关联,整套教材的写作教学设计也有一定的序列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资源。

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时,就对教材“写作实践”训练题进行了情境化改造,以帮助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核心写作知识——学会联想和想象。

“写作实践”第一题是故事接龙,要求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训练题的表述中,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任务写作情境中的作者、读者、语篇要素,故事开头的举例和提示中也隐含着话题要素——“一件奇怪的事”“荒诞离奇的事”。因此,笔者明确话题为“一个奇幻的冒险故事”,并添加“目的”要素为“展现有新意的想象,表现勇敢者的精神”,创设了如下情境

学校社团“勇敢者俱乐部”正在开展“勇敢者的奇幻冒险故事”接龙比赛,比赛形式为小组赛,每小组6人。故事接龙比赛中,小组成员按抽签顺序依次接龙,通过三轮接龙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最终,联想和想象有新意、能够凸显勇敢者精神的小组将获得奖励。

你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故事接龙,他们已完成如下接龙内容:

小贾: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小艺:我去找我最好的小伙伴,却发现他失踪了!

小冰:直觉告诉我,他现在有危险。

小丁:于是我发挥了自己的超能力,通过触碰他的常用物品,感知他现在所看到的东西,以此来推断他当前的处境。

小武:随着触碰他的水杯,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你听了小武的话语后,脑海中浮现出如下画面,你会接什么内容呢?

改造后的任务写作情境,明确指向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依据现实生活中的触发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一情境也切合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写作任务的动机,唤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三、依据学生兴趣或校园活动、社会热点,创设生活化情境

任务写作情境的创设,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生活场景,应该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的真实情境或拟真情境,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助于学生运用自己的相关生活经验开展写作。教师创设情境时,可以搜寻和挖掘学生兴趣爱好、学习经历、家庭生活、心理特点等方面的话题,也可以利用和改编校园活动、社会热点、媒体热搜等方面的资源。

笔者所在课题研究组成员杨雷云老师在教学生生动描写景物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拟真的生活化情境:杨老师来自J校区,J校区的学生听说杨老师要来B校区上课,特别激动,他们请杨老师带一封信给B校区的同学。信中表达了J校区同学对B校区同学的问候,也流露着他们对B校区美丽的校园风光的向往。作为B校区的同学,请你给J校区的同学写一封回信,让他们更具体细致地感知B校区美丽的校园风光。

杨老师的这一情境设计,巧妙地利用了自己从J校区赴B校区上课这一真实事件,创设了同学写信分享美景的拟真情境,贴合学生渴望与同龄人交流的心理,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对接,他们生活在这个校园中,对校园的风景有观察,有体悟,在情境的激发下,也有话可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任务写作情境时,教师不可以忽视学情特点,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指向核心写作知识学习的情境。写作教学设计应以“按需教学”为原则,根据学生现阶段完成某个写作任务最需要的知识,创设情境,开展教学,不求在一次教学中面面俱到。教师甚至可以设计几个类似的或不同的任务情境,分阶段地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而有序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以“学习描写景物”为例,这一写作教学在七、八、九年级均可开展,但根据学情特点的不同,根据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的不同,教师确定的写作教学目标、学习元素也就不同,如此,创设的任务情境也就不同。此外,我们在设计同一写作主题的不同学段教学时,也要考虑不同年级学习元素的关联,考虑任务写作情境中学生能力成长的前后勾连。

交际语境写作理论认为,写作行为可看作在特定语境下的对话交流。学生写作是“虚拟”训练,但也是“拟真”性的训练。任务写作情境的创设便是在将学生的写作活动模拟或还原成现实生活中功能各异、目的不同的对话交流活动。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任务情境的创设,要以写作教学的核心知识和学生的学情特点为基础,突出情境的核心构成要素,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建构,让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也让情境支撑学生的写作学习。

【本文系2019年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任务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为AE1900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