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仲崇娟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深度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层面上。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兼具实践性与创造性的阅读教学形式,除了能够解决当前小学古诗词单篇阅读模式存在的教学局限性问题,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首先阐述了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及优势,其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基于群文阅读理念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为语文教师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古诗词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1.025

古诗词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鉴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022版新《课标》提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有效提升古诗词课堂中学生阅读与鉴赏诗歌的数量,不断开阔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视野,利用丰富的诗词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群文阅读属于教师开展古诗词阅读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求教师依据特定议题筛选出一组类似的诗词材料,大大突破了过去单篇古诗词阅读的局限,有效提升了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的数量与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摸索群文阅读融入古诗词课堂的实践策略,将群文阅读的教学优势发挥至最大。

一、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指的是:通过多篇诗词内容而开展的议题性或主题性阅读活动。一般情况下,群文阅读具有狭义与广义两种概念。从广义角度分析,群文阅读代表了一种阅读状态,且属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产生的阅读方式。因此,语文教师能够通过这样的综合性阅读模式来引导学生对诗词信息进行精准提炼与整合,最终达到学习意识与自我意识的重构。若从狭义角度来看,群文阅读指的是语文教师通过筛选某一特定议题,并围绕该议题为学生整合多篇相似度高的诗词资料,最终开展的集体阅读构建活动。由此看来,新课改视域下各中小学校推崇的群文阅读理念应当归属为狭义概念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二、群文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势

将群文阅读模式运用至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主要具备两大优势:第一,能够极大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夯实其诗词基础;第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调动其诗词学习兴趣。

1.能够极大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夯实其诗词基础

群文阅读模式下,小学生能够深度剖析不同诗词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站在多个角度探析诗词的内涵及作者情感,因此能够极大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夯实学生的诗词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单篇教学模式开展诗词活动,这会局限学生的探究视角,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群文模式下,小学生能够挖掘组合内诗词间的关联,依据群文议题进行互动探究,并尝试站在多个层面赏析诗词内核,感知诗词魅力。群文阅读模式还能够极大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吸收丰富的诗词内容,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优质作品,进而了解到这些诗词作品背后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历史文化背景。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调动其诗词学习兴趣

群文阅读模式还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对诗词作品的探究欲及学习欲,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过去,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并未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教材内容,因此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群文模式下,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学习需求或阅读兴趣自主选择相关诗词进行组合阅读,这提高了学生在诗词课堂中的参与度,也尊重了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也能够在自主筛选诗词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喜爱的诗词类型,并自主投入至赏析活动中,继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此外,群文诗词赏析活动能够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个人成长产生促进作用,其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还能够满足新《课标》提出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词内涵,让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身观点和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判断、客观分析、归纳比较、概括总结基本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的综合能力。

三、群文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依托群文古诗议题,强化语言建构能力

要想保障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深刻认识到群文议题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效果。科学的群文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在反复鉴赏与比对中发掘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与表达特征,进而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述经验,能够在日后使用精准的词汇句型进行交流与沟通。在群文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可从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分别为:第一,语言的积累与建构能力;第二,语言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第三,语言逻辑的梳理能力。因此,教师也可通过这三个维度来筛选群文议题,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语感,在阅读探究中累积丰富的表达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水平与交流水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师若想利用群文理念来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技能,具体可采取两大策略:

第一,群文议题应当聚焦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构建能力。在群文阅读课堂中,深厚的文字功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诗词内涵,掌握诗词主旨,并明确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支持学生开展难度更高、更广泛的群文训练。因此,教师需深度结合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创新性强、立意深厚的群文议题,并依托教学实际安排“社会主题”“思想主题”“情感主题”“人物主题”等,引导学生在探究不同群文议题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阅读认知能力。以部编版教材中的《望岳》为例,该首古诗由杜甫所作,具有壮阔、豪放的语言特征,因此被归为豪放派诗词。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将豪放作为本节群文阅读的议题,据此收集相关诗词资料,鼓励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进一步领悟这一鲜明的语言风格。

第二,群文议题应当聚焦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设计群文议题时,着重考查学生对多篇诗词素材的深度探究力,组织学生在阅读品鉴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并带领学生在精读与略读中剖析古诗词中的审美意象,进而让学生可以根据表达对象、表达场景的不同而精准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古诗词主要将“柳”“鸿雁”“月”“莲花”“梧桐”“梅花”作为审美意向。学生能够在阅读与品鉴中形成基本的审美思维及审美意识。例如,教师可将“月”作为本次群文议题,鼓励学生围绕“相思”这一情感来品读《竹里馆》《静夜思》《次北固山下》以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诗词资源,让学生结合“月”的意境理解恋人间、朋友间的相思。若要设置高阶群文议题,小学语文教师除了需要考量议题的创新性,还应当考量群文议题的故事推动性,引人入胜、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能够提高学生在阅读课堂的参与度,并愿意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在集体讨论中实现思想的碰撞,该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现力。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利用群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在议题筛选上多下功夫,了解班级学生的内在阅读需求,据此为学生安排趣味度高、难度适宜的群文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表达欲、交流欲。

