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冯丽丽

摘 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当今时代,如何结合新教学理念的优势,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日益成为一线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有着关键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探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以期改善写作教学现状,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14

随着2022版新《课标》的正式颁布,教育界出现了许多新式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教师需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及创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推动写作教学向着多元化方向深入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分离的现象较为明显,不仅无法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而且还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作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不仅真正贯彻了国家层面所倡导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导向,落实了新版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来看,主要强调的是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师生的评三者紧密结合,通过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评等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将“教学评一体化”应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教师和写作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新式的育人生态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方位力量的助推下,稳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师生的评三者之间有效结合,可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教学生态。在这样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学生的认知潜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得以明显提升,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写作现状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在主动参与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针对自己在习作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自我修正,进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最终达成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

2.“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间的评三者有机融为一体,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进而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的各种弊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不仅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各种新式教育理念和思想,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方面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双减”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的时代背景下,若想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积极作用,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合理运用如辩论式、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写作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动和调整,保障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改变如“灌输式”“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结合写作主题,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时,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活动内容,都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中的要求来落实。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基于学生差异制定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计划,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之内快速落实教学目标,进而满足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现有写作水平及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写作教学的主题解析方面,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良。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来看,明确写作主题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唯有围绕写作主题明确写作任务和写作目标之后,才能够构建更加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写作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内容,并把控各个教学流程的实施质量,进而确保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策划课堂活动,以避免出现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等问题的出现,保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习作主题为“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条理清晰地将整个事件叙述完整。从写作体裁方面来看,该篇习作属于记叙文范畴,而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多因未事先拟定写作计划而导致无法掌控写作流程,习作的质量自然可想而知。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写作主题,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开展习作创作活动。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展示如“难忘的一次旅行”“印象最深的一次值日”“照片里的温暖”等几个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且较为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口头表述、互动交流等方式,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选定一个题目进行叙述,以引发学生的回忆并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其次,在开展正式的写作教学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写作的重点内容以及写作顺序,以确保学生的习作符合规范并叙事完整。然后,教师以范文为例,为学生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运用技巧。比如,在写“难忘的一次旅行”时,在文章开头可以运用一些古诗引出旅行的地点,以引起他人的阅读兴趣,并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而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则可以运用疑问或反问的句式,以激发读者的思考。最后,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教师需要运用恰当、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比如运用古诗引出文章主题,便是一种新颖的写作方法;运用设问的方法,激发他人的思考欲望,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如此结合写作主题,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便可以让整个教学活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真正发挥“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积极作用。

2.以学生为中心,有序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构建学为中心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教学理念越发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许多教师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活动的目的及目标来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开展的,因而教师所制定的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都需要在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之上完成。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方法或者实践教学法等方式,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和感受,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写作潜能和积极性,有序开展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及发展。

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习作主题为“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以春天为背景,自由选择一种植物,先从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其他等方面做一个记录卡,然后以习作的方式,向别人介绍“植物朋友”,以达到“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目的。从写作体裁方面来看,该篇习作属于说明文范畴,为激发学生习作创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写作能力,教师应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依照“观察→记录→创作→点评”的顺序,有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寻找各种植物,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如“松树的叶子为什么又细又长像针一样”的常识性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在学生选定某种植物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远处观察该植物的外观,并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它的形状远远看去像什么?”再让学生近距离仔细观察它的颜色、特征、气味等诸多方面,并将观察的结果详细记录在观察卡上。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分享观察的心得体会,进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然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回到教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记录卡进行写作活动,在学生创作结束之后,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间进行互评互改,也可以让写同一种植物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彼此的心得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最后,针对习作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从主动参与程度、观察是否仔细、同伴交流情况等方面予以总结式点评,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集体意识;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结合范文的讲解式点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指导,至于个别学生习作中的个性问题,则需要教师在课后单独辅导,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习作进行深度结合,有序开展有教学活动,不仅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让“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得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3.建立互评机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也是“教学评一体化”在落实过程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对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由于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以及评价任务较为繁重,因而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等方面形成较为客观、系统、全面的评价。为了缓解并改善因教师个人因素而导致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客观等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间的互评纳入,并将学生的自评、生生互评作为重要参考,重新建立新型的互动综合性评价机制。进而让学生通过亲身评价的方式,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通过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优势,同时也让“教学评一体化”成为推进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

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习作主题为“记一次游戏”,要求学生从游戏前的准备、游戏中的经历、游戏结束后的感受等三个方面,将整个游戏的过程写清楚。与三年级相比较,本单元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叙事完整,还要求学生结合参加游戏时的情感变化来完成创作活动,体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呈螺旋式上升的要求。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融于写作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基于亲身体验开展写作创作,并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资源、条件,精心设计游戏活动的流程及教学评价目标,为学生讲解游戏的规则及分工要求,让学生思考并记录参与游戏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进而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或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游戏活动,并提醒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留心观察游戏中其他同学的表现,同时要求学生“纵然是游戏,也要全身心参与”,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最佳的体验。而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投入情况,为后期的评价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而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询问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心得体会,并对他人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进而为后续的习作评价创设良好前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将游戏的整个过程以第一人称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道理和认识。最后,在学生完成上述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文章,寻找作文中出现的病错句、错别字,完成初步的自我评价;或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以互换互评的方式,了解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而教师则可以从词语的运用、叙述的方式以及描写的技巧等方面对学生形成综合性的评价。另外,教师也可以及时和学生家长之间展开互动、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对孩子的文章进行评价。这样的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一体化”的互动评价模式的建构,不仅可以保障全体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有效参与,同时也显明提升了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极为明显。教师应结合“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优势,基于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设立可行的学习目标,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教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萍《“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新探索》,《小学语文教师》2023年第6期。

[2] 陈亨格《探寻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路径》,《名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3] 郑恭《“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2023年。

[4] 杨福爱《探究“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三辑)》2022年。

[5] 曾惠兰《“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