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现实问题的优化措施探究

作者: 刘敬禹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教学模式已被普遍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产生了一些新理念、新模式,推进了学科教学改革,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开展线上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通过融合线上教学资源、布置线上作业等方式,有效地发挥出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线上教学 现实问题 优化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2.023

线上教学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将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教学形式。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具有更加灵活和便捷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线上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也不是学生孤单地在线自学,而要让学生得到与在传统课堂中同样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有效开展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应用水平。线上教学能够有效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现在线上教学开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充分优化线上教学模式,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一、依托合适软件,明确教学内容

随着线上教学在学科课堂中的普及运用,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导致教师难以抉择。且不同软件的具体功能也各有不同,操作起来繁杂、多样,很多教师难以了解、掌握,导致线上课堂教学的质量较差、效率较低。因此,在开展线上教学前,教师首先要选择功能适当、好运用的教学软件,并利用软件设计出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将小学生充分地吸引到课程学习中来,充分地提升线上教学的效率。在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后,教师也要认真观察、了解使用说明,并寻求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有效掌握教学软件上各功能的用法,以促进线上教学的顺利、顺畅进行。

例如,在《口耳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并有效明确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效会写口、耳、目、手等字。这就要求教师在软件上搜集对应的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通过“指一指”的线上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效感知口、耳、目、手、足为人体身上的各器官,并利用“书写”功能有效讲解口、耳、目、手、足的笔画顺序,使得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掌握这些字的写法,提升学生学的速度。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教学软件上的多项功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二、设置合理任务,增强线上互动

学习氛围的有效营造是当前学科课堂上教师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以往的线上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总是一个人在线上不停地“说”,很多学生会感到无聊、枯燥;且在线上教学中,教师无法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频频出现走神、打盹现象,无法将教师所“讲”完全接收,学习质量差、学习效率低。

因此,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增设互动环节,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布置线上学习任务,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抽取学生进行回答,以营造“紧张”的氛围,使学生有效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或是有效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以“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或是设计“字词”“造句”等闯关游戏,有效增强线上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速进入学习状态、参与知识学习。

此外,在语文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任务设计、互动环节设计时,应该紧扣“学生”这一中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语文教学规律,以更好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线上学习中取得收获、获得发展。

例如,在《田忌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线上布置学习任务,如 “画出三次赛马过程、结果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有效探究、思考。学生画出示意图,然后教师进行展示、点评,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设计探究任务,如:划分课文段落,解读“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含义,解析孙膑身上的品质等。引导学生有效完成任务,并应用“随机提问”的方式,选取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以此有效地活跃线上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又如,《荷叶圆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效开展“线上闯关”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合适的组词、造句,使屏幕上的小青蛙能够跳过一个个荷叶,回到家里。教师也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进行提问,如:“你觉得荷叶像什么?”以此充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设计“积分制”规则,引导学生踊跃按下“举手”按钮,自己回答问题。有些学生“举手”回答:“荷叶像一把扇子,可以扇风乘凉。”有些学生举手回答:“荷叶像一个大盘子,可以洗干净,在上面放上饭菜。”有些学生回答:“荷叶像一把大伞,在下雨时可以举起荷叶遮风挡雨。”以此有效地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置选择题,并引导学生按下“投票”按钮,直观地看到哪个选项选择的人数最多、哪个选项选择的人数最少,然后公布正确答案,并分析各答案选项,使学生清晰了解到自身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增添线上课堂中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交流、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三、融合线上资源,强化生活联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还要充分地提升学生的生活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有效应用到生活中。在以往的线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按照顺序“讲”教学课件,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线上教学直观、生动的优势,学生很难主动加入学习,只是机械地进行知识接收,学习自主性较差。因此,教师应该优化线上教学过程,融合应用多元化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文字等,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快速将学生“拉”入学习状态,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加强生活与语文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线上教学质量、效率的充分提升。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合线上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播放“西沙群岛”的风景、介绍当地地理位置和独特物种,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并有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之美,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喜爱程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还可以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有看到美丽的风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回想、回答,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比如,有些学生说:“中心公园的风景特别优美。”教师就可以播放“中心公园”的相关视频,并引导学生用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造句,用自己的话描述中心公园里有什么美景,再和课文比一比,看看课文哪里写得好、好在哪。以此有效地强化生活与语文课程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使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有效感知语言文字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充分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语文知识的生活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充分地发挥出线上教学优势,优化教学过程。

又如,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线上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北京过春节时的习俗,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家乡在过春节时有怎样的风俗?”引导学生回想、感受春节时热闹的氛围、丰富的节日活动,将学生有效带入学习状态中,提升教学效率。

四、布置线上作业,提升学习质量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作业的有效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在线上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布置线上作业,以有效促进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丰富作业布置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线上便捷地完成任务。当前教育政策和改革方向更强调“减负”,为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作业,教师可以布置更多趣味化线上作业,如配音作业、游戏闯关类作业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作业,消除学生对作业的排斥情绪;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情况,有效布置“分层性”作业,引导学生完成符合自身发展层次的作业,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布置“听力类”“阅读类”作业,提升学生语言运用、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以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提升学生“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完《将相和》后,教师就可以在线上布置“配音”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搜集、制作配音视频,引导学生在线上完成这一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揣摩、感知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等人物的性格,并依据课文内容揣摩他们的语气,将各角色的个性特点有效地表现出来,充分适配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语文作业的趣味性、生动性,符合当前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盛的特征,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又如,在教完《祖父的园子》后,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性作业,先依据线上平台功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状态、课堂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据此对学生进行分层:将语文学习能力强、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将学习能力且知识掌握水平中等的学生划分为二组;将学习能力弱、知识应用水平低的学生划分为三组。然后再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布置基础类、应用类、拓展类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并将之发送给每位学生,以充分降低学生对语文作业的难度感知,减弱学生对作业的“畏惧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优化线上作业设计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作业的效用,以“作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提升和全方位成长。

五、注重评价反馈,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评价”这一环节,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水平做出针对性、有效性的评价,导致“评价”的作用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反思、自主思考。线上教学模式增强了“评价”的即时性,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及时运用教学软件中的“小红花”“掌声”等功能,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使得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幸福感,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还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构建,以“线上教学”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并注重对学生语文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以充分地、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在《习作:写读后感》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效了解、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手法,然后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在学生写作完毕后,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展示、评价。教师可以在线上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作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共同对此作文内容进行点评、批改。教师要对作文进行批注,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鉴赏文章,并及时改正自己文章的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应用线上教学软件,将学生的作文打乱顺序,发送给其他学生,让学生之间在线上进行有效地点评、批改,并进行标注、书写评语。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评价”这一教学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评”中感知、了解自身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并在“评”中学习和借鉴好的作文结构、作文写作思路等,以优化自身的写作。如此便能充分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反思,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及时转换教学思路,灵活应用线上教学模式,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合适的教学软件,明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计划;要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增强线上互动交流;要融合线上教学资源,加强生活联系,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依靠布置线上作业,强化知识巩固;关注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反思,以充分地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超雯《精准设计作业,提高线上教学有效性——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新教育》2023年第S1期。

[2] 汪燕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语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教育》2023年第S1期。

[3] 任帆《云端聚“慧”  教学相长——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策略探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年第4期。

[4] 李茗《“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线上课堂教学反思与实践探索》,《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

[5] 王博《小学中年段语文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与研究》,《辽宁教育》2022年第19期。

[6] 陈栋《浅议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周刊》2022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