2.重视群文古诗词的筛选与多元组合方式

研究发现,诗词的多元组合方式以及筛选方式能够对群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在考察群文阅读的形式与体裁时,应当筛选主旨内涵深刻、立意清晰明了的优秀诗词,让学生更好地挖掘群文素材间的学习规律与内在关联。该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群文训练中的阅读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阅读量,强化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创造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需关注诗词组合与诗词选择两大层面,在保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下,丰富群文诗词的体裁与形式。本研究认为教师需采取三大策略进行诗词组合与筛选:

第一,语文教师应当在不同渠道中筛选群文素材,除了应当选取必要的课内诗词资源,还应当纳入广泛的课外素材。一般情况下,若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数量比较有限,语文教师可以参考《群文读本》或通用版群文资源进行选择。若群文训练的教学经费比较有限,语文教师则能够从影视资料、新闻、广告以及纪录片文稿中为学生摘选实用性更强的诗词资源进行群文训练。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语文教师在为三年级生讲解时,能够从互联网中收集西湖美景相关的古诗词资源,并开展以西湖美景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活动,从而将该诗词与《题临安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加以组合,该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欣赏西湖美景,并深刻了解古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

第二,语文教师在选择文章作者时需遵循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不一样的创作特点、写作风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群文阅读的魅力。在组合诗词素材时,多元化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阅读眼界,并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还需重视经典文学作品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经典作品在阅读中的人文价值与精神价值,利用这些作品进行群文多元诗词组合,在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浪淘沙》《西江月》以及《清平乐》等经典诗词作品时,就可围绕“多元组合词牌名”的原则开展群文教学活动,该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古人创作诗词的真情实感,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我国古诗词作品的美学认知能力,在品鉴中感受诗词的独特风韵。此外,语文教师还能够将同一历史时期下各诗人的作品整合起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一般情况下,同一历史时期下的诗词作品存在着一些共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风俗文化。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将“盛唐下的诗人”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有效整合盛唐时期王昌龄、王维、杜甫、高适、岑参、李白等作者的诗词,让学生在阅读与品鉴中了解盛唐风采,笔者依托班级学情将《清平调·其一》《从军行七首·其四》以及《忆昔二首》作为群文阅读的素材。

3.合理优化群文古诗词的学习模式

相比传统阅读模式,群文阅读对小学生的诗词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安排群文学习结构,切不可将阅读任务一次性堆给学生,而是需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保障学生在群文课堂中的整体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可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科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并利用新媒体手段为学生呈现诗词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以《枫桥夜泊》为例,语文教师应当组织五年级学生深度感知诗人借由钟声、寒霜、乌鸦、月亮、寒山寺以及渔船等意象而形成的郁结愁思。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丰富的人生经历,因此,在阅读中难以很好地把握作者情感,语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基于“借景抒情”开展群文赏析,通过集中赏析《宿建德江》《山居秋暝》以及《枫桥夜泊》三篇诗词,总结借景抒情的常见表达方式。在该环节中,教师能够借由微视频手段为学生直观展示古诗文中的意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科学的群文阅读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更是能够帮助其形成扎实的文字功底。第一,教师可以站在宏观层面科学整合本群文议题内涵盖的诗词素材,带领学生完成初步阅读任务,在了解不同诗词的基本内容后分析各诗词间存在的关联,该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诗词材料的总结与归纳能力。第二,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概览活动,依托群文主题,以小组形式详细分析不同诗词的表达方式。例如,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家国之殇”议题的古诗词群文赏析活动时,能够结合班级学情将《己亥杂诗》《题临安邸》以及《示儿》进行组合,并基于上述诗词设计课堂活动。笔者为学生增添了“家国情义”的互动环节,并设计如下问题:“同学们能够说说上述诗词有何相似之处?为什么三位诗人要这样写?”互动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尝试站在多个角度赏析诗词,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够了解到,虽然三位诗人均是用文字来阐述自身对家国危难的忧虑及关切,但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情感色彩以及表达方式。由此看来,新颖的群文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批判性思维。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充分了解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并掌握该教育理念的实际内涵,依托现有教学资源以及班级学情来选择更具可行性与针对性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而有效开展综合性人文教育活动。研究认为,教师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需做到三点要求:依托群文古诗议题,强化语言建构能力;重视群文古诗词的筛选与多元组合方式;合理优化群文古诗词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始终将学生作为古诗词阅读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体验,不断完善古诗词群文阅读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三妹《群文阅读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教师》2024年第20期。

[2] 陈丛岚《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年第4期。

[3] 顾元军《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课中教学流程与策略》,《文科爱好者》2024年第3期。

[4] 韩海云《群文阅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4年第3期。

(仲崇娟,1983年生,女,汉族,江苏赣榆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