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写作训练策略
作者: 王彦荣摘 要: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写作训练中,教师要从学情出发,带领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再通过开展多元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欲望。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训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2.015
当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写作训练面临着一些问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缺乏表达能力,文字冗长臃赘;学生缺乏逻辑思维,写作思路混乱,脱离实际;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写作素材薄弱,积累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弱。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展读写结合训练,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通过开展多元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结合学生实情,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提高教学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出正确的指导,促进教学工作有效展开。每个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在认知、记忆能力和理解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结合教学需求,构建合适的场景,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要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高效课堂。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的教学中,教师展示学生熟悉的童话人物图片,以邀请这些人物来家里做客为由,请学生说出他们的身份和名字,让学生回忆自己认识这些人物的途径,就此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当中。比如,教师创设情境,以小红帽的身份向学生求助:“我的几位朋友被魔法击中,忘记了自己是谁,你愿意成为小作家,帮助他们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话故事吗?”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请学生以闯关的方式开展童话故事的写作,借机给予技巧指导,增加教学趣味性。教师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以及要求,请学生阅读本节课的写作主题,思考童话故事的特点,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为本课创编童话故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然后,教师以小红帽的角色请学生解救自己的朋友,教师展示一些童话形象的图片,将这些人物“脑海中残存的影像(地点、人物、时间、物品等)”展现出来,让学生据此编写故事。教师请学生展开想象,猜测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中可能还会出现哪些人物,然后请学生补充时间、地点,让学生对时间、地点、人物进行拓展,为交流和习作进行铺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词语进行交叉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编出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师请学生进行汇报分享,请其他学生帮助其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编写故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活跃思维,开展团队协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言素材。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回答,引导学生修改童话故事,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请学生对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互动赏评、修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使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感受实际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大多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开展的,需要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体会生活中蕴含的情感,将写作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打造生活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来理解文章写作的手法、方式和内涵,了解抽象的概念,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写作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增加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能力。而且从生活中挖掘语文元素,将生活以语文化的形式展现,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写作生进行思考、探究,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精读课文、联系生活等方式,寻找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思维导图,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将自己观察的事物或场景清楚地表达出来;主动关注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说一说自己关注的细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而后,教师展示几幅插图,让学生按照提示,采用细节关注的方法进行图片观察。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以文中的主角小鸟和草地为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是什么,结合刚刚自己观察到的,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所观察的事物,唤起学生的快乐体验,激发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欲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思考文中所提到的小狗和杨梅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顺序,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他人作品的基础上梳理思维导图,提炼写作方法,学习组织材料、观察环境,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先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场景进行组织调整,编写提纲。之后,小组间交流自己所写的提纲,选取最好的在班级上进行交流,教师再对学生的提纲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学生修改完善习作提纲,完成初稿,再进行细节的填补润色,完成整篇作文。
三、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升和发展,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带动双方相互发展和进步。教师通过开展读写结合训练,给予学生检验知识运用情况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主动进行查漏补缺,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提升和修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也可以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目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会进行自我提升和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磨炼学生的意志。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昆虫备忘录》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玩看图猜昆虫的游戏,用多媒体展示昆虫的图片,请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猜测,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让课堂充满轻松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迅速感知昆虫,为课文的学习做铺垫。教师展示本节课的题目,请学生根据标题提出疑问。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课题,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及作者的距离。随即,教师进行知识填充和拓展,勾勒单元要素,讲解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文中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提出问题,既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又提高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和语言归纳、表达能力。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学法迁移,这样的研读更有目的性,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发现的昆虫秘密,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利用课堂游戏检测学习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判断信息。然后,教师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说一说原因,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分享学习成果。带领学生梳理文章,内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展示课文中介绍“花大姐”的语段,出示图表式备忘录,请学生进行对比,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开展课外阅读,培养读写习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多读书是学生做到出口成章、笔下生花的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阅读是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轨迹的人才培养活动。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阅读势在必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的书籍,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去阅读,检验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可行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对学生阅读技巧和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的教学中,教师开篇点题:“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是把月亮与思念家乡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月亮就成了寄托相思之情的象征。”教师请学生回忆关于月亮的诗句,通过回忆旧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教师请学生仔细阅读课题,思考这个题目所代表的含义,并提出问题:“这篇课文里,作者借‘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梳理课文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说明,请学生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并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请学生将自己代入作者,思考:“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呢?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要求学生从教材中找出依据,检验学生的文章阅读水平。而后,教师请学生思考作者将故乡的月亮形容为“小月亮”的原因,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思念主题的文章写作。最后,教师请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一些关于月亮和思乡的文章、图书、音乐、影视作品等,提升文学和审美素养。
五、开展多元评价,感受写作快乐
评价是人进行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作为写作中重要的组成环节,评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课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找到自己在写作训练中存在的疏漏,结合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样地,它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现在的知识水平,设立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完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不断地调整、监督自己,掌握更多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引出祖国不同地区迥异的风俗习惯,由此请学生想一想自己家乡的风俗,思考自己如何介绍家乡风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然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选择某种风俗来介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是什么风俗?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哪一部分是介绍的重点?”教师请小组选派成员进行交流。教师布置主题写作任务,并提出问题:“根据介绍的风俗特点,同学们打算拟定什么题目?”教师要求学生先整理思路,列提纲,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风俗,回忆这个风俗的突出特点。然后,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展开写作技巧指导,引导学生安排文章的结构、中心句,点拨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进行总结,提示学生在风俗写作方面要注意写清楚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在写作过程中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写一些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但注意要有充分的论证。学生开始写作,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一旁巡视,不干涉学生的写作,只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指点。学生写完后,全班互相传阅,教师请学生评选出几篇较为优秀的作文,点评分析,以小组为单位鉴赏文章。提示学生注意从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特点是否突出、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写作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注重引领与发现,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宋英娥《把握小学语文“脉搏”,落实中高年级写作训练》,《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年第4期。
[2] 黄忠其《随机成文,思绪飞扬——浅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策略》,《学苑教育》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