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刘玉芹摘 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读写一体化教学可以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之融为一体,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结合教学实践,从整合阅读写作、充分利用课文、发挥引导作用以及引入现代技术等四个层面,论述了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一体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1.02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已然成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不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有效的读写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积极探索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读写分离”现象尤为突出。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两种独立的课型,缺乏有效的结合,没有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建立起直接联系。具体来说,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作文写作,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理解,扼杀了很多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言论自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这样学生在遇到相同问题时就会思想固化,一直按照所谓的“标准”答案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感悟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忽略学生主体的问题。许多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未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性。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使得他们在平时缺乏足够的阅读兴趣。同时,传统的“应试式”教学模式也忽视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在实际写作中难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在写作中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这种结合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内化和转化机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写作训练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文章创作中,这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此外,通过续写或仿写等方式,学生能够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自主阅读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结构、语言和思想内容,而在写作时则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增强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读写一体化教学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从而拓宽视野,提高认知层次,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元化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并在阅读中提高对作品内涵的理解。通过长期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并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还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深入思考、分析并应用所吸收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此外,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会分析、评价和批判性思考,进而在写作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并明显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整合阅读写作,创新教学内容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读写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极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大自然的声音》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想象思维快速成长的年龄阶段,想法比较天马行空,想象力更为丰富,因此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常见的自然声音的录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猜都是什么声音,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比如风声、水声、鸟鸣等,让学生在听觉上先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其次,教师应注重在阅读过程中挖掘写作素材和技巧。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来描绘自然景观和声音。比如,教师可以指出文章中对风声、水声的具体描述,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描述背后的意图和情感。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方法,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然后,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读后续写或仿写训练,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后,尝试续写或仿写类似主题的文章。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续写一个关于“夜晚星空”的故事,或者仿写一篇描述自己最喜爱的自然景观的文章。这种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加深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和交流分享。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写作想法,这样学生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更多不一样的想法,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互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充分利用课文,创造读写结合机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读写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明显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做法来充分利用课文,创造读写结合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课堂上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从而更生动地体会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话中的情感变化。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比如,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填写相关图表,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全班交流时,可以找几组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充分体会两个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环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的后续发展。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急性子顾客遇到了慢性子裁缝,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并让学生尝试将这些想法写成短文。面对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能按照固定标准来评价好坏。这样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写作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让学生描述一个类似的情景,或者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讲述这个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写作中应用他们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多样化的读写结合策略。比如,通过仿写、读后感、补白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这些方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3.发挥引导作用,阅读启发写作灵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课《海上日出》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具体做法,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灵感。首先,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并掌握写作的技巧及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写太阳升起过程中的细节,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等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库,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比如,本篇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绘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海上日出景象,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中的描写细节,如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技巧。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比如,在阅读到“天水相接”“完全跳出了海面”等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海边,看到这一壮丽景象时的感受和反应,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自由表达。这种“代入式”阅读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应在阅读结束后立即安排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日记或小短文,描述他们自己在某个特定场景下的感受和经历。每个学生生活中的情况不同,也会对一些事情有特别的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某个精彩或者难忘的片段,并在描述当时的情景过程中抒发真情实感,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最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范例或关键词,并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比如,教师可以选取课文中的一两个段落作为范文,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分析其中的韵味,并让学生参照这些段落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技巧的目的,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4.引入现代技术,增强阅读写作动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及写作水平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其教学价值也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将信息技术与读写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可以实现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以下是基于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具体做法,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动机。第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如设计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包含纳米技术应用实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的图像和视频展示纳米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展阅读广度,并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纳米科技的科普网站或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索和了解纳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从而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第三,教师还可以运用智能互动白板等工具,增加课堂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写作动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练习写作;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探讨一个具体的纳米技术应用案例,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然后在班级内分享和讨论。第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化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纳米技术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如纳米材料在衣物、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读写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具备科学性、趣味性、可行性及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并将其付诸教学实践,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学科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赛洁《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究》,《华夏教师》2024年第13期。
[2] 卞向飞《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年第1期。
[3] 龙旭、靳朝阳、王力《统编教材视域下“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实践》,《教育科学论坛》2023年第32期。
(刘玉芹,1982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