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分析

作者: 马岩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承受着教育改革的压力,教师要明确教学理念、方法和措施,从而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但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依旧存在选文内容复杂、阅读形式简单等问题,难以真正践行初中阅读教学理念。基于此,教师应该合理选择群文阅读内容,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群文探究学习,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将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6.012

群文阅读教学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指综合主题相同或相似的阅读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深刻理解群文阅读主题和内容,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转变阅读教学模式,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和总结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相比,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形成个性化理解,并扩大阅读范围,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实现综合性阅读教学目标,从而将新《课标》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一、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1.选文内容复杂

部分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内容时,没有按照统一主题内容进行挑选,而是直接统筹阅读资料,这不符合群文阅读教学原则和理念,难以形成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同时,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融合的阅读群文篇章较多,部分学生无法分析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与群文阅读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严重影响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群文阅读文章的结构、主旨和内容具有相似性特点,但部分教师综合了大量群文阅读内容,没有深入总结阅读文章的结构、主旨和内容,使群文阅读教学失去了教学意义。

2.阅读形式简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践行传统教学理念,以语言讲授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不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促进学生发展。部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较差,无法主动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影响了阅读学习效果,不利于形成高效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不关注他们的阅读情况,不考虑合适的群文阅读教学形式,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阅读目标模糊

初中语文阅读目标对群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为阅读教学指明具体方向。但部分教师的群文阅读目标不清晰,不能指明阅读学习方向,学生不了解自己的阅读学习方向,不能制定对应的阅读学习计划,无法体现“教”与“学”的充分融合。阅读目标与阅读内容存在直接联系,但部分教师设计的阅读目标没有明确阅读内容,学生难以在阅读内容和阅读目标之间建立联系,阅读目标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4.阅读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仅应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深度不足,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将阅读等同于朗读,按照正常的节奏和方法阅读文章,没有深入挖掘阅读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价值,不能实现群文阅读的主旨目标。除此之外,他们不愿意完成阅读任务,对阅读学习活动不感兴趣,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感受,按照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开展活动,使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失去了原本的价值,不利于改善阅读教学现状。

5.阅读思路混乱

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他们的阅读思路比较混乱,无法形成群文阅读通路,不能找到正确的阅读写作结构和方向,不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同时,他们在阅读文章时,具有盲目性的问题,无法抓住群文阅读的重难点内容,群文阅读效率呈现下降趋势。部分教师将自己视为课堂中心,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析阅读内容,无法呈现学生的阅读思路,没有尊重学生的想法,不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

二、基于新《课标》构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

1.合理选择群文阅读内容

教师深入理解群文阅读含义,按照群文阅读教学的明确规则,合理选择群文阅读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群文阅读资料,为后续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学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自己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形式等情况告知教师,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开展合理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基于群文阅读主题,明确合适的群文阅读内容,挑选3—4篇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篇章,从而体现群文阅读教学主旨。同时,教师要对比群文阅读篇章的写作方法和结构,找到群文阅读的隐含价值,突出群文阅读递进性、过渡性的优势,方便开展后续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以“怀念的故事”为群文阅读主题,搜寻群文阅读内容,包括《秋天的怀念》《散步》《济南的冬天》,三篇文章以叙事为主,通过景色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确定群文阅读内容,要求学生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进行对比、总结。学生要阅读文章内容,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阅读计划,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方法能够明确思路,形成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意识。教师要将学生视为群文阅读课堂主体,跟随他们的思路,提出相关阅读问题,要求他们整合自己的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结合群文阅读主题,合理选择群文阅读内容,确定群文阅读教学方向,设计合理的群文阅读计划,学生结合群文阅读内容,深入分析文章之间的异同点,并形成群文阅读思路,为开展积极的群文阅读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要将学生放于核心位置,以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为目标,鼓励他们完成自主探究任务。一方面,营造积极、高效的群文阅读氛围,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普遍缺乏自主探究意识,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利用任务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丰富群文阅读教学形式的目的。除此之外,简单讲解群文阅读内容能够为学生预留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他们升华群文阅读主题,掌握群文阅读意义,进一步体现出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优化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综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白求恩》课内文章,结合《朝花夕拾》课外阅读文章,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感受传统故事和文化,逐渐挖掘经典故事的价值。为完善整个群文阅读过程,教师发布群文阅读主题——探索经典,要求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一同完成群文阅读任务: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白求恩》《朝花夕拾》三篇群文阅读问题,分析主题,找到文章之间的联系,说明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总结。借助群文阅读任务,学生能够有阅读方向,深入探索文本内容,挖掘阅读内容的内涵。学生属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以学生为核心,组织小组学习任务,能够形成群文阅读任务驱动力。学生要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活动,探究任务,并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渐形成任务意识。

