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理念下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作者: 丁文雪摘 要:在当前“双减”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以生本理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本文论述了生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本理念 教学质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6.031
生本理念是指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倡导教师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倡导教师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相明确要求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的出台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业和精神压力,不把教育的目标定为短期的考试成绩,而是定为长期能力的习得。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传统的传授型教学向引导性教学转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生本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于生本理念的构建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传统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绝对的主动性,虽然有利于控制课堂节奏,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表达自我和互相交流,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可见,生本理念引导下的语文课堂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拘谨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为轻松,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之中,教师不仅需要让语文学科的价值和优势得到体现,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不仅是积累字词、了解知识点的过程,而且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包括散文、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等多种形式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些介绍了中外优秀文化,有些介绍了科学家的探究成果。学生在主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完善对动物、植物、历史事件、科学发明的认识。同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还能够透过表面现象发掘事物的本质规律,感悟课文中的人生道理,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自我价值。除此之外,生本理念下的课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合作精神。由此可见,生本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基于生本理念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以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为基础的教育情境。教师以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为基础,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和运用。
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日月潭》时,教师可以通过举行电子杂志社配音选拔赛,寻找最美配音者的方式进行。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图及相关提示,学生在此情景下,朗读积极性得以提高。随后教师慢慢加大难度,只出示图片,继续选拔最美配音者,学生争先恐后来当最美配音员,于是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背诵难题便迎刃而解了。熟悉的活动情境有助于增加孩子的积极参与感,突出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在心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立体的语文概念体系。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教师能够逐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活泼,可以有助于学习者认知和了解所掌握的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心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化教学场景,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所谓游戏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教学情境来使教学更有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这篇课文时,笔者先出示中国美食地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接着,教师设置了三个游戏关卡吸引学生挑战。第一关挑选食材,归类识字。一桌上好的美味佳肴,要从精心挑选上等的食材开始。让我们走进菜市场,一起挑选。通过这样的设计,平时学生觉得十分无趣的识字环节也变得轻松愉快了。第二关走进厨房,自主识字。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食材变成美食,同学们需要从文章中找找烹饪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烹饪方法中发现四点底的字和火有关。第三关制作美食卡,学写生字。通过前两关的考验,我们现在进入第三关,制作属于自己的美食卡,用自己喜欢的食材加上烹饪方式写一写美食卡。在第三关中,孩子们争相学写生字。游戏有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因此,在构建情境课堂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化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
2.深入挖掘教材,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目标,也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并据此挖掘教材内容。以识字课为例,我们知道识字是一二年级学习的重难点,学生识字量的积累如果只靠学习几篇课文,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有意识地延伸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思考,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动物儿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熟字记新字,归类识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的掌握。并鼓励学生运用此方法认识生活中更多的汉字,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商品包装袋、各种绘本刊物、广告牌等就是最好的识字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场景里识字,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认识生活中的汉字。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能有效提升,就是因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目标,还要深入研究教材,思考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如何促进学习质量提升。
3.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角度思考下对课文的认识,鼓励他们思考,让他们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和任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入发展。
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笔者着重指导学生发现作者用词的准确。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比较“大多”和“一定”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才写出了这篇文章。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在文中描述蟋蟀的内容,并记录在小组的记录卡上,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完成记录卡后进行汇报。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又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时刻记住以生为本,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提前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学习内容的设置要合理,要让学生踮起脚尖能够到。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其次,教师要提前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小组中每一名队员的各项职责。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噪音控制员等角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组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做好对小组成员的角色监管,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获得参与感。
4.树立多维评价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习的最终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多维评价的教学理念。这种模式下的评价方式侧重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索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一年级中的《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在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话的活动时,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不能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不能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两句话的不同,而是只要求学生通过拼读的方式把语句读通顺,就可以进行课堂评价,“你真厉害,通过自己的拼读把语句读通顺了”,接着,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再尝试读出两句话的不同。但是教师不能只用“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笼统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在评价时一定要具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描述性评价、调查问卷、星级评价等。
教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需要丰富评价形式,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在师生互评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真实想法,从而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在生生互评模式下,学生更能从被点评者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也更容易接受同学的评价及建议。在朗读指导和写字反馈等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互相“夸一夸,帮一帮”的方式开展学习。总之,丰富的评价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5.充分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深入推进,深度运用多媒体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抓住新时代学生的变化,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呈现知识点。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刚入学的孩子对于汉字的音、形、意是很难理解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汉字的演化过程,如教学“休”字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一个人走到树旁靠着休息。这样直观、生动的方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在运用多媒体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互动教学软件,教师可以设置各种形式的互动环节,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在识字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用互动软件制作切水果的游戏,将需要认识的生字标注在水果上,学生听录音后找到对应的字将水果划开即可获胜。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的识字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教学《七色花》时,笔者通过播放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珍妮在实现梦想时的神奇场景。接着,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又让孩子们对照文章内容进行学习。出乎意料的是,很大一部分孩子更喜欢自己读文章后想象出来的画面,在孩子的想象中,更多的玩具飞向珍妮,把珍妮的家甚至连她居住的城市都被挤得满满当当。由此可见,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影响学生的自主思维。
6.科学设计分层作业,尊重学生差异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课内知识的巩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提升作业设计的能力。传统无差异性的作业设计形式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能力没有得到拓展,基础较差的同学,没能巩固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没有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科学的分层作业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提炼教学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后训练。接着,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学情来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一封信》时,笔者设计了两份作业单供学生选择。第一份作业单是玲玲爸爸读了玲玲的信后,给玲玲回的信:亲爱的露西,收到你的信,爸爸很开心。螺丝刀在( ),爸爸想告诉你( )。你要照顾好自己还要( ),很快我们就可以见面了,爸爸爱你们。第二份作业单是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显而易见第二份作业单较第一份作业单来说难度更大,既要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的写话能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单,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开放性的题目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做第一份作业单巩固课堂内容,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作业,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本理念为导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教材、开展合作学习、树立多维的教学评价理念、科学设计分层作业等策略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翠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新课程》2022年第37期。
[2] 董苓苓《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26期。
[3] 仲文文《探究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小学生》2022年第11期。
[4] 潘爱华《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构建策略研究》,《情感读本》2020年第8期。
(丁文雪,1992年生,女,回族,云南昆明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