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作者: 黄恩娟

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不再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时间,引导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梳理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将语文知识之间的关联理清,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重视学生阅读活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三方面浅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6.015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重点教学科目,教师不仅需要梳理好教学内容,将知识直观化、趣味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也需要明确目前的教学要求,从核心素养出发,培养学生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能力,引导学生沉浸于学习氛围中,在教师的正向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学习观念,促进深度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思考教学方案的优化方向,设计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的教学活动缺少灵活性,核心素养没有融入学生学习的内容中,导致学生处于浅层学习状态中,学习效率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三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探究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意义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学习观念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策略,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限制,给予学生灵活化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教师教学层面而言,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全面认知语文教学内容,端正自身教学态度,不再固守传统,而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灌输式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课堂中去除,开展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较低,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现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理解清楚,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积极互动和交流,学生处于深度思考的状态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学生学习层面而言,在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融入学习氛围中。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明白学习的真谛,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重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明白自身的学习任务,掌握高效的学习技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与教师积极互动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机械学习的状态,而是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分享学习感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教学创新,给学生较少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考和探究语文知识,逐步掌握学习的技巧,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懂得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从教学发展层面而言,随着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核心素养受到各级学校的广泛关注。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促进教学发展,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紧跟教学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式,多角度思考教学环境的创设,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沉浸在学习氛围中,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缓解消极的学习情绪,实现快乐学习。教师将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能够改变学生浅层学习的现状,引导学生深度探究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熟练掌握语文知识,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深度学习的教学意义,这不仅能够助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问题

1.学生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导致学生长期处于浅层学习中。小学生好动,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其独立性较低,不能依靠自身能力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大多依靠教师,长此以往,学生容易过分依赖教师,缺少自主学习意识,不能实现深度学习。部分小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没有兴趣,甚至存在抵抗情绪,不愿意积极参与预习、复习等教学活动,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缺少了解,学习效率较低。

2.教师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素,因此,教师需要随着教学发展而优化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问题,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制定的教学方案不够科学,学生难以将相关语文知识理清,学习质量较低。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对枯燥的教学活动不感兴趣,难以深度参与语文阅读和其他教学活动,不会与教师积极互动和交流,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深入理解相关语文知识。

3.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固化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教师要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相关语文知识,给予学生试错和反思的机会。学生要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积累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技巧,实现深度学习,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固化,学生处于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学习观念存在问题,认为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教师,自身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意识较低,求知欲望不强烈,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1.重视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教学因素,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沉浸在阅读氛围中,促使学生深度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转变自身的身份,从主宰课堂的教学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受到较少的约束,思维更加发散,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实现深度阅读。在深度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再过分干预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为关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思考深度和参与程度,能够引导学生探究高效的阅读方式和技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感受阅读的魅力,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开展《观潮》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阅读讨论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度阅读,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教师在划分小组时,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任务,学生之间可以互相配合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时,需要为学生制定不同层级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深度探究阅读内容,进行针对性阅读,提高学生相应的语文能力。教师要结合阅读内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循序渐进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说说文章中段落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阅读时,要探究问题的答案,全面掌握文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时,不仅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划分阅读小组,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经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促使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相对活泼好动,喜欢有趣的事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语文知识,引发学生深思,逐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为学生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状态。学生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时,教师不仅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也需要优化各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想法,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进行反驳。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给予学生相对宽松的辩论环境,学生要将自己的学习感想和学习经验都阐述出来。教师也可以邀请著名教育专家来到学校,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学生与专家互动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小学生喜欢有趣的事物,也喜欢形式多变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课内外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开展主题背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想要背诵的内容,教师要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表扬和奖励。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将一些具有画面感的课文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改编和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深度学习。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感受、理解等方式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实现深度学习。

3.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很多的文化知识,教师在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时,需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创新,为学生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相应主题下进行实践活动,将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角度思考教学活动,将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纸的发明》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传统文化,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开展演讲、写作等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课后借助线上教学平台搜集自己所需的资料,找到自己需要的演讲或者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讲解纸的发明过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学生要进行深度思考,整合学习资料,录制讲解视频,上传线上学习平台,教师在逐一观看后,可以选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获得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积累文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中,探究深度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学生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再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相关语文知识,而是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语文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获得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方面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不过多限制学生的想法和学习方式,给予学生灵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振荣《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年。

[2] 林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导学》2022年第20期。

[3] 林秀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究与实践要点构架》,《新课程》2022年第12期。

[4] 唐睿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实践》,《学周刊》2021年第11期。

[5] 夏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析》,《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