3.明确群文阅读目标

教师确定群文阅读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指明群文阅读方向,分析群文阅读的重难点内容,鼓励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任务,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进步。学生要根据教师确定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自己的群文阅读学习目标,制定群文阅读学习计划,为完成群文阅读学习任务提供保障。教师可以根据群文阅读内容,设置符合学情的文本阅读目标,从而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目标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综合《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形成群文阅读体系,要求学生以此确定群文阅读任务。基于群文阅读内容,教师确定群文阅读主题是“神话故事”,设置群文阅读目标:第一,综合《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找到文章的具体人物、事件和结果;第二,分析三篇神话故事的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第三,总结阅读内容,阐述文章内涵,总结自己的想法。根据群文阅读目标,学生确定从浅入深的阅读过程,通过深入阅读的方法,逐渐掌握群文阅读主旨,有利于优化群文阅读效果,加深对群文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基于群文阅读教学主题,学生能够学会群文阅读的方法,掌握群文阅读的节奏,这有利于提升群文阅读水平,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进步。学生按照群文阅读目标,设计自己的阅读目标、制定阅读计划,发现群文阅读文章之间的特点,总结群文阅读的规律,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水平。

4.丰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教师丰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丰富群文阅读教学形式,能够为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教师借助丰富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学生自主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并意识到群文阅读的价值。学生沉浸在群文阅读教学氛围中,通过交流、表达和体验过程,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群文阅读方法,并逐步加深对群文阅读的理解程度,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以群文阅读辩论会的形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融入群文阅读教学氛围,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同时形成对群文阅读内容的独特理解。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综合《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等文章,确定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古人精神VS近现代人物精神”为辩论主题,组织学生对比古人精神和近现代人物精神,一方学生确定的辩论主题是“古人精神胜于近现代人物精神”,另一方学生确定的辩论主题是“近现代人物精神胜于古人人物精神”。两组学生抽签选择自己的队伍,并用10分钟的时间整理论点。辩论赛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学生得到一个统一结论:古人精神和近现代人物精神都值得后代学习。通过辩论赛形式的群文阅读活动,学生对古人人物精神和近现代人物精神形成了明确理解,并意识到自己应该积极学习古人精神和近现代人物精神,逐渐提升自己的素养,形成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对阅读学习的热情。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群文阅读活动,教师潜移默化地将群文阅读内容融入活动中,并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群文阅读内容、掌握群文阅读技巧,进一步形成群文阅读学习理念。

5.理清群文阅读思路

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群文阅读思路,并掌握群文阅读的核心理念和内容,从而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构建层次化、逻辑清晰的学习思路,构建群文阅读体系,逐步掌握群文阅读要点,实现深度阅读。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等信息化工具,带领学生应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减轻学习压力,并愿意完成群文阅读任务。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综合《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等文章,形成群文阅读体系,以学生抓住文章细节为群文阅读教学目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总结文章主题;其次,组织学生分析细节内容,找到文章要点,并记录;最后,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综合三篇文章内容,理顺文章写作思路,指明要点,并撰写文章短评。通过上述群文阅读任务,学生可以从浅入深地掌握群文阅读内容,并形成逻辑清晰的逻辑结构,明确群文阅读思路,总结自己的感悟,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善文章的写作思路,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意识,进一步提高核心素养。学生可以整理群文阅读思路,形成群文阅读体系,明确群文阅读要求,逐渐意识到群文阅读的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等技术完善群文阅读思路,提高群文阅读教学价值。

教师要积极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从阅读目标等多个角度适应群文阅读模式,并掌握群文阅读方法。学生积极融入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了解群文阅读教学思路,能够明确群文阅读任务和框架,形成群文阅读意识,提升群文阅读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教学评价、作业等方面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天虎《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学周刊》2023年第26期。

[2] 王海容《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新教育》2023年第22期。

[3] 王贵琴《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智力》2023年第21期。

[4] 韩青《指向标准化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国标准化》2023年第14期。

[5] 赖金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教师》2023年第18期。

[6] 张效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群文阅读优质教学策略初探》,《学周刊》2023年第21期。

[7] 钱琴《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互助学习法的探析》,《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17期。

[8] 张剑飞《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11期。

[9] 丁焕《小组合作学习视角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先人胸襟”主题教学为例》,《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10] 魏艳君《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年第5期。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校为本”2023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成果,立项批准号:XKT-